登陆注册
3497900000052

第52章 宋诗篇(13)

后两句从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着眼,逗出人情。从这两句提供的画面可以想见,一舟棹向远方,尽处林木数点,林梢尽染黄色。面对这令人心神旷远的自然境界,于是诗人便问道: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啊?应是归去江南那黄叶林背后的村庄吧!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似幕后隐语,启示读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吟此二句,想象画景,似觉与舟中人浩然长往,心情无限畅适。

综观全诗,前二句着重以浓笔勾勒景象,给人以亲切的时节风物之感;后二句在用淡墨略加点染之际,凭虚恣发想象,演出人情,觉画景之外,情调悠扬,极耐人寻味。

赠刘景文[1]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3]。

【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今属河南)人。元祐五年(1090)苏轼知杭州时,刘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二人常诗酒往来,交谊颇深,苏轼曾称其为“慷慨奇士”。该诗即作于此时。[2]擎雨盖:指伞形的荷叶。[3]最是:一作“正是”。橙黄橘绿肘:指秋末冬初时节的江南景象。

【鉴赏】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枝无全叶,惟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两种分别在夏、秋独擅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是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用枯枝傲霜说明菊花的凋零,真可谓曲笔传神。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充分体现了菊花孤标傲世的品格。这前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宾”。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道潜(1043-1102),字参寥,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杭州於潜(今浙江临安)人。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轼谪居黄州,曾千里往访,同游庐山。轼知杭州,唱酬甚多。轼髓岭南,亦坐诗语讥刺,命还俗。建中靖国初,诏复祝发。崇宁末,归老江湖。能文章,尤喜为诗,为苏轼称赏。有《参寥子诗集》。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1]。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2]。

【注释】[1]晚:指傍晚。[2]断:停。

【鉴赏】诗的首句写阴雨笼罩中的苍江到晚来还没见晴。句中“暗”字气象浑涵,下得精当,不但用浓墨绘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苍茫的江景,而且使浓重的雨意和渐渐来临的暗夜自然连成一气,写尽了白昼到傍晚的天色。如果说首句是从大处落墨,次句则是从细处着意。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子,飒飒有声;由梧叶翻卷可知此时风并不大,始发于树间,而这细微的声息暗示了风一起雨将停的变化,又是秋声始动的征兆。第三句写半夜里风声才停时的情景。“吹”与“断”说明风很大,有相当的风力和呼呼的声响。“断”与上一句井梧翻叶相应,虽只是写风的一起一止,却概括了风声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过程。二、三两句全从江楼上人的听觉落笔,真切地写出了秋声来时江上暗夜中凄清而萧骚的气氛。末句转为视觉描写:风停之后,乌云渐渐散开,虽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层的浅淡之处透出了光明。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浮云将散而未散的这一瞬间,表现出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烘托出半夜风雨之后天色初晴时那种特有的清新和宁静的气氛。“明”字在首句“暗”字的映衬下,成为全诗最耀眼的亮色,在结尾处预示出一片雨过天晴的明朗境界,实为“诗眼”。

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1]。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2]?

【注释】[1]赤叶:指枫树的红叶。酒旗:宋代酒肆招揽顾客的帘子,用青白布制成。洲渚:江中的沙岛。阳:太阳。[2]苍茫:指暮色中江面朦胧的景色。

【鉴赏】首二句实写自然景观。“赤叶”两字冠于篇首,使它那耀眼的赤红色首先给人夺目之感,再与“枫林”连用,一则强调枫叶已经霜变红,点明“秋”字,二则突出它在夕阳辉映下浓重火辣的色彩效果,暗伏暮景。酒旗已落,可知已到了行人归尽、酒家收起招客帘子的时候,渡头的寂寥自可想见。青白色的酒旗与红色的枫林相互映衬,在首句内自成色彩对照,同时又与下一句形成色彩的交替对比。“赤叶枫林”从岸上写,“白沙洲渚”从水中写,红白相映,是明对;而夕阳的红色又与沙洲的白色在次句内自成对比,是暗对。因此首二句末三字虽不对仗,却暗藏一白一红的对照,对法明暗相间,句式整散相间。“阳已微”引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人舟阳已微”,写阳光已经昏暗,它放在二句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二句虚写人物活动。微阳朦影中远方有好几处江村。轻柔的橹声从远方传来,不知是哪一处江村有人夜归。“外”字下得极妙,既写出了橹声的悠柔和清远,也使读者可以想见江面的空阔和宁静。苍茫之色分出内外,使人觉得数声柔橹犹如天外传来那般遥远,反过来又显出暮霭的浓重。结句冷然一问,便以凭空想象江村人归的情景补足了沉沉夜色中不辨舟船的意思,意境更觉悠远空灵。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1]二首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灏关[2]。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3]。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4]。

