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2500000024

第24章

隆冬腊月,诸成龙他们在涉水而行。水是江南一条名叫黄洋的河,要注入汉江,是汉江支流,在湛城上游三十公里处。过了湛城,就进了河口。

口子里河面有七八十丈宽。向导——三工程局的老张从一只蛇皮口袋摸出一张打鱼的网。摄像师老谢、诸成龙在岸边看,诸成龙问,哪有鱼?老谢也不相信,枯水季节,浅齐脚板的水,藏不住鱼的。老张提起尼龙网,眼睛瞅准一个深绿的潭。诸成龙踩着跳石,走到他跟前,还是不相信,汉江特色的沙棒子鱼,连个影子也没有看到。

他对这条临近干枯的宽宽的河面,有些蔑视。老张就把网在沙滩上弄整齐,然后拎在手里准备撒,说,别小看这河,要是发起大水来,那可不得了。诸成龙听见那网哗地就撒出去了,像一把撑开的雨伞。过了几秒钟,老张就开始慢慢将网朝起收。尼龙网是透明的,水在滴,挂着两条小的鲫壳子鱼。哪有沙棒子?诸成龙兴趣不大,腿又缩回岸边,想着老张刚才说发水的事情。老张已经打湿了脚,也到岸边,计划再走几里,那儿有几个更深的潭,肯定有鱼。他对诸成龙说,反正今天赶到只有二十里地不到的地质队应该没问题。走也是走,不能空走,等会儿,再下河试几网。

老谢背着绿皮匣子相机对诸成龙一笑,那意思诸成龙懂得。还是他走时说的,他是陪诸成龙打伴了。本来,诸成龙本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硬是要在今年阴历年前,再撵着写一篇。老张问诸成龙怎么就选到他们地质队了,在他的记忆里,他们水文地质队,可还从未叫人写过。

发大水时也没有?诸成龙又问。虽蔑视干枯,可总是觉得里面有故事。

凭河面那巍巍的数十丈宽。老张继续在前头路上走,心里想着那些潭。今天打鱼,他是为了隆重招待一下客人。从河口进来,那是在练手,再到前面几公里的深潭,他就可以很好地露一手了。他不满足于篓子里装的那两条鲫壳子,也相信那些深水潭里肯定有鱼。他指着前方河道对诸成龙说,快要到了,跟紧一些,还有到了滩边甭说话,免得把鱼吓跑了。

快要到了,诸成龙看到老张开始拾掇。他叫诸成龙他们看河两边的白印子,挂在粗大树杈上的灌木杂草,路边坍塌的房屋,再就是留下的深潭了。

老谢此时也取下相机要拍。他晓得诸成龙到这儿,就是要写一篇报道水文站怎样战胜去年洪水的。诸成龙目光也在水印子上,跟着走,快要到老张所说的那几个水潭了,老张就脱下胶鞋,掂起渔网,挽裤子下河。

老张叫诸成龙他们不用下了,走岸边小路。

诸成龙没听,叫老谢按老张的意思走,他脱掉了鞋子,露出白白的脚板,咚地插进水。

突然他尖叫了一声。山里的水出奇的冷,像针样刺穿他的脚筋。老张已经到了那潭边,脚已经冻红,一笑说,下就下来了,开始有点冷,过一阵就不冷了。他开始整网了,左手在地上拽几下,弄得均匀了,右手又提一米多高,两手都过来抓紧,扬起,突然对准那最深的一坑水就撒。渔网划了一个饱满的圆形,飞快落进水里面。

这次老张没有急忙去扯,很用心地慢慢地,几乎要屏住呼吸,朝坑边又走了几步。看到平静的潭,起了几点水花,就轻轻两只手慢慢拉,带着水的渔网就拉上来了。他扯开网,眼睛一下就笑成了一条线。打了七八条两三斤重的沙棒子,甩到腰带挂的篾篓子里,里面那两条鲫壳子在蹦,沙棒子进来了,跳得更凶。

都知道老张在三工程局,就好这口了,爱打点鱼玩。

老张提着鱼篓子,眼睛又像丢梭子一样,估摸着哪儿再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再跑几个深潭,打个七斤八斤的,今晚下酒的也有了。诸成龙在后头踩着长着青苔的石头,滑溜溜地走,不时等一下落在后头的老谢。前头没有小路了,老谢慢吞吞跟在后头,有几个尖石头还割了他的脚。

