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2500000006

第6章 悄悄地潜伏

李留守去太原

本书的主角李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不是我不想写他,而是他近来工作比较忙,实在没空出来见大伙。李密在关东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李渊还在山西闷头做他的朝廷命官(山西河东抚慰大使),任劳任怨地给表弟打工呢。

起兵造反?喔,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那个时候天下很不太平,到处都有土匪流寇。而且在杨广的悉心“栽培”下,这些土匪流寇还不断进化,直到演变成了身披铠甲,胯下战马,手执兵刃的大规模反政府武装,连官军遇到了都避之不及。

悍匪,真正的悍匪。

上任山西之后,李渊就遇上了一支悍匪—毋端儿。

当时毋端儿的兵力有好几千,李渊却只带了几十个骑士。就这兵力对比,仗不用打,人家冲过来一人一脚都能踩死你。然而李渊轻易把他们击败了。

他击败敌人的武器是箭。

他从一交战就开始射箭,交战中也一直射箭,直到战斗尾声仍然在射箭。最后他数了数,这一战一共射出了七十多箭。令人惊讶的是,他还在敌人的尸体上找到了自己的全部箭镞,这证明他每一箭都没有虚发。看来李渊的武功实在了不得,即使不当官儿,没准儿也能成个“老李飞箭”什么的。

李渊在战后的一个行为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他用敌人的尸体搞了一座京观。京观是什么?就是尸体堆成的山啊。这行为实在可怕,也让我们看到了李渊性格中暴力的一面。

其后,李渊又讨平了数支悍匪,打出了自己的名气,也继续招降纳叛,扩充实力。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由于多有战功、贪财好色(杨广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李渊又被升了一级,成了太原留守,是为山西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注意是军政,军事、政治一把抓。

把李渊任命为太原留守,实在是杨广犯的一个大错误。那时候的太原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二线省会,而是隋王朝屈指可数的一线城市,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仅次于长安、洛阳,过去弄个户口都能抢破头,号称全国第三城。那时候的山西也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户口殷实、民风剽悍,而且因为海拔比较高的关系,易守难攻。把李渊派到这种天然的造反圣地,岂不是放虎归山?

无论如何,任命已经下来了。李渊野心勃勃地前往太原城,准备大干一场。

他带着二儿子李世民去上任,而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留在了河东,说是让他们结交当地豪杰,实际上就是招募贤才勇士、打探小道消息。按现在的话说,这是在从事秘密情报工作。

一路之上,天上的白云在游走,路边的树林在招手,仿佛都等着他去太原大展宏图(起兵造反)。李渊的心情也是大好,意气风发地对李世民说:

“唐是咱家的封国,太原正是唐国旧地,此番为父来到这里,真乃上天的恩赐呀。”(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

李世民听后,也是对父亲一脸崇拜,然后父子俩高高兴兴就到了太原。

太原城,你的真命天子来啦!

可出乎意料的是,迎接李渊的并不是太原城的父老乡亲,而是另一支悍匪—甄翟儿。甄翟儿不是毋端儿那种类型的土鳖悍匪,而是一个见过世面的悍匪。他是河北巨大悍匪历山飞的爱将,几个月前就攻打过太原城,并杀死了守将。李渊知道这个家伙不好对付,于是采用了伏击战术。开战前,他让老弱残兵举着自己的帅旗居于中间,自己却悄悄带领精锐骑兵埋伏在两翼。这支军队慢慢地前进了。甄翟儿看到后,立刻杀向了那群老弱残兵,他以为李渊在里头呢。可谁知交战之后,李渊却从旁边出来了,拿着弓箭,指挥部下向他发动了雨点般的齐射。

悍匪们又一次完蛋了,战死的不可胜数,没死的全部沦为俘虏。

从这场战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渊的指挥艺术已经纯熟到几入化境。打起仗来,狡猾狡猾地。

自那以后,远近的悍匪都知道了他的厉害,再也不敢过来惹事,太原这一带由是“郡境无虞,年谷丰稔”。当地的老百姓,都很感谢他。

李渊在太原的日子注定是难忘的,不仅因为这是他工作生活的地方,他的老家、龙兴之地。还因为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久违的好友—裴寂。

裴寂是太原人民的老朋友,性格随和,长得一表人才(疏眉目,伟姿容),和李渊很早就认识。李渊赴任太原之前不久,他也当上了晋阳宫副监(皇家宿舍管理员)。

两位老朋友在太原重逢,自然非常高兴。

“多少年不见了,你都胖了。”

“是啊,你也变帅了。”

“哈哈哈,去喝几杯吧。”

“好,喝完再打几圈。”

于是,李渊和裴寂天天混在一起,没事就吃喝、打牌,有时还会通宵达旦,过得十分快活(每延之宴语,间以博弈,至于通宵连日)。老光棍嘛,无牵无挂一身轻,不找找乐子还能干嘛?

—还能起兵。

事实如此,两人在“腐化堕落”之余,真的在暗中商量一些起兵的事情。

可话说回来,李渊为什么就这么想起兵呢?他一个官N代,杨广的亲表哥,拿着高官厚禄,过得逍遥快活,何苦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做这杀头的买卖?他就不怕死吗?