【注释】[1]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面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所建,宋庆历五年(1045)滕宗谅重修,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君山:在洞庭湖中,传说是湘君游历之地,故名。作者乘雨登楼写下了这两首同韵诗。[2]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黄庭坚于绍圣二年(1095)谪官涪州别驾,徙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1098)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1100)放还,先后在蜀六年。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东,长江三峡之首。滟灏:滟灏堆,在瞿塘峡口,突兀江心,形势险峻。按《后汉书·班超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此句用其意。[3]“绾结”句:谓君山状如湘娥挽结的十二个发髻。湘娥,指湘水女神。传舜之二妃溺死于湘江,死后为神,号湘夫人,住在君山。[4]不当湖水面:不在湖面上。

【鉴赏】第一首雄奇偏于动。首句“投荒万死”,读此,不禁让人联想起唐人“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诗句,凄凉之甚。沉痛而并不衰飒,这就轻轻地引出了次句的欢欣。由“万死”而“生出”,特别是历经航行之险的“瞿塘滟灏”等地而“生出”,走向家乡,这确实值得高兴!诗人以历代古人作为幸福象征的充溢诗情画意的“江南”在望,道出欢欣;不说“在望”,而是说“未到”;不是说将到未到的盼望,而是把欢欣之情化为具体的表情动作“一笑”;不止于空洞地写“一笑”,而且写即使未到,但当登上岳阳楼,家乡在迩、“江南”在望时,就早已笑了起来,也就是诗人所说的“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诗里未写到的还乡之后的欣喜若狂状,自可想见。

从投荒四川到行将重见江南,从“万死”到“生出”,从登楼到眺望,这都是一系列的“动”:有行程之变,有心情之变。

第二首雄奇偏于静,是正面写眺望。诗人将眺望写得十分出奇。如果说前首偏于雄,那么本首则更偏于奇。由当前雨中眺望的君山想到有关湘夫人的古迹,而且还把君山写成湘夫人的发髻,实谓一奇。深憾水势不大,以致不能在白浪堆中饱看青山,其浮想之阔、寄怀之壮、构思之美、笔力之雄,确乎是把八百里洞庭的乾坤摆荡写得蓬蓬勃勃,实谓二奇。

鄂州南楼书事[1]四首(其一)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2]。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3]。

【注释】[1]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南楼:东晋征西将军庾亮曾登此楼赏览风光。后人于鄂州复建一南楼纪念庾亮。[2]芰(ji)荷:已出水的荷花。[3]“清风”句:化用苏轼《前赤壁赋》最后一段的议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其适。”

【鉴赏】这原是一组诗。起句即写登临纵目之所见,境界阔大,气象不凡。以“四顾”领起,俱见豪迈气魄;“接”字下得贴切,描绘出山川相缪的壮丽景色;“光”字则传达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接写“凭栏十里芰荷香”,夜色中的十里风荷,给人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其视觉形象,而是其清香四溢,所以着一“香”字而境界全出。面对如此风物,仿佛人间的一切奔竞争斗都不复存在,于是诗人唱出了“清风明月无人管”之句。“清风明月”实指一切自然景物,诗人此时物我两忘,逍遥自适。

最后一句便点明了这种悠然适然之感。一个“凉”字概括了诗人流连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手法,无论是视觉之“光”,还是嗅觉之“香”,均并作一种“清凉”之感,既切合夏日“追凉”,又写出其摒弃尘虑之想。此诗通体散行,一意直叙,如流水淙淙,直归于结句的“凉”字,却又妙在点到即止,留下了玩味想象的空间。故“凉”字为本诗诗眼。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1]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2]。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1]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是黄庭坚的家乡。杜涧叟:名槃,诗人好友。[2]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是唐代出西域的门户。阳关一曲: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写成后广泛流传,被谱为歌曲演唱,称作“渭城曲”;因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唱时要重复三遍,又称“阳关三叠”。水东流:表明乘舟而行,也暗示深长的离情别绪。旌阳:山名,在分宁县城东一里。钓舟:此指小船。

