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42

第42章 友谊链接(5)

有一篇《雪的往事》,堪称此类美文的代表。文章从眼前连下六天的创北京160年来最高纪录的大雪写起,触景生情:“每次雪天闲暇看雪景,想起艾青的诗《雪落在北方的土地上》,我的心寂寞得就想哭,为那在不经意中消失的童年,为那在无奈中毁灭的青年,为那在不安中度过的中年,我这一生不就是一片雪花吗?没声息,没有重量。刚刚有点美丽模样,很快就又消融在地上,被污染被践踏成泥巴。”然后“雪,在默默地默默地飘着飘着,我的思绪也在默默地默默地飘着”,承前启后,像电影的慢镜头,反复出现,引出“童年时代快乐的雪”、“青年时代忧伤的雪”、“中年时代不安的雪”……并尽情抒发了不同的感叹:“关于童年雪的记忆,我还有好多好多,每一次都很温暖,每一次都很深情。它们永远是我的慰藉和依恋。”到了青年“这时雪在我心中,再不那么单纯了,踩上去听到嚓嚓的响声,我会觉得它跟我一样,在唱着一首忧怨的歌。我完全能够理解。因为雪的洁白与美丽,如同我年轻的生命,一旦被脚步无情地践踏,变成一摊脏乱烂泥巴,就意味着生命的毁灭,难怪雪要痛苦的诉说。我为能在雪天找到相怜者感到宽慰。”到了中年,已跳出了个人的忧欢,眼界扩展到了对于“类”的人的思考,具有了大悲悯的情怀:“人哪,跟这雪又有什么不同呢?开始还是这样洁白轻盈,无忧无虑地飘落在地上,借助太阳的光辉还会变得美丽,不禁赞美起太阳的恩惠。可后来呢?还不是在太阳的烘烤下,渐渐消融化成一摊脏水,回复到自己原来的模样吗?”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无技法的文体,最高的技法是无技法。对不对呢?有道理但不全对。大象无形。所谓“无技法”实际上是对像柳萌等一些散文大家的赞叹,说明他们早已超越了内容与形式的“分解动作”,进入了浑然天成的创作状态,犹如欣赏山水画大师的作品,你被深深地吸引到画作的意境中,忘记自己身置何处,哪里还会寻找构图、留白、运笔、泼墨、渲染等具体技法呢?再回到《雪的往事》。如果像化学的定量分析那样,你可以分析出许多技法元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层层递进;触景生情,一咏三叹;修辞上的比喻、隐喻、暗喻,拟人、夸张、象征、联想、通感……甚至你可以用“凤头、猪肚、豹尾”及“形散神不散”这些传统散文理论予以框定诠释。技法太多了,所以无技法。“无技法”是一种境界,并非真的无技法。具体的技法,大家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唯有境界是难以借鉴难以企及的。因为它常常蕴藏着作家个人的性格印迹与生命密码。

《雪的往事》是柳萌生命的叹息,命运的悲歌。

还有一篇《雨的记忆》也堪称扛鼎之作。文章以“人生有四季,哪能无风雨”为题记,依时序展开——“1955:忧伤的雨”“1958:离别的雨”“1960:失落的雨”“1980:欣慰的雨”,作者数十年的人生际遇,人情冷暖,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尽在其中……