怕,他当然怕。没有人是不怕死的。但是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梦想,他愿意拿出性命去搏一搏。当然了,如果说姨夫杨坚还在世的话,相信他就是再有梦想也只能憋回去。然而表弟继位以后,他的倒行逆施早就把天下搅得民怨沸腾了。全国的起义军光列出名字来的就有四十多家。刘武周、林士弘、李密、窦建德、朱璨这些人早已称孤道寡,小打小闹的更是多如牛毛,至于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连史书都懒得写。正所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管他三脚猫、四门斗的,是个人都想称王称霸。

李渊知道,隋朝快要亡了,他已经没必要再为这个政权卖命。他也知道,那些人并不比自己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文能安邦定国,武能保境安民。他相信,自己要是得了天下,会比那些人干得好。至少,也会比那位表弟干得好。

李渊、裴寂老哥俩天天形影不离了一阵子,又一个新朋友加入了。这个新朋友,就是裴寂的好朋友刘文静。

刘文静,京兆武功人,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才。首先他长得很帅,不光帅,他还有气质,有气质还不算,他还有权谋(倜傥有器略)。其次他也是朝廷命官,担任的晋阳令(太原令)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

他和裴寂很早就认识,后来又通过裴寂结识了李渊。刘文静这人心眼儿多,多次打交道以后,就隐约感觉到李渊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而刘文静本人呢,其实一点也不文静,反而很不安分。于是尽心和李渊结交,打算将来能一起干点大事儿(文静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很快,原先打牌的常客就从两人组变成了三人行。

与此同时,刘文静也认识了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并且感到这小伙子不是庸碌之辈,而是一个不亚于刘邦、曹操之流的人物。于是随后和李世民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并进而发展到两个人的关系比和李渊还要铁。

当然,此时他还无法预知,这将来竟会送了他的命。

裴寂、刘文静,一个老朋友,一个新朋友,算得上是李渊造反阵容中的左膀右臂。

除此以外,李渊还网罗了一批得力干将。段志玄、殷开山(《西游记》中唐僧的外公)、唐俭、长孙顺德(长孙皇后的族叔,也算李世民的族叔)、刘弘基都是他手下的文武官员。

要说明的是,长孙顺德、刘弘基的身份很不简单,他们都是逃犯,还是被通缉的那种。他们都是为了不去高句丽打仗逃奔到太原的,要是有人把他俩捆起来送到衙门里,准能得到一笔优厚的赏金。李渊身为朝廷命官,却敢在手下安插犯罪分子,看这举动就知道他有多不老实了。

人马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这筹备工作就算搞得差不多了。

那么下一步,自然是要放手起兵了。

史书中的真假李渊

关于起兵的促成,两唐书里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成人童话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少年天才李世民预感隋朝将亡,暗中打算起兵举事,可碍于父亲朝廷命官的身份又不敢直言,于是准备通过裴寂叔叔来劝说他。因为裴寂好赌,李世民就私下拿出数百万钱财托人在赌博时故意输给他。遇到这样的冤大头,裴寂起初非常高兴,后来便非常好奇。你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呢?总不会是有钱没处花了吧。这时,对方才如实相告:杨广无道,隋朝将亡,二郎(李世民)想举事,又怕老爹不同意,他知道老爹和您的关系好,所以才想通过您老人家来劝他。

随后,李世民亲自找到裴寂,当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裴寂思索片刻,当即应诺。

故事还没有完。

一天晚上,裴寂像往常一样请李渊喝起了酒,并且叫了两个美女作陪,这两个美女长得天姿国色,举止优雅,有一种不同于普通人家的气质,李渊当时就被迷得魂不守舍,酒宴过后自然也没把持住,和两位美女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件。但李渊并不知道,这两位美女的身份是晋阳宫里的女人。这就意味着,能宠幸她们的有且只有皇帝,除他以外,都是死罪。

李渊得知美女的身份之后,大惊失色,急忙气呼呼地去找裴寂—我跟你这么铁,你为什么要害我?这时,裴寂才如实相告—二郎想起兵,又怕你不同意,所以才出此下策。而李渊听完之后,也是踌躇了半晌,方才表示—既然是二郎的主意,那就这么办吧。从此老爹就身不由己地被绑上了儿子的战车,一心一意开展造反大业。

这个故事讲得非常好,李世民的少年天才给人励志的感觉,还略带一点香艳色彩,加上情节跌宕起伏,读来引人入胜,所以自古以来流传甚广。

但遗憾的是,这不是事实。

李世民骗了我们,他篡改了史书。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的帝位是靠玄武门之变抢来的,政变过程中,他杀死了兄弟,逼退了父亲,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继位后,他心里很不踏实,生怕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背负骂名。有鉴于此,就动了修改史书营造登基合法性的心思。于是,大唐王朝的国家机器在他的授意下全力开动,对史料进行了系统的销毁、篡改,几易其稿,最后经他拍板定夺,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在李世民版的史书中,他的错误被有意识掩盖(其实倒也不多),功绩被大书特书,甚至一些本不属于他的功劳(主要是老爹的)也被移花接木,安在了他的头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唐朝开国统一的过程中,他们爷俩本来就有很多交集,李渊决策,李世民辅助。现在为了突出儿子,老爹就不得不靠边站了。于是我们刚刚说到的晋阳起兵的真相、稍后的霍邑之战的奇谋等,这些本属于老爹的事迹就全成儿子的了。

就这样,李渊变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老好人,大家看到的李渊成了一个“假李渊”。

这个“假李渊”骗了很多人,两唐书、资治通鉴的作者都没逃过,连史学家范文澜也说,李渊能当上皇帝,全靠生了个好儿子。

但万幸的是,还是有一条漏网之鱼逃过了一劫。这条鱼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起居注—《大唐创业起居注》,作者是李渊的大秘温大雅,此书成于贞观之前,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原始的史料,而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最该相信的就是这最原始的史料。里面不仅详细记载了李渊从起兵到称帝的经过,也呈现出了一个与传说完全不同的李渊。

那是一个怎样的李渊啊?