诸成龙这时招呼他脚踩稳一些,还做了个示范。

找到那潭之后,老张不太急了,在前头带路,不时又倒转回来。他也喜欢热闹。

诸成龙又想起了去年涨水,听说那潭是水退后留下的。

老张说,不涨水也就没有鱼。鱼估计是哪家水库叫水淹了冲出来的,也可能是深山沟的野生鱼。诸成龙说,夏季估计好整一些。他在水利测量队待过,用炸药炸过水库里的鱼。老张说,夏季是好整,那时水刚退。

一路走,沙棒子鱼还在篓子里跳,老张把口扎紧,指着上面那几条大沙棒子,说,这鱼,吃的时候要将鱼皮剥下来,不同鲫鱼,只有一层薄皮,但肉很好吃。业余时间我喜欢打鱼。老谢这时也从路上跳到河石上,勾起脑壳看鱼篓。诸成龙问,如再到前面那几个潭里去整,吃得赢吗?老张说,没有问题,万一吃不赢,晒干做成鱼干想吃多久就吃多久。诸成龙不觉又想到了涨水,涨水才会有更多的鱼,涨水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故事。

诸成龙心里在想,问老张,那洪水有多大?老张在河水里,深一脚、浅一脚插着走,说,几丈深是没问题的。

诸成龙就想起苍皇县城洪水漫过河堤,曾淹死过学生的情景,不禁打了个寒噤。七八十丈宽的河道涨水要比月河凶几倍,尽管月河也是汉江的一个支流。这才想起几天前参加的一个治理洪水灾害的讲座,提到了黄洋河对下游的湛城的危险。今天打鱼虽逢枯水季节,尽管河是一副温柔可怜的样子,还是令诸成龙有些不寒而栗。吃不吃鱼,倒是无所谓了。老张还兴致勃勃,瞄准最后两个深潭。

已远离汉江,越朝里走,河道越狭窄了,水变得湍急,老张急忙找熟悉的那两个深潭。潭在浅水区显眼,到了河水增大,深潭就会与河流融合到一起。老张现在已在原地转了几个圈子,看看这坑,不像;再看看那个石头包包那边,也卧着一个,猛一看像,走近了,又觉得不像。水不是他想象的墨绿,是很清的那种,只有几尾小鱼在里面游,这多少叫老张有些扫兴。他没有怀疑走错路,这儿只有一条河,水也是山里出来的,带点甜味,瘆冷瘆冷的。老谢气喘吁吁跟上来,说,怕是沙棒子都沉了底了。诸成龙说,你眼睛不好,我年轻,一眼能看到底。我与老张看到的一样,透过见底的水,没有发现更大的沙棒子鱼在游。

老张计算了一下,已有七八斤鱼,他与王兴斌队长,加上诸成龙和老谢已够吃了,就再没有去找那潭。但人数与诸成龙了解的有些出入,后来听说地质队由于平时根本就没有假期,所以过年前夕变通叫大家提前走。诸成龙担心队里领导是否在,老张笑道,这个你放心,地质队的王兴斌绝对在,每年春节他都在队上值班。老张这样一说,叫诸成龙感动起来,结合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他想进一步采访。

老张就告诉了诸成龙一些王兴斌的事情。听说过身患冠心病的他,睡觉都带着呼吸机,却还在坚持工作,诸成龙就把这个细节又重新问了一次。老张眼睛朝河边一个监测标杆看,对诸成龙说,看见那些涂着漆的杆子吗?像这样的监测点在他们地质队还有十好几处哩。诸成龙明白标杆记录的作用。黄洋河处于湛城上游,一旦涨水,就会对湛城造成威胁,水文地质监测队的作用就是监测与预报。诸成龙继而说道,标杆那么多,战线应该会很长。老张说,是的。特别是汛期,王队长几乎每天巡查各个监测点,晚上打着手电跑。

诸成龙感动得不得了,说,往返有几十里,甭说一个身患心脏病的人,就是正常人都吃不消。

老张看着标杆,一根一根地在数,说,要是数到二十,地质队就快要到了。诸成龙脑子里就想到王兴斌了。

数到最后一个标杆,河流在这儿拐了一个弯。

不再走河道,有一面坡要爬。坡不是很高,很快地质队的一个屋角就露出来了。老张在前头引路,指着叫诸成龙看,说,单从这道陡坡到河滩,我的双腿都打战。老谢也气喘着说,是,即使有轿子抬我,我都不愿意走这面陡坡,叫人眼睛发花。

坡不长,陡峭得几乎每个人都得在半山腰歇气,连诸成龙都不例外。

背着有渔网的蛇皮口袋,老张对诸成龙说,可以想象王兴斌每天要走的路程。诸成龙确实在想一个问题,在这距湛城近五十公里的山旮旯里,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一干十余年,在这里受煎熬。尤其是王兴斌,快二十年了,在水利上。

一枚火红的太阳给山里的绿抹上一层浓厚的红,红又上了老张的脸颊。老张还在感慨去年发的大水。他说,那时王队长昼夜在各监测点来回巡视,女儿来这儿看他,见他瘦得像一副骨架子,疲惫不堪,伤心得直掉眼泪。诸成龙想到那呼吸机,担心问道。老张说,老王背着至少安全暂时得到保证。叫人揪心的是,在汛期到工地,他竟连呼吸机都不要,一旦冠心病发作可真能要他的命啊!