【鉴赏】上联写离别之情。全篇以“阳关一曲水东流”发端,可见是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乘船离开了乡土。故人有心,流水无情,不可解脱的矛盾,一开端就给全诗笼罩上感伤沉重的气氛。次句承写舟中回望的情景。舟船远去之际,旌阳山下的灯火仍依稀可辨,而自己已单独置身于一叶小舟之中,随流漂荡于江面上。此情此景,又何以堪?

下联本应着力抒述内心的愁思,诗人却于此翻出了新意:我只不过像平时那样喝醉罢了,倒是满川风月在替人悲愁啊!前一句语气极平淡,仿佛将满怀愁思都解除了;后一句出人意表,却又将悲愁加于江上的清风明月。难道真是愁思转移了吗?非也。物本无情,人自有情,以有情观无情,才会使无情之物染上人的主观情绪色彩。这一江风月的悲愁,不就是诗人离情的外射吗?诗人不但自己悲愁,还要让天地万物都来替他悲愁,这样的愁思可真是无边无际、难以排遣了。由此可以体会到前一句里的那个“醉”字,那并不是一般的酒醉,而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呵!愁思浸满了心田,加上一点朦胧的酒意,放眼望去,满川风月,一片愁情。诗人确实感到自己醉了,但并非醉于酒,而是醉于那勃发浓郁的愁情。

同类推荐
  • 邹韬奋作品集:早期文存

    邹韬奋作品集:早期文存

    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因此他被大家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本书是作者的选集作品之一。
  • 亲爱的丫头

    亲爱的丫头

    这是一位父亲为女儿写下的成长手记,也是一位父亲送给女儿的成年礼物。通过记录女儿成长中的点滴,随时随地随想随记:怎么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什么才是好的表达,如何做选择,如何在事前做好准备,如何对待亲情,如何对待金钱,等等,父亲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父女之间的款款深情溢于纸面。这是父亲写给女儿的情深意长的“情书”,也是一份最真诚的父爱样本。
  • 回家的路好长

    回家的路好长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回家的路好长》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言情伦理系列之五,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言情伦理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感人肺腑,让热爱言情伦理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人间食粮

    人间食粮

    《人间食粮》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纪德的代表作品,象征着人类在大地上谋取幸福的精神食粮。作者结合在北非和意大利的漫游经历,借助对神话中女神的倾诉,将异国风情用细腻的文笔,如诗如画的描绘了出来。《人间食粮》以文学的形式表达真实的感受,作者表现出来的那种情感处处体现着,生命和自由是人的一生中珍贵的财富,而这种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就是宝贵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人间食粮》,我们不仅能够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而且对自由也有了崭新的认识。《人间食粮》的主旨为对自由的讴歌、对生命的赞颂、对真理的追求,在认识自我和解放自我的过程中,摆脱身上所有的束缚,去拥抱世界万物。
  • 萧红全集

    萧红全集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非常丰富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创作几个方面。本书精选了萧红所有体裁的经典作品,包括生前写给爱人、友人的重要信件、随笔,以求更完整、更丰富地反映和表现萧红一生的思想艺术全貌。
热门推荐
  • 都市修真风水师

    都市修真风水师

    渡劫修士唐风穿越到了一具惨死的躯体中,在他的帮助下重新焕发生机,当他从手术室中走出来的那一刻,唐风的人生彻底改变。偶然间发现地球上竟然有着匪夷所思的修真理念,并且与修真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针万鬼灭亡,开天门闭鬼路,留人门寒鬼路,穿鬼心破鬼肚,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我且问你,服不服!本书书友群:1016685964
  • 太清剑诀录

    太清剑诀录

    当卓然从梦中醒来,却发现晴儿早已满头鹤发,恍然间,他已然明白,曾经的那些你争我抢,你死我活,又算得了什么?眼前的流泉飞瀑,青山叠翠,晴儿的软语巧笑,梳妆倩影,怎是那俗世间的尔虞我诈比得了的。他这才明白,太师父为何宁愿终老山林,宁愿废了自己一身的绝学,也不愿授予世人的良苦。人啊,不过就是一场大梦,梦醒了,心便找到了归宿。
  • 新中国往事:文苑杂忆