如此堪称精品的优秀之作还有很多很多。

柳萌散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他语言的突出特点在于他的创造创新与个性化。柳萌在《母亲的肩膀》中有段母亲为三个儿子分肥皂的情景:“这是个吃用都要票证的年月,把自己节省下来的肥皂,为在外地劳动的三个儿子分哪,切成三份儿她又仔细比量比量,生怕哪块切少了对哪个儿子不公。……这时的母亲,与其说是在为儿子们分肥皂,不如说在为儿子们分她的心,似乎更贴切更符合母亲的心意。”一除以三永远还有不尽的尾数,母亲对子女的爱心不是一样永远也尽不完也分不完吗?你可以说这是细节的真实感人,而细节是通过语言来描写表达的。母亲“为儿子们分她心”的形象,将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描写母亲大爱无疆的形象一起,永远铭记在读者心中。在《自报家门“我是右派”》中,写到好心人劝他不必如此,于是作者大发议论:“说句不中听的话,在那个整人的年代,‘右派’就如同妓女,站当街倒无人议论,藏藏掖掖反而有人说。挑明了倒不失为一种以攻为守的策略。事后的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一句“‘右派’就如同妓女”,含有多少辛酸与泪水、悲愤与屈辱、呐喊与抗争啊!在《悠然自若—轻帆》中,作者通篇都用对比的手法,从道德情操层面褒扬正派人靠人品赢得尊重,宵小之徒则靠蝇营狗苟获取实利。这两种人通过不同途径都有可能获得职务上的提升。对此,柳萌称之为“正派人的荣升和下三滥的发迹”。“荣升”自然是褒义,“发迹”的贬义并不明显,但有“下三滥”的修饰、限定,再与“正派人”对比,顿时充满了作者思想的温度与情感的色彩。还有在《风的怀念》中,把北大荒跟雪一块奔跑的风——“大烟炮”比做“卖俏的‘泼妇’”,邂逅时的失魂落魄,猝不及防,稍安后的悲喜交集,爱憎交加,尽在其中。此类极富个性的语言风格,加上作者舒缓有致,娓娓道来聊天式的叙写,犹如汩汩流淌的溪水,润物无声地流入读者的心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们的许多作家并没有真正读懂并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生动、形象、准确、鲜明只是文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而其内核则是创新与创造。现象与本质之间,便是语言提升的广阔空间。真正的创造性语言是对事物及思想本质的逼近,但永远不能抵达——犹如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只能逼近不可抵达一样。我们常把语言看作工具、技巧、形式,没错,但这只是它的一般意义,就其特殊性而言,其实更应该是内容。愈是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便愈是难以把语言与内容剥离开来。因此才有“诗到语言止”的论断。其实,散文,小说也是“到语言止”。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看到了柳萌的贡献。当然不局限于对已有语言的使用,更在于他对我们汉语言的创造、创新、丰富与发展。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柳萌的散文创作仍有提升的空间。

2011年3月

原载作家出版社《也有风雨也有晴》

岁月总是“柳萌”

李林栋

春天就要来了,一抹新鲜的绿色已经萌动在柳树枝头。这时,你不由得会想到著名作家“柳萌”先生的这个笔名起得多么形象,多么美好。年年岁岁“柳萌”,它意味着希望、温馨、光明……

有什么样的笔名,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但有一次,当我在电话中向柳萌先生求证这个笔名的上述含义时,他竟淡淡地说:“当时(起这个笔名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取了个与本名谐音的。”哦,刘濛——“这么说,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也不完全是。当时倒也想过,柳树好活。”接着,我们又聊起柳溪、柳倩……放下电话,我的第一回味就是:这老刘,不仅是个“柳”字专家,还真是个实在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其至今岁月的老实之初,竟然漫长地背上一个“不老实”的沉重黑锅。这真是当今的很多年轻人确实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的一段荒诞历史——且听柳萌先生的“老实交代”:“在我的心中,这是一块芳草地,……非要上大学不可。其实那会儿我已……在北京一家报社当编辑,……非要报考北京大学,而且非中文系不上,(可是)距走进大学考场不过十几个小时,一场灾难突然袭来……后来我才清楚了我的所谓问题:一是我在天津读中学时听过鲁黎、阿垅、王琳等人的文学讲座;二是我的两位诗人朋友林希和山青,由于同阿垅、吕荧的关系正受审查,我表示过同情;三是我本人喜欢文学,又发表过一些东西。因此,在‘反胡风运动’中,本单位没有‘和尚’要打我这个‘秃子’的主意,……这样‘恶劣’的态度,在两年后的‘反右运动’中再次爆发,结果来了个新老账一起算,从此我被打入另册,……”(见《只有遗憾》)