老张痛惜道,他说那玩意儿背着不方便。老谢说,这个人才是,他简直是玩命。局本部也不考虑把他安排在方便的地方。老张说,安排了,他不愿意,始终放不下他辛苦建立起来的监测站。老谢说,也有一种责任。诸成龙想起临行前杜科长那番话,采访他们,要对那条黄洋河的危害做充分估计,才能知道他们坚守在那儿,是如何坚苦与伟大。

得知这条河几次对下游湛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诸成龙就拿住了一点,那就是湛城地势西高东低,如果黄洋河水猛涨,势必造成汉江水快速增大,一泻千里。

他有些不寒而栗了。老谢也神情凝重起来,说,我看过湛城的县志,记载说乾隆年间几次大水,就是从东边扫来,整个东坝子像个冲积平原。这样看来监测黄洋河就愈显重要了。

温柔,现在诸成龙脑海里似乎不存在了。那拐了弯的黄洋河,瞬间变得凶如猛兽。他们一口气冲上了山顶。

老谢在后头撵,边照着照片,边琢磨着这小子弄到了典型素材,地质队王兴斌的事迹,实在太感人了。

到了目的地,诸成龙对老谢说,要替王队长多照几张照片。老张说,最好站在房后头,那里可以看见撵子垭豁口,从豁子那儿,一眼能看见汉江。老张便把眼睛朝那边瞟,远远就看见一个清瘦的身影在那儿,是地质队队长王兴斌。

老张急忙上去把装鱼的篓子给他看,让赶紧找几棵葱。

王兴斌知道他打着鱼了,一下子从碗柜底下扯出一小捆葱。老张剥着鱼皮,滑溜溜地一甩,鱼的嫩肉就露出来了。诸成龙开始缠着王兴斌说事情。

王兴斌不善言辞,没问到几句,脸就红了。

老张暗中使眼色给诸成龙他们。发现老张瞟眼睛,王兴斌就用眼鼓老张,怪他不该把他的事情朝外说。老张说,你不用怪,人家又不是外人。王兴斌像个小孩似的说,偏不叫你们讲。生着气去洗鱼了。

老张笑了笑,对诸成龙说,老王就是这倔脾气,做了事不让别人晓得。诸成龙想起在路上,老张曾隐约告诉他王兴斌救人的事情,就问他。老张还在剥葱,回答说,当时现场救的是四个人,其中一个孕妇,两个老的,还有一个小孩。诸成龙说,老王患有严重的冠心病,救别人,其实自己也挺危险的。老张说,是这样的,当时我们已经离开了标杆,听见旁边一个分销店有人喊救命。当时雨下得凶,路黑得看不见,老王硬是要大家过去看。我们还说算了,别去了。他二话没说,一口气跑到沟底,把一家四口人全救出来了。老张说,关键是有个孕妇不方便,跑不动,差一点儿,房子后头泥石流就冲到房子跟前了。果然,人刚救出,只听轰隆一声,泥石流就下来了,整个房子全部坍塌了。

诸成龙手捂着笔记本,抽了口冷气,说,真危险啊!

老张神秘地问,你猜那些救出来的怎么说?诸成龙摇了摇头。老张感慨地说,人家直喊,王队长不会丢下他们不管的。诸成龙说,说明平时王队长跟他们关系处理得好。老张说,是这样,平时王兴斌迟早进城都给他们捎带一些货物什么的。诸成龙摊开本子,又问道,听说那次他还发着高烧?老张说,是,有人看见他脸飞红,找了根体温表一测,啊呀,烧到三十九度多。叫他赶紧到医院,他说还有几个测点数据没弄完,一头又扎进黑夜,整到半夜2点,才勉强回去。诸成龙听着很感动,就把这事记下来。