他气魄宏伟又心思绵密、处事稳妥又不失果断,杀伐决断,雄才大略!到太原赴任时,就野心勃勃地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赴任之前,为了掩人耳目,他还特意轻车简从,只带了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则被派到河东地区搞秘密工作。一个没有造反野心的人是不可能说这些话、做这些事的。至于起兵的策划执行,也都是按照他的计划来的。而上文那段故事,则完全没有被提及。

再退一步,我们就是单从常理上来分析,当时李世民的年纪也不过十九岁,他可能知道很多机密,参与了其中的策划,但起兵这样需要通盘考虑、周密部署、组织谋划、招揽人脉,并且要和无数官场老油条打太极的事,一个十九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独自玩得转呢?这是不可能的。说李世民一手促成起兵,不论从事实上还是常理上都说不过去。

因此,我们可以下一结论:上面那个故事就是编的。李渊才是起兵的主心骨,其他人都是遵照他的安排行事。

当然了,我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黑李世民或者捧李渊,而是想讲点真实的历史。事实上,我对他们爷俩都非常喜欢。至于李世民,篡改史书是他的一大污点,但无论从文治武功哪个角度来说,他都不失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只是我们要明白,他并不是神,而是人。而错误就像白纸上的一颗黑点,正因为白纸太白,那颗黑点才显得太过刺眼。

李世民,其实你本可以更勇敢一点。

李渊是起兵的主心骨,此时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紧锣密鼓地筹备大事。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他探听到一个消息,杨广派来抓他的人正在路上。

原因据说是这样的,他手下的将士在北部边境疏忽大意,被突厥人钻了空子,几次交战都损兵折将。杨广知道以后非常生气,打算把他抓到江都去教育教育。

但谁知道这是不是铲除自己的借口呢?

此刻李渊的心情可谓十分郁闷,就差念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了。哦,不好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杜甫此时还没有出生,但以此来描述他的心情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可是作为父亲,他只能把最坚强的一面展现给家人。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在厄运到来之前,他也不允许自己自乱阵脚。他把李世民叫到了跟前,淡然地说:隋朝快要亡了,我们家上应天命。之所以不早动手,是因为你们兄弟还没到齐啊。这次为父一旦被抓,后果很难预测。但是,假如最坏的事情发生了,你也要和兄弟们团结起来一块儿干,不要坐以待毙,让天下人耻笑。

李世民还年轻,没经历过这种场面,当场就哭了:父亲,天下这么大,您为什么不出去躲一躲?太原城外都是山,哪里藏不下一个人?

可李渊却告诉儿子,这都是天意。如果上天要亡我,躲到哪里也没用。如果上天保佑我,那谁也害不了我。为父真的没必要躲啦。

李世民含着泪花退下了。李渊却仍像往常一样待在府中,哪里也没有去—来吧表弟,你可以抓我,甚至可以杀我,但是你不能征服我。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天之后,江都来了一个使者,带来的竟是赦免他的诏书。

虚惊一场?

是的,就是虚惊。皇上本来是想抓你,说你工作干得不好。可现在又不抓了,因为他又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抓你还是不抓,好像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只取决于他的心情。

这封赦免诏书就这样无厘头地到来了,它带给了李渊一种无罪释放的解脱感,但与此同时,也带给了他一种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深深耻辱感。

那一刻,李渊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受不起这样的玩弄,也受不起这样的惊吓了。他已经五十一岁了,也已经忍了五十一年。这是怎样的五十一年呀?明明是自己喜爱的骏马不交出去就被斥责,明明是得了重病,杨广却盼着自己早死,到现在莫名其妙差点被逮捕又莫名其妙地被释放。早年的一幕幕回忆从心头涌上,几乎让他的血液都要凝固。

李渊已经完全不能容忍这个表弟的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我要起兵了!就起兵吧!

然而李渊的起兵似乎注定是要一波三折的,就在他下定决心之际,两双眼睛早已悄悄盯住了他。

王威、高君雅。这二人都是隋朝在太原地区的地方官,王威是太原副留守,高君雅是武牙郎将,名义上是协助李渊工作的手下,实际上就是朝廷的耳目,专门负责监视这位封疆大吏。

那时候,李渊起兵的谋臣武将、亡命之徒已经差不多够用了,但是兵员缺口还很大,于是他想私自募兵。可是按照规定,募兵是中央朝廷才有的权限。一旦你敢私募,那绝对是谋反叛逆,不等你动手,大军就会打上门来。

于是他让李世民和刘文静想想办法。两人商量之后,很快搞出了一道假诏书,说朝廷要征集太原一带的青壮男子去辽东打仗。可是去辽东就是打高句丽,而高句丽可是隋王朝的一块伤心之地啊,从来都是去了就没几个能回来的。老百姓知道后,顿时群情激愤,纷纷逃亡。李渊就利用这个机会,热情地把乡亲们请进了自己的大营:来我这儿吧,我这儿不用去打仗,还有工资拿。

可是,尽管他这出私募搞得十分隐蔽,却仍然在一件事上露出了马脚。

因为王威和高君雅发现,在募兵的时候,留守府出来搞接待的竟然有长孙顺德和刘弘基,而这两人可是隋朝的逃犯呀。刘弘基逃过高句丽的兵役,还因为私宰耕牛入过狱,长孙顺德也是逃犯不说,还把侄女(长孙皇后)嫁给了李世民。