从以上的断续之引,我们约略可悉柳萌先生年方22岁时即被打入“另册”的彼情彼况。从此,他不仅远离了“芳草地”,而且又是长达22年的在“苦难”中艰苦跋涉,“那带着雪花的北大荒的风,那夹着沙粒的内蒙古的风,……如同刀刻斧削的镂痕,紧贴在我的血肉之躯上,成为生命中难以剔除的部分”。这是重获自由身之后又20年,柳萌先生对那段“另册生涯”中《关于风的记忆与怀念》——请注意:除了记忆,还有怀念——“因为,那些关于风的可憎经历,它又往往是跟人的友爱相连的……今天回想起来怎么能不感念呢?”在这篇散文的结尾,柳萌先生又写道:“哦,我记忆中的风,面对时是那么强悍,回忆时又是这般温馨。”

这不能不令我们又联想到“柳萌”这个笔名的真意。尽管它属“无心插柳”,但实为“柳成荫”。柳萌先生也说了:它好活。

“柳树好活。”这真是柳萌先生耐人寻味的一个说法。粗略思之,我们可以觅得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它曾身陷苦难;二是战胜苦难说难也不难;三是战胜苦难就是“好活”,战胜苦难后一定会活得更好。再一思之,莫非这就是柳萌先生的人生三部曲?

其一已如上考,柳萌先生这棵大树曾经身陷苦难。其二,战胜苦难说难也不难,首要在“感念”“人的友爱”之“温馨”。“我这一生,可夸耀的事情,几乎没有。唯一可以自慰的,那就是朋友比较多,而且很有几位,称得上是真正的朋友。……即使是在我头带‘右’字荆冠以后,他们也从无歧视和怠慢。”(见《希望的茶馆》)这是朋友的温馨可感,更有亲人的温馨可铭:“记得搬来住的第一夜里,我和我爱人都没有睡好,我们俩人……谈论着过去那些伤心的往事,越发感到今天的家的温馨、恬适。如同远航归来的水手上了岸,……那有过的风波险路,此时都化为一缕缕轻烟飘走了……”(见《家》)

实际上,除了善交朋友之外,善于忘却也是柳萌先生战胜苦难的人生智慧之一。“每当那些不愉快的往事,悄悄爬上心头的时候,唯一的希望就是忘却……记忆有时也许是一种快乐,然而,忘却有时也许是一种幸福。让有快乐往事的人永远记住快乐,让有痛苦往事的人永远忘却那痛苦,这样命运对谁都显得公平合理,生活也会因为五彩斑斓而极富诱惑。”(见《忘却有时也是一种幸福》)

还有,柳萌先生告诉我们,在苦难面前,要学会《放飞心灵的风筝》:“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可以说一生都有压力。……我总不能不活下去吧?倒霉时没有出头的指望,劳累时没有别人来代替,惟一的解救方法,就是,自己疼爱自己、自己安慰自己,尽量让自己过得快活些。这时我常常想起乡间的马车夫,赶着辆破车走夜路,一边唱着一边吆喝着往前行,反正既不能沮丧又不能停下,再艰难最后总有到达终点的时候。”在这篇散文最后,柳萌先生还告诫我们,“学会给自己减压是一生的事情”。他并且鼓励广大读者:“放飞心灵的风筝吧,以恬静的蓝天白云为伴,那压力不过是线绳一根,即使不可能彻底剪断,总会在悠悠荡荡中松弛。”

不过,以上在苦难面前的“柳萌三策”,还大约可视为技巧性的战术方法,在大量散文(含随笔、杂文)作品中,他其实更主张人们要对苦难进行理性思考,如:“人生在世几十年,谁能说得清会遇到多少事啊……”(见《怀旧是间老房子》),“即使在极其艰难的逆境中,我也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假如我现在还年轻》)“我非常敬佩这样的人,……他们很少叹息和喊叫,因为他们深知,苦累跟创造、幸福总是紧密相连的,人活着就应该如此,不然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苦累的土壤上总会有鲜艳的花朵开放。”(见《生活三题》)