到吃饭时,他想跟王兴斌核实一下,王兴斌对他不客气地说,小心你被鱼刺卡喉。

大家都笑了。老张说,哪有什么鱼刺啊,沙棒子,一根独刺,一扯就出来了,不像鲫壳子。说着又使了个眼色给诸成龙。

诸成龙就没有再问下去,知道他那个倔脾气,做了好事,从来不留名的。傍晚,他抽了个空再和王队长聊白天所了解的情况。王兴斌说,碰到谁都会去救的。诸成龙说,可你不同,本身就患病,还带着呼吸机。王兴斌说,那算个啥,你碰见会咋想?诸成龙说,肯定也会去的。王兴斌说,这就对了。说完目光注视着落日的方向。天边还是红颜色的,一条汉江时隐时现。诸成龙问王兴斌,你住在江北?他想到在汛期,他一连两三个月都不回家。王兴斌说,是,汛期离不开人,很正常。

诸成龙对他们在这儿一待就是好几个年头,深表敬佩。

王兴斌说,不想家才傻瓜哩,就看在什么时候。

诸成龙马上就想到,他离开苍皇一个月了,有时思乡之情竟然难以自制。面带惭愧说,要是我啊,顶多两个月就待不住了。老谢一嘴插过来说,诸成龙一个月不回家,连续两三个星期不休,已经很不错了。

老谢对准了镜头,让诸成龙看远处落下山坡的火红的太阳。诸成龙许久没有出声,情思涌入。老谢已照完,对他一笑说,傻帽,还站在这儿干吗,不嫌冷?

诸成龙说,不嫌,我被王队长的事迹所感染,心里像燃了一把火。

又对老谢说,想与王队长合一张影。照完相,王兴斌那疲惫的身影就地消失在那红的颜色里。老谢感慨地说,哪个能像他们,在这里一坚持就是几年,窝都不挪动一下。

同类推荐
  • 蒙哥大帝之血火淬金

    蒙哥大帝之血火淬金

    孛儿只斤·蒙哥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意志。按蒙古传统,幼子拖雷本该继承汗位,但成吉思汗却把江山传给了窝阔台。拖雷夫妇失望之余,决定韬光养晦,着力培养蒙哥。射猎驭兽、战场杀敌、修文学艺、份地管理,在经历了生与死、勇与惧、情与仇、刚与柔的大考验、大洗礼,以及夺爱之恨、失亲之痛、杀父之仇等人生大悲痛后,蒙哥逐渐成长起来,肩负起了振兴家族的重任……
  • 无人区

    无人区

    1939年,侵华日军为了确保“满洲”安全,切断中国所有抵抗力量渗透,从山海关以西至赤城独石山,沿长城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杨国威本是一个纯真瘦弱的孩童,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死在日军的刺刀之下;长大后,带着染血的残月刀在阿里山的日本神社愤怒地收割生命;隐姓埋名混进日军第66加藤混成旅团,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样能杀更多的鬼子;辗转来到了无人区,参加了八路军猛虎独立团,在这片渺无人烟的焦土上用正义和大刀捍卫着失落的家园。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战斗。
  • 流浪的燕子

    流浪的燕子

    燕碧巧,女,33岁,自由职业,离婚无孩,持美国绿卡,诚觅30至50岁海内外成功男士……新年伊始,碧巧自拟的征婚豆腐干就在故乡晚报的一角刊出了。碧巧在美国,她自己没法看到。闺中好友兔兔就把“豆腐干”扫描下来,电邮给了她。燕碧巧,玲珑秀气,轻盈妩媚,一脸的温良和善,眼睛不大却常常挂着笑意。因为长得有些像港星钟楚虹,曾经被同学叫作“小楚虹”。和很多住在大城市周边的女孩子一样,她们常常去上海买衣服、去杭州玩,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神往,但又喜欢自己小城市的简单和宁静。
  • 流浪的女儿

    流浪的女儿

    这是一部非虚构散文,带有自传性质,是一个农村女孩子的成长史。在书中,小女孩三岁丧母,随父亲长大成人直到出嫁。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描叙农村的贫困生活,自然和人文环境,生产生活,民俗民情,互相交织在一起。其中,父女俩相依为命的种种场景,憾人至深。
  •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作品之长篇小说,阎连科最至情至性的作品。书稿真实地描绘了“瑶沟村人”的生存环境、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写出了以“阎连科”为代表的几代人,身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并寄予了深切的哲学思考和忧患意识。“阎连科”从稚嫩到所谓“成熟”的成长过程,就仿佛是一场情感的炼狱,它体现出的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升起又不断破灭的永不停止的梦,这梦可悲可笑,又可敬可泣。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无限虐杀