两人见此情景,疑心顿起,料定李渊一定是在阴谋搞颠覆活动,于是计划把他骗出城外杀掉。

可李渊岂是那么容易杀的?就凭你俩?李渊很快知道了二人的密谋。于是……

鸿门宴与空城计

初夏,五月十五日,风和日丽,微风拂面。

留守李渊命令李世民带领五百名刀斧手埋伏在了太原城内。然后他派人给王威、高君雅发出了邀请函,请两位来府上交流一下工作情况。

两人不知是计,大摇大摆过来了。李渊热情接见了他们,并在会客厅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正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突然,门被撞开了。刘文静领着一位叫刘政会的官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封状纸。

“报,留守大人,有急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刘政会身上。

李渊的身子离开座位,表情惊讶: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有话慢慢说。”

刘政会看了一眼旁边的王威和高君雅,面露难色,不肯开口。

“此事只能报告留守大人。”

李渊心领神会,马上说道。

“既然如此,你过来说吧。”

刘政会快步上前,递过了状纸,嘴巴凑到李渊耳朵旁边,似要低声说些什么。但他还没来得及张口,料事如神的留守大人就判断出了一桩惊天大案。

李渊突然把状纸卷成一团,狠狠地摔到地上。

“王威!高君雅!你们竟敢勾结突厥作乱!左右……”

还没说完,刘弘基、长孙顺德突然领着伏兵四出,七手八脚把王威、高君雅按倒在地,捆成了粽子。反应过来的李渊方才觉得状纸摔早了,没经过彩排的群众演员就是差点火候呀。不过总而言之,人拿住了就好。

王威、高君雅明白自己被抢先暗算了,梗着脖子,对李渊破口大骂。

“我们没有造反!是造反的人要杀我们!”

李渊对此不作回应,只是十分和蔼地报以微笑。呵呵,杀了你,你就是反贼了,说那么多废话有什么用呢。

在此前后,李世民也带着军队分头行动,把王威、高君雅的党羽分头擒获,控制了整个太原城。

人抓住了,城控制住了,这鸿门会搞得可算一气呵成,圆满达到了预计效果。美中不足的是,诸位群众演员的演技还有待提高,不过这还有锻炼的机会。

大家都沉浸在喜悦里。

可就在此时,忽然有卫士过来禀报说,城外来了一支突厥军队,规模还不小,远远望去大概有个几万人马。他们到底是从哪儿来、为何而来,谁都不知道。反正肯定不是王威和高君雅招来的。

李渊此刻的心情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了,自己不过就是想找个借口抓人,可谁想突厥人竟然如此配合!我说他们勾结你们,你们就真来了!这也太给面子了吧。可事已至此,突厥人是必须要应对的。人家都已经兵临城下了,或战或和总得拿个办法呀。

李渊静下心来,开始了艰难的思索。片刻之后,他站起来,传了一道军令出去: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人作乱,罪不可赦,着推出门外,就地正法。结束之后,士兵把两人的首级悬挂到城门外示众。老百姓看到以后,都表示这俩勾结突厥的汉奸杀得好,死有余辜。

从群众的反应来看,李渊觉得大家对自己是拥护的。但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该如何呢?李渊的思考仍在继续,想啊想啊,他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妈妈给自己讲过的民间故事。突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李渊让人叫来了裴寂、刘文静,嘱咐两人悄悄带着兵力,守备城池,与此同时,又下令把所有城门大开,所有旗帜撤下,军队全部入城。城里的人也不要随意走动,都静悄悄的,不要高声说话。

突厥军队终于走近了。他们看到一副奇怪的景象。偌大的太原城城门洞开,城内却空无一人,不仅没有逛街购物的,甚至都没有一个站岗放哨的。这哪里像个要被入侵的城池啊?突厥人心里顿时七上八下打起了鼓,生怕中了李渊的空城计,迟疑之间居然不敢进城。

这个迟疑的时间差就已足够了。李渊心中暗喜。

当天晚上,他挑选的一支军队就悄悄出城而去,第二天早晨,又大张旗鼓从别的道路上进来,看上去就好像是援军来了一样。然后,第三天、第四天循环往复。

看着源源不断的“援军”过来,突厥人更加狐疑,也更不敢攻城了。贸然进去不是找打吗?他们终于钻入了李渊的迷魂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被彻底忽悠傻了。在城外徘徊几天之后,就悻悻地离去了。

将士们得知突厥退兵的消息以后,都来祝贺。

但李渊只是面色平静地说了一句。

“我知道了。”

李渊的平静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处变不惊的大哥风范,而是因为他的心情真的一点都不平静,倒是后怕。他怎么能不怕呢?虽然他空城计使得巧妙,但万一突厥人真的愣头愣脑进来了呢?他自信有力量可以抵御吗?恐怕是很难的。即使乐观一点,自己利用炉火纯青的军事才能击退了这支冒失的突厥军,这也不过是突厥的一支小股部队。当时的突厥正处于全盛时期,控弦之士几十万啊。如果哪天人家大军出动了,凭他现有的力量能和人家抗衡?恐怕也是不能的。

事实上,这一次有惊无险的来犯已经给他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在突厥人的卧榻之侧是很难酣睡的。

这么多日子以来,李渊一直憋着劲起兵,没曾想背后却有这样的强敌环伺。哪天一旦起兵南下,太原兵力空虚,很可能就被他们偷袭。一想起这个,李渊禁不住汗毛倒竖。太可怕了!

刘文静是第一个意识到李渊担忧的人,反复思考之后,他提出了一个重大建议—和突厥结盟。

欲成大事者必须要权衡利弊,突厥虽然是国家的敌人,但毕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要想起兵,这就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儿,除了结盟,难道你还有什么更好办法?灭了他们,可能吗?