这最后一语,已经属于前言“柳树好活”其三了:战胜苦难就是“好活”,战胜苦难之后一定会活得更好。柳萌先生于此认识是坚定不移的,“人一年年地活着,得过许多坎儿。……真的是岁月不饶人哪。而这岁月就是坎儿。……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过好坎儿,以求一生一世的平安幸福。”(见《人生得过坎儿》)

诚如柳萌先生所言:“岁月就是坎儿。”

而我们从上引一些散文章句中所感悟的即是:岁月总是“柳萌”。的确,年年岁岁“柳萌”,它意味着希望、温馨、光明……

这是一种希望的散文、温馨的散文、光明的散文,我们不能不由衷赞美之。柳萌先生说:“‘人生有迹,岁月无痕’……人生可以复制的东西很多,惟有时光和生活无法复制。可要当心哪。”(见《岁月年轮》)

此情切切,金石为开。我们不能不更深切地感悟到柳萌先生所写的散文,是有用的散文,是大有益于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实境”散文。

在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性情所致,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谓之“实境”。实是实在,境即境界。数十年来,在柳萌先生所写的大量散文中,或直抒胸臆,如《腕上晨昏》《缱绻乡情老少时》等;或触景生情,如《母亲的肩膀》《月圆之处是故乡》等;或风物细描,如《芦苇丛》《窗前树》等,都可谓之“实境”。

同类推荐
  • 博尔赫斯与中国

    博尔赫斯与中国

    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博尔赫斯以及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博尔赫斯的幻想小说是他的文学中最具个性又最具创造性的部分,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博尔赫斯的幻想美学摒弃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机制,打破了传统的现实与非现实的二元对立的界线,呈现出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独特美学形态。博尔赫斯的幻想诗学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本书尝试从作家生活经历解释博尔赫斯的幻想文学产生的原因。博尔赫斯的幻想美学不只是文学表现形式,而是受到了系统的哲学思想支撑,阐明这种哲学思想也是本书的论题。在较深入地研究了作为影响源的博尔赫斯之后,本书探讨了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人们总是忙于奔赴目的地,却常常忽略了路边的风景。记得早在几年前,我带母亲到南方转了一圈。从湖南的橘子洲头往下一站赶,有近三个小时的路程。当时火车上人满为患,我们连串了几节车厢也没有找到空座位,母亲说不用找了,咱们站在窗口看看外面的景致一会儿也就到了。
  •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国地震预报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国地震预报

    本书记录了我国多次著名破坏性地震的监测预报、应急救援、社会反应的真实现状,探讨地震研究的难度,解析地震预报的诸多问题,结识该领域的各等人物,描述他们的人生、事业和情感。作品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敬佩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重尊严的人,颂扬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坚守在地震预报前沿的人……
  • 公诉成克杰幕后新闻

    公诉成克杰幕后新闻

    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案件是迄今为止中国社会最具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就公诉工作而言,也是一起经典案例……循着检察官的叙述,透过厚厚的尚未尘封的卷宗,我们仿佛走进了专案组,也仿佛走近了成克杰。2000年4月11日上午九点,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这是一次紧急会议。与会者中,有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海峰、副检察长刘漳南、北京市检第一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叶上诗、副检察长方工、国家最高检察院公诉厅厅长姜伟等京城检界重量级人物。
  •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热门推荐
  • 鬼影新娘

    鬼影新娘

    是惊?是怕?还是.......一个身体里面有两个魂魄,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新娘?面对两个不同身份的男人她又将如何抉择?随着她的到来身边发生了不少的怪事、鬼事......
  • 英文疑难详解续篇