    末世之无限虐杀

    末世前一夜,苍羽因前女友的背叛独自借酒浇愁,醉醺醺地走到马路边从而出了车祸。当他从医院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了,丧尸横行,天灾人祸;而偶获虐杀原形系统的苍羽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生存下去。 (更新不稳定哈,别打我~)
  • 时先生,宠妻上瘾

    时先生,宠妻上瘾

    认识她之前,他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男人。权势滔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认识他之前,她是连学费都没钱付的穷丫头。命运让他们相遇,她被他宠成了女王。“老公,有人在网上攻击我。”“李特助,立刻人肉那人,发律师函,告到他倾家荡产为止。”“老公,我们老板刁难我,明天我不想上班。”“乖,去吧,你们公司我以你的名义买了,现在,你是老板。”
  • 我为什么是魔主

    我为什么是魔主

    我为什么是魔主?我重生了,变成了万魔之主。我只记得自己飞机失事,然后梦里一直有一个声音重复着,“我是魔主”,我现在为什么是魔主,神经病。!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箱子里面,脑袋上悬浮着一个金光闪闪的珠子。上面有一行字我不认识,感觉像梵文,看一眼就有种想睡觉的感觉,恩这和看数学题那种感觉不一样,我脑海却突然闪过三个字,镇天珠!
  • 逆世灵女

    逆世灵女

    南灵国三大护国族之一的林家,一夜之间惨遭大火侵袭,林家义女死里逃生,一步步揭开身世之谜……她遇见过很多人,个个逼着她往上走:“像汝这样,何以成大事?”“你就是你,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林家的未来便交托与你!”重压之下,唯独那一人不曾逼她,愿将她捧在手心,万里江山为聘。“你曾说过绝不骗我,此话可还作数?”银剑刺入胸膛,他分毫不退:“你若不愿,这天下不要也罢!”隐藏身世?双向欺骗?独立女主VS粘人男主!面具之下隐藏的真实,只有你才知道。
  • 宇宙无敌超强混子

    宇宙无敌超强混子

    行走万界,专业拯救迷途少女,好事做尽坏事做绝!不要问我是谁,我叫红领巾!
  • 我有一个假修仙系统

    我有一个假修仙系统

    一觉醒来,牧白穿越到仙侠世界,并且得到一个修仙系统。然而,这个系统有些奇葩。首先她自称为“让世界变得更有爱的有爱系统”。这是什么鬼?其次,她经常发出系统三连——抹杀解绑另寻宿主。真有这样的系统吗?牧白怀疑,他有一个假修仙系统。
  • 纸箭

    纸箭

    民国三十四年阴历十月初的一天,一场雨夹雪,从早晨到傍晚,黏黏乎乎地飘洒着一直不歇,连挂在保定城内的青天白日旗都病恹恹的没有精气神。离开警察局,一身便装的沙宇拦住一辆洋车坐上去,说:“去镜园。”镜园坐落在东关大街上,是葛家的私宅。三环套月式院落——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环环紧扣,既雅致又气派。葛家祖上官高至巡抚,至光绪年间官场失意涉足商场,传至葛贤光父亲那一代日渐衰落,族中派系纷争,最终各自为政,待葛贤光从法国归来,只剩下这处房产了。
  • 欧也妮·葛朗台(经典译林)

    欧也妮·葛朗台(经典译林)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夏尔·葛朗台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 奋斗改变人生

    奋斗改变人生

    本书根据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改编,选取80后的知名人士,如商界的李想、茅侃侃、郑亚旗、林福广,投资界的戴周颖、苏禹烈,艺界的张伯宏、何云伟、曹云金、任月丽,金牌网络写手南派三叔以及男子击剑奥运冠军仲满,采用与嘉宾问答的形式,间插点评,再现80后的奋斗历程,与读者一起分享成功者的经验、智慧和人生哲学,诠释了“励志照亮人生 奋斗改变命运”的格言。这些80后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有着各异的身世经历,但他们身上闪烁着相同的光芒,真实、坚韧与执著。80后的年轻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他们勇于展现完整的、真实的自己。
  • 离阙行西

    离阙行西

    贞观年间,纪王妃张氏诞下独子名为李阙,少时早慧,四岁便名震长安,后遭歹人陷害生命垂危。而在一千年以后京西大学的大学生韩阙意外身亡,那知一跃千年成了入了这李阙的身,成了王府嫡子,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皇权,而他的身份也不仅仅只是亲王嫡子这么简单。随着后来发生的种种事件,他的命运也推动着他走上了一条他从未想过的漫漫长路,也成就了一个无比神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