事实上这也是李渊能想到的最好办法。这年六月,他准备了大批礼物,写了一封措辞谦恭的信,派使者给东突厥始毕可汗送了过去。

始毕可汗乐呵呵地收下了礼物,也看到了这封信。信中是怎么说的呢?李渊说,自己想大举义兵,远迎隋主(把杨广接回来?你确定?),重新与突厥结盟。然后,他列出了两种结盟方案:如果突厥能派兵助自己一臂之力,就希望不要侵扰百姓;如果突厥只想结盟不想派兵,那也没问题,到时候他会给钱。

又是结盟又是给保护费的,这条件看起来还可以,但始毕可汗却不想同意。身为一名手握几十万精锐骑兵的大可汗,一位和中原王朝长期打交道的老江湖,在这个王朝末年分崩离析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手中有足够让这些中原人屈服的资本。

于是他更正了李渊在信中的用词,不是结盟,而是称臣。

当然了,始毕可汗这个人很有水平,说话比较委婉,不会直接说称臣这么没礼貌的话,他对使者说的是,要李渊称帝。其实,这也是一个意思。一旦李渊称帝,就等于公然和隋朝决裂,也就站到了各级官员士绅的对立面。而一旦站到了对立面,他就不得不依赖突厥人的力量维系统治。那么如此一来,称了帝的李渊就只能是突厥人控制下的奴才。

管你帝不帝的,反正在我这儿都是奴才。这就是始毕可汗的如意算盘。

使者得到了答复,把消息带回了太原,许多手下还天真地挺高兴,劝李渊赶紧当皇帝。

裴寂和刘文静是聪明人,知道称帝不是啥好事,但也只能劝李渊将就一下。我们现在缺战马呀,但是战马却只能从突厥人那里买。如果不称帝表个诚意,战马恐怕就买不到了。到头来,打仗可就难喽。

在当时,战马是最重要的军事物资,就像现在陆军的坦克似的。没有足够的战马,野战胜利根本无从谈起,能不能得到战马,直接关系着起兵的成败和接下来的生死存亡。

但李渊考虑再三,还是不肯答应。因为他不想当奴才。当然他也明白,称帝这事儿也太得不偿失了。他要的可是整个天下呀,岂能自甘堕落让人在背后唾骂?大家再想想别的办法吧。他这样说。

于是,裴寂、刘文静反复商量之后,又搞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李渊暂时不称帝了,只是宣布废掉杨广的帝位尊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yòu)为帝。起兵的旗帜也用红白相间的颜色。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因为当时隋室的旗帜是红色,突厥的旗帜是白色,如此一来,就是在表明不反隋朝用意的同时,又照顾了突厥的态度。

李渊听到两人的建议也觉得有点好笑,明白这是在和稀泥,可这稀泥撑死也就和到这份儿上了,不给突厥人点甜头,哪能这么容易过关?于是长叹一口气说。

“这可真是掩耳盗铃呀,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喽。”

他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并派使者通知了始毕可汗。

势如破竹李家军

此后的几天里,李建成和李元吉圆满完成了秘密任务,从河东回到了太原,柴绍(李渊的女婿)也悄悄从长安回来。李渊非常高兴,说总算把你们盼回来了。仨儿子一个女婿都在跟前,搞个起兵也是可以的。再之后,他让李建成和李世民攻下了临近的西河郡,战胜了敌人,锻炼了队伍。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夏天就快过去了,秋风乍起,天气凉快了很多。

李渊知道,开创历史的时刻就要到了。隐忍了那么多年,潜伏了那么久,经历了这么多曲折、惊险、暗算,终于是时候爆发了。

初五这天,他召开了军队和各界代表参加的起兵誓师大会。他要在这一天,向心中那个憧憬已久的梦想前进了。他快步登上点将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夫天地定位,否泰迭其盛衰……(杨广)饰非好佞,拒谏信谗!巡幸无度,穷兵极武!喜怒不恒,亲离众叛!十分天下,九为盗贼!废昏立明,敢遵故实!

他把杨广狠骂了一通,他告诉大家自己要废昏立明,他说他起兵不光是为了自己,其实也是为了天下百姓。

李渊讲完后看向了台下,发现将士们都静静地看着自己,鸦雀无声。那一刻,他的心里竟有些莫名的感动。他放下讲话稿,向众将士长长地作了一个揖,大步流星地走下台去。

将士们,跟我开创历史吧!

当天,李渊令李元吉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守备。令刘文静去突厥告知起兵大计,并顺便借些兵马。然后,自己便和李建成、李世民等统率三万部众,浩浩荡荡南下进军了。

那个进军的终点,就是长安!

长安是隋王朝的首都,有非同凡响的政治号召力。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有天下最优越的战略位置……这些柴孝和都已经给我们科普过了。李渊这么老谋深算的人更没理由想不到。

所以他的目标就是长安。沿山西向南,进占河东要地,渡过黄河,直取长安。然后再以此为根据地,图谋霸业。

当然,李渊之所以能实现这个战略,不只归功于他的老谋深算,也得益于他捕捉到了最佳时机。此时的杨广早被义军吓破了胆,躲在江都不敢回来,中原势力最强的李密正在和隋军鏖战,对长安无暇顾及。而关中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的富饶地区,此时却成了一块没人理会的“无主之地”。

这正是攻取长安、成就霸业的最好时机。后来大唐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源于这次把握住了时机。

留守长安的代王集团对李渊立杨侑为帝可不领情,得知了李渊起兵的消息,他们派了军队阻击,以宋老生率两万精兵进驻霍邑(今山西霍州),以屈突通率数万人进驻河东(今山西永济),两人遥相呼应,成掎角之势,挡在他南下的必经之路上。