    新中国往事:文苑杂忆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印象》、《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等20余篇文章,回忆了季羡林、吴冠中、启功等文学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们多彩的人格魅力。
  • 不舍与君相决绝

    不舍与君相决绝

    被渣男闺蜜背叛抛弃的她,竟然魂穿了个富商员外家的小千金,没想到竟还是个问题家庭,大夫人和姐姐们都欺负她,正义感爆棚的她又岂能容忍,她誓要为其出口恶气,所以她要变得超强,完成一次穿越的复仇行动,问题是怎么回到原来的世界中去,她本来打算做完她的英雄事迹就走了个清洁溜溜的,本以为可以放下一切,可偏偏惹上了个破桃花,结果又遭遇到了小人的红眼,真实多灾多难呀,她誓要拥抱完美的人生。
  • 覆手为凰:太子殿下,来侍寝!

    覆手为凰:太子殿下,来侍寝!

    宫变后,她顶替太师府嫡女的身份活了下来,却遭人人痛骂唾弃。怜心之毒普天之最,武功尽失逐出皇城,也曾想过死,可一百三十六个冤魂夜夜在悲鸣啊,她必须活下去!是谁在梦中声声唤无双?是谁在翻搅权谋动天下?是谁?杀伐决断一身血色闯重围。是谁?眸光流转一双素手拨风云。流水清歌,眉眼含笑,满腔热血一夜倾覆。赤红双眼倒影着昔日笑声泠泠。家仇国恨,没有家,谈何归家?待看我,赠你锦绣江河祭天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Damaged Goods

    Damaged G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一个健康的职业女性

    做一个健康的职业女性

    如果工作让你忙碌疲惫,如果生活使你缺少快乐,如果婚姻令你拥有困惑……那么,就翻开此书,学习做一个幸福的职业女性吧!
  • 鬼医毒妃

    鬼医毒妃

    一朝穿越,异能附身,医术精湛,毒术更是一绝。只是,这个本该是受万人景仰的千金小姐怎么是个“废物”?“这…这…这是怎么回事?”用眼扫视周围,她看见了一切,包括那些被尘封在内心的秘密,原来,现在的她竟然可以透视?呵,又是一个医药世家,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狱!变强,变强,变强…她的东西谁也不准玷污!她要保护她所有珍惜的东西还有那些真心对她好的人!她蓝子汐——对天发誓!他——温柔的笑容下又藏着什么东西,是否如表面一般温文尔雅?那时他对着她温柔的笑着,那笑蓝子汐从来没有看过,从前也没有,现在,她愣住了,第一次有人用这种微笑看着她,是暖暖的,暖彻心底的笑。从此,她说:“你,就是我最珍视的人,我会变强,我会永远保护你”。但是,却是他一次次的救了她。那时她坚强的背影,震撼了他,他对她微微的笑,不同以往的虚伪,那是发自内心的笑,他看见她愣住的深情,他听见她那稚嫩的承诺,他又笑,更暖的笑,从此,他的心中拥有了对她一生一世的承诺。他——霸道的行为,冷酷的脸庞,强大的背景,可是为何对她情有独钟?第一次见到蓝子汐,他轻笑,不就一个小女孩,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这么一个孩子?可是见到她那稚嫩脸上,坚韧的表情,他也忍不住动容了,难怪,他明白了那个人为什么对这个女孩那么上心了。特别是她那不同于普通女孩的性格,然后,他也深深着迷了!他,要永远拥有她!谢谢小晨奉献的视频:&pstyle=1
  •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慈禧全传之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第三部)

    我到达中国开始在《香港孖剌西报》的工作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发展到顶峰了。从外国记者和中国沿海居民的口中,我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慈禧太后是个嗜杀成性的老泼妇”或“慈禧太后是一个杀人女魔王”的话语。时代在不断变革中前进。近年来,我常常从美国人口中听到对慈禧的赞美。美国人毫不吝啬地给予慈禧太后以热情的赞美,我承认,我并不能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欧洲人对慈禧太后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