    英文疑难详解续篇

    本书作为《英文疑难详解》一书的续篇,延续使用问答模式,对名词、代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助动词、准动词、连词、介词、成语、文句、中英不同的表现法、字句研究及辨异、发音、标点14大项150个英语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这部续篇更加注重对语言问题进行社会历史文化解析,同时也补充了《英文疑难详解》中缺乏的“发音”、“标点”等容易忽视的问题,使得这套疑难详解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 我若为鲤梦三生

    我若为鲤梦三生

    大学生李默华穿越到古代飞月国,爱上了龙歆将军宋绍轩的女友柳颜然,由此相思成病。后因皇帝的赐婚,结识了与柳颜然相貌相同的表妹芙筱;芙筱是宋少轩的旧日伉俪,当日芙筱与宋绍轩俩人因为家族门阀未能走在一起,现今芙筱想与宋绍轩再续旧情,只好有求李月骅,设下调包之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之誓约者

    星之誓约者

    “庆贺吧!继承了天司神髓,融合羽灵,集神羽大陆所有生灵信仰涅磐重生的新神羽,其名为星羽。此刻,正是其诞生之时!”“世上的人们必须记住的名字只有一个:星宇。星之所向,纵横宇内之人!”“永远不要在星空下与我战斗,因为我是被群星眷顾之人!星光之下,就是我永恒的战场!”日式奇幻轻小说,为了这本书准备了不少,上架会另附手书视频~
  • ①嗨,我的猫咪

    ①嗨,我的猫咪

    -她是故作乖巧的唐家长女,他是不学无术的傅家大少罹患癌症的老人临行前的安排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友情提示】★★(此文是我的第二篇文,前四十章节,都是废话,不在状态,不推荐看。文行温馨,女主矫情,慎入啊!!)☆☆【我手写文,你心看文,其实是一种幸福,感谢大家】☆☆
  • 劫后启示录:耀斑之难

    劫后启示录:耀斑之难

    一场大规模太阳耀斑爆发摧毁了全球的基础设施,并致使数十亿人丧命。而当死里逃生的人们努力适应这场巨变时,他们发现身边的一些同类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瑞秋·惠勒所在的城市里,残暴的“耀斑丧尸”在街头游荡、进行杀戮、摧毁着人类文明的一切。她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只能寄希望于隐居深山的坚信圣经传说的祖父,为了能在末日审判中活命设计出了一套逃生设施。对所有幸存者来而言,危险的不仅仅是“耀斑丧尸”,军队士兵组成的流氓团伙还想趁机在文明的废墟上作威作福。逃亡途中,瑞秋发现了一个十岁男孩,还遇到了另一拨幸存者……与此同时,“耀斑丧尸”在不断摧毁一切的同时,身体也在经历一系列的进化,一切都令人匪夷所思……
  • 橘子太甜

    橘子太甜

    女—澜子笑男—橘琛年少的青梅竹马是你久违的爱人陪你走过懵懂时光恰恰好只是我也喜欢你?
  • 浮生爱若梦

    浮生爱若梦

    成为天道继承人,是墨冰这辈子最不想做的事。因为,成为了天道继承人,她不能拥有七情六欲。然,她改变不了什么。万年轮回之劫,是考验,亦是让她体会七情六欲之痛。万年轮回,百世沉浮,爱过,恨过,痛过,曾拼命想要抓住那些她不该拥有的情爱。但,终化为虛无。当一切沉淀,继承天道大业之后,才发现,原来,她的面前,从未有过情爱。而她,从来都只是想抓住那些情情爱爱,却忘了,她从未交付出过她的情。更何况,她本无情。她该担负起的,是天道秩序,是众界安危。也许,她该放下,即便,从未拿起。浮生,她的爱,若梦。本书读者QQ群群号:784242359
  • 尸鬼仙道

    尸鬼仙道

    此书违规太多,在半屏蔽状态,已经停更了,新书《道天争仙》,请多多支持! 翻手尸如潮水,揭棺而起!覆手百鬼夜行,万修退避!绣口一吐,剑海如龙!振臂一呼,法相乱舞!柳回峰赶尸赶入修仙界,从白手起家,到名震天下!步步升仙,证道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