李渊进兵起初非常顺利,势如破竹,打下了众多要地。很快来到霍邑附近,准备攻城。可惜天公不作美,竟然连日不停地下起了雨,道路泥泞、粮草不济,攻势压根儿无法展开。

李渊的心里有些焦虑。正在此时,他收到了一封远道而来的书信,写这封信的人我们都认识—李密。

李密怎么和李渊勾搭上了?其实,李渊起兵不久,他就听到了消息。李渊是一个什么样人物,他还是清楚的。他的直觉告诉他,对这个北方实力派要赶紧拉拢,大家都是吃造反这碗饭的,将来少不了打交道,至少,趁机会混个脸熟还是有好处的。

李密这人读过汉书,当过老师,文化水平很高,写的信也比较长,文绉绉地容易让人看不懂。我简要概括一下。信中他先和李渊攀了亲戚,“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你姓李我也姓李,五百年前是一家)。然后夸耀了自己的实力,“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大家都要听我的,那你……)。李密还吹嘘了自己的野心,“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意思是要取代杨广,杀掉代王)。最后,李密交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让李渊亲自带兵到河内,二人当面缔结盟约。

李渊看着这封信,陷入了深思。他知道李密是眼下实力最强的义军,和他结盟是一个看似可行的建议。可最大的问题是,李密现在是光明正大、赤裸裸地造反,而自己可是偷偷摸摸干的啊。虽然宣布废黜杨广,可打的还是匡扶隋室的口号。所以李密说杀掉杨侑,面结盟约这种事情,自己是万万不能干的,因为这有悖于自己起兵的“本意”。

不过,直接拒绝也不妥当。李密毕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义军,距离自己也不算远,得罪了这种狠角色就等于树了一个强敌,完全没有好处。何况人家现在东都洛阳苦战,反倒算是给自己顶着隋军呢。

想到这里,李渊决定使劲捧一捧李密,好让他麻痹大意。于是亲自写了一封回信。以下内容比较肉麻,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魏公,俺之所以起兵,是看国家有难想挽救危局,不是想去取代隋朝,所以,讨伐杨广、杀掉代王这种事俺是不能干的。不过,如今义军风起云涌,我看其中的领袖倒是非您莫属。您是天下李姓的代表,以后还得仰仗您多多关照啊。俺已经老了,没什么宏图大志,等您将来得了天下,再把俺封到唐国就知足了。只不过这个会盟的日期,俺还真不敢确定,现在真的太忙,等有时间再说吧!

李密收到回信了,发现李渊对结盟的要求闪烁其词,没有给出明确答复,这当然不太好。可是他也发现,李渊的姿态非常谦虚低调,又是叫自己盟主,又是让自己多多关照的,对自己一通吹捧,这让他感到非常满意,非常高兴(大悦),连连对左右说:“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

于是,他搁下书信之后,便义无反顾地继续投入与隋军无休止的战斗中去了(遂注意东都,无心外略)。因为在他心里,这个胸无大志的老家伙已然不配做自己的对手。唯有自己,才是未来的天下之主!

老李和小李的第一次交锋,就这样过去了。可接下来的交锋,又将如何过去呢?

霍邑的雨还在下着。镇守这里的宋老生是有名的悍将,手下有两万精兵。这个地方也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雨还未停,攻势依然无法开展。

将士们顿兵于坚城之下,可谓出师不利,挫败感油然而生。

恰恰又在此时,北边纷纷传来了小道消息—突厥和刘武周要联手进攻太原。

按常理来说,这件事情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此时刘文静正在突厥,并且和始毕可汗谈得非常愉快,还借了不少兵马。突厥人就是再不讲理,也还不至于这么快就打自己脸吧。但可惜的是,刘文静此时正在返回的路上,目前也没有人和他取得过联系。而他的不在场似乎刚好从侧面印证了这个消息。

将士们听说之后,都变得人心惶惶。大家伙儿出来打仗,老婆孩子亲戚可都在家呢,万一被突厥人掳走……一时军心动摇,人心思归,不少人就吵吵嚷嚷要回去。

也就在这里,军队经历了出师以来的第一次分歧。

关于这次分歧的解决,两唐书上都有一段差不多的记载,大意就是裴寂等人见状都要求退兵,李世民则坚持进兵,而糊涂虫李渊却听了好友的建议,以致李世民“号泣于外,声闻帐中”。李渊不得已召他进来,问其原因,李世民说:突厥人和刘武周表面上关系很好,暗中却互相猜疑,贸然离开老巢偷袭太原,他就不怕被刘武周抄了后路吗?所以这传言一定是假的。何况我们起兵占了大义,前进就能取胜,退后就会溃散。今天退兵了,明天敌人就能追歼我们,眼看没几天活头了,我能不哭吗?然后“高祖乃悟而止”。

这段记载当然又是编造的。在真实的历史《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渊的表现是非常有主见的,从隋朝派宋老生、屈突通据守时,他就不屑一顾地唾弃了这两个老将。“宋老生有勇无谋,屈突通胆量不够。两人自保尚可勉强招架,对外打仗不堪一击。只要我慢慢来,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平定他们。”(老生乳臭,未知师老之谋。屈突胆薄,尝无曲突之虑。我若缓以持之,不过一两月间,并当擒之。)

听到突厥和刘武周入寇的传言后,他也保持了冷静,不赞成退兵。我派刘文静卑辞厚礼去拉拢始毕可汗,又答应一大堆条件,还能搞不定他们?这是瞧不起我,还是瞧不起刘文静啊?即便他现在还没回来,也不能因为这点三无消息就撤退呀。

但身为主帅,李渊又不能表现得太刚愎自用,因为这容易让人误会他不爱惜部将的家属。

于是,他充分发扬民主决策的优良作风,召开了一个军事将领座谈会,要大家议一下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办。

会上,大多数人都以为突厥、刘武周贪财好利,你倾巢而出,老家兵力空虚,他们怎么能不乘虚而入呢?所以进攻太原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我们不如索性班师回家,先保住太原再说,来日再图进取吧。

李渊听后十分不快,转过头来看向李建成、李世民,寻求支持。

“你俩就没什么要说的吗?”(尔辈如何)

怎么会没有呢?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早已深刻领会了父亲兼领导的真实用意,二人慷慨陈词,踊跃发言,滔滔不绝表达了上文中被李世民据为己有的意见。总之就是千万不能退兵,退兵必败。

李渊心中大喜,暗想还是儿子们靠得住。但是,他仍然压抑住内心的激动,面不改色向二人发出了反问。

“哦,既然如此,你们有何破敌良策?”

