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锦
【南吕一枝花·黄钟煞】“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支散曲是关汉卿自持傲骨撑天地的艺术巨匠的绝妙写照。金元以降,散曲名家蜂起。学习研究乃至创作散曲,是繁荣戏曲艺术、诗歌艺术的需要,是深入开展古典文学学术研究的需要。
1961年负笈北京师范大学时,有幸师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余冠英先生,其时他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他启迪我:“撰写文学史,要用倸线贯珠,用科学的观念把作家作品中的精华贯通起来加以论述。”谈到元代散曲,他一口气引了关汉卿、杨果、商挺、卢挚、张养浩、胡祗遹、冯子振、陈英、刘致、杜仁杰、王和卿、白朴、白贲、马致远等。然检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杨栋《中国散曲学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谢伯阳主编《散曲研究与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以及霍松林、申士尧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都未涉及明代杰出的散曲大家薛论道的《林石逸兴》。
薛论道,是一位著有御边方略、又积功至指挥佥事、平生多阅历的名将,而且是一位八岁能属文、著有《林石逸兴》十卷千首的散曲大家。薛氏派人送该书给散曲评论家胡汝钦,胡氏《序》云:“若君所辑,托物寓兴,质古拟今,语邪秽则默夺潜消,语精神则飞华扬彩,语中和则包涵天地,语气质则变化性灵。”诚如薛氏《序》中所指出的其时“声律眇矣”“是以清歌雅调烟灭灰飞,俚语淫声塞衢盈耳”,他独能“游心乐圃,用情词苑,颇得音律之微,歌咏之趣。或感慨于夙昔,或游睹于心目,辄敢望其谫陋。昼咏宵兴,措得千曲凡十种。”(《林石逸兴》,《续修四库全书·第1739册》,89、90页)
该书内容丰赡,风力特盛,情采遒丽而能极情之至,辞藻简劲婉深而极具性格化、音律化,为垂千古。
赵玮、张强两位文学硕士,与某些人空疏浮躁的学风、学术研究失范相反对,沉潜学术,三易寒暑,悉心著成《〈林石逸兴〉校注》30余万字专著,对《林石逸兴》加以校勘诠释,填补了中国散曲史学术研究这一空白,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并获得成功,可喜可贺。所以,尽管我向来不敢为人作序,又忙于董理《诗经斠诠》书稿,当两位青年才俊嘱为序时,我还是乐于写序,向海内外贤达、读者们推介这一学术性、可读性都比较好的著作,并寄厚望于著者。
2010年6月22日于扬州古邗之南
(作序者为扬州科技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李审言评传》《杜甫专家诗编年评注》《钱钟书〈槐聚诗存〉注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