“宋老生虽然是名将,但昔日的对手多是小盗小贼,没打过硬仗。此人性情急躁、有勇无谋,只要我们用轻骑挑战,不怕他不出来。只要他出来,就一定为我所擒。”

“对,他不出来也不要紧,我们就放风说他和我们串通,他手下人都没主见,一定会怀疑他,用不了多久,朝廷的人就会来砍他的脑袋。”

李渊的喜悦终于压不住了。

“就按你们说的办!”(帝喜曰:尔谋决之。)

看到了吧,这才是李渊真实的决策过程,他的决心早已坚如磐石,他的意图早已经成竹在胸。他所做的只不过是借了两个儿子的口把它说出来,仅此而已。

八月初一,天气突然放晴,李渊命令部队晾晒铠甲,整理行装。八月初三,李渊率军从小路绕到霍邑城边。军队扎下之后,他吩咐李建成、李世民哥儿俩各自带上几十名骑兵,来到了城下。

哥儿俩到了霍邑城边,并没有什么特殊任务,他们要做的就是一件事—骂人。要骂的人当然就是守将宋老生。

李建成、李世民都是聪明绝顶的人,骂人的方法自然多得很,两人往城边儿一站,什么难听骂什么,什么气人骂什么。不一会儿就把宋老生祖宗八代、亲戚家人全都“问候”了一遍。

宋老生是一个气性很大、性格鲁莽的人,从来都压不住火。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只用了两个字,却非常传神—轻躁。听到两个小毛孩子对自己进行人身攻击,宋老生轻躁的老毛病立刻发作,一下子火冒三丈,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带着两万人马就杀了出来。

李建成、李世民的目的达到了,随即领兵后退。正在气头上的宋老生一心求战,越追越远。追出几里地后,宋老生回头一看,城池已经渐渐远去,那两个毛孩子却不见了踪影。

猛然之间,宋老生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耍了,大叫不好,准备回撤。

这时,却只见四周伏兵四起,殷开山、段志玄等人领着人马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为了迷惑军心,这些士兵一边冲还一边喊。

“宋老生被斩首啦”(已斩老生矣)。

后边的隋军不知所以,以为主将已死,登时阵脚大乱,撒开腿就往城里跑,宋老生急得在后面叫骂,他们也听不见。没有办法,他也不得不加入了逃跑的队伍。

但是,当他跑到城边的时候却赫然发现,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抢先一步扼守了城门。两个人叉着腰,面带微笑,伸出手指做邀请状,让自己过去。

宋老生入城不得,气得直跺脚。只能攀着守城士兵扔下的绳子往上爬,就在他爬到大概一丈高的时候,刘弘基带着一队人马赶过来,一刀挥出去,把他砍成了两段。

随后,李渊指挥后续军队穷追猛打,将城内外的守军一网打尽,最后战死的隋军尸体遍布了几里地。

霍邑就此平定。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攻下霍邑之后,一连几天都是大太阳,从太原运来的粮草也赶到了。

李渊在城内安抚了官员百姓,把宋老生以礼下葬,赏赐了很多财物收买人心。他本身就是朝廷钦命的山西最高军政长官太原留守,这时又表现得如此慷慨大方,是以当地百姓都欢欣鼓舞,对他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很多人还争着要参军入伍。于是李渊在城里挑选了一批男丁充实军队,然后整装待发,继续南下,连克许多郡县。

也就在这个工夫,刘文静领回了前来助战的突厥兵马(五百名突厥战士、两千匹战马),并带来了始毕可汗的亲切问候。到了这里,早先突厥联合刘武周偷袭太原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将士们的心也算彻底放到了肚子里,从此一心一意跟着李渊南下征战。

八月十五日,李渊的军队抵达龙门,这里是西渡黄河的古渡口,紧挨着另一个钉子户驻地—河东城(今山西永济)。前面已经说了,驻守此地的人名叫屈突通。

李渊虽然从战略上蔑视过屈突通,但从战术上还是要重视的。他明白这个人有些水平。

民间有句顺口溜:“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那会儿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葱就是大家能知道的最辣最冲的东西。可老百姓却宁吃三斗葱,也不愿意见屈突通。可见此人是一个性格坚毅、很有个性的人。当然屈突通也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杨玄感之乱就是他参与平定的。

所以李渊不打算攻打河东找不痛快。他决定听从幕僚的意见,绕开河东,渡过黄河直取长安。只要占领长安,河东城也会不战而下。

然而多数众将却不赞成,河东城这么重要的地方近在眼前,我们不打声招呼就走了,就不怕人家偷袭?到时候黄河过不去,背后又有追兵,怎么收场?

李渊一听觉得也是,挥师向河东城发起了进攻。但事实证明,他的进攻是徒劳的,河东的城防是坚固的,屈突通本人是很冲的。一连过了数天,仍然毫无进展。

时间一天天过去,攻克河东城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李渊又想继续此前的计划。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于是又开了个会,鼓励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但没想到,会议刚开始,裴寂和李世民就吵起来了。

裴寂的观点还是老一套,屈突通人马众多,城池坚固,如果舍他而去,一旦进攻长安受挫,腹背受敌就麻烦了,所以不如等攻下河东之后再西进。长安是依恃屈突通为后援的,只要打败屈突通,长安也必能拿下。

而李世民却觉得,行军打仗,兵贵神速!我们现在连战连胜,只要乘胜西进,长安一定会望风而降。如果一味在河东滞留,将会耽误大好时机。要是长安守军有了时间加强防备,大事就全完了。屈突通是个仅能自守之敌,不足为虑。

概括一下来说,就是李世民想走(放弃河东直取长安),裴寂想留(攻下河东再取长安)。两个人的意见都不是没有道理,却针锋相对,无法调和。

一边是友情,一边是亲情,类似这样两难的局面能让很多人唱一首《左右为难》了,但李渊大手一挥,解决了这个历史性的复杂问题。

留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河东,自己亲率主力向西渡河。

李渊,你真是个天才。

长安,我来了

长安,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城,是周、秦、汉三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到了隋文帝时,又历经了大规模的重建和扩建,变得更加宏伟、壮丽。城内有鳞次栉比的宫城、皇城,还有规划完整的居民区,从东到西有十四条大街,城墙周长达三十五公里,面积达八十多平方公里。巍峨的宫殿、雄伟的城墙、繁华的坊市,还有从世界各国慕名而来的不同衣着、不同肤色的商人、使节,这一切,都让时人把它看成是一座天上之城。

但这里却是整个隋帝国最薄弱的环节。

杨广已经不回长安了,留守在此的代王杨侑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辅佐他的主将卫文升则是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另外两个大臣阴世师、骨仪虽然年轻一点,但也是有勇无谋、目光短浅,都不难对付。而东、西两面的群雄要么激战正酣抽不开身,要么完全不懂它的战略价值。

大家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拱手把长安让给了李渊—这个未来会把他们全部消灭的人。

九月十二日,在关中群盗和地主豪强武装的接应下,李渊的大军渡过了黄河,进驻河对岸的朝邑(今陕西大荔)。

之后,他把大军分成了两路。

一路由东部方面军司令李建成率领数万人,向东南进发抢占永丰仓(隋朝四大粮仓之一),扼守潼关阻止隋军西援。

一路由西部方面军司令李世民率领数万人,沿渭河北岸西进,一路攻城略地,拿下蒲城、泾阳、盩厔(今陕西周至)后,再向东迂回,形成对长安的夹击之势。

两人的攻势都很顺利。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把十年后整个王朝里最负盛名的两位大臣收入了麾下。

一个是长孙无忌,他被任命为行军典签(处理文书的秘书),成了李世民的幕僚。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两人自然是老相识。他本人博学文史、足智多谋,还有很高的悟性。聪明人自然愿意和聪明人交朋友,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向来情投意合,关系不错。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他们没有亲戚关系,也肯定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另一个人是房玄龄。他是自己骑马到军营投奔李世民的,这样看来,他算是一个新朋友。不过,虽然他和李世民还不太熟,但两人却一见如故得擦出了亮闪闪的火花。

在交谈当中,两人都突然发现彼此之间有一种神奇的默契,就好像是钟子期和俞伯牙一样遇到了知音,你说上句他就能接下句,你想往东他绝不会往西,一个表情就能猜到对方的心思。

有那么一瞬间,李世民和房玄龄几乎在心里异口同声地说“难道这就是自己苦苦寻找多年的知音吗”?就差激动得拥抱在一起了。

李世民很快就会认识到自己捡了多大的宝,因为房玄龄实在是太有才华了。这才不是一般的才,而是宰相之才。不久的将来,李世民会长年在外领军打仗。每当得胜之后,大部分人都会火急火燎地去搜罗战利品,什么金银财宝、美女佳人恨不得全划拉到自己家里。

只有房玄龄不然,他对钱财美色似乎毫无兴趣,而总是首先做一件同样的事—挖掘人才。哪个人有学识,哪个人品德好,早就打听好了,专等打了胜仗挖过来,很多有识之士包括与他齐名的杜如晦就是被房玄龄推荐到了秦王幕府。

“最贵的是人才”这句话,房玄龄在七世纪就已经领悟到了。

不仅如此,房玄龄还负责掌管文书典籍,平时遇到领导讲话、重大活动或是汇报材料,都由他一手包办。

房玄龄长年跟着李世民行军打仗,一般来说是比较忙的,有时军务在身,正骑着马赶路呢,任务就来了。但是这都不要紧,他既不用写字台,也不需要打草稿,把马一停,拿过笔墨就可以拿主意、写稿子,而且一气呵成、措辞严谨、文采斐然,拿到公文参考书上都可以当范文。这简直就是一个文字天才,天生的首长大秘,甚至可以说是唐朝第一秘。

他的汇报材料多次受到李渊的表扬。李渊是怎么说的呢?

“看房玄龄的文章,就像听秦王在跟前说话一样。”

此后,不管李世民征战到哪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成为他最可靠的智囊和最有力的臂膀。

长安已经近在咫尺。李渊的亲人们也没忘了给他锦上添花。

平阳公主起兵了。平阳公主是李渊的女儿,柴绍的妻子,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到现在山西还有个著名的关口—娘子关,就是因她曾率军队驻扎于此得名。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柴绍打算前去帮忙,但两口子一起走又怕暴露目标。他有点犹豫:“岳父现在起兵了,我想去,但是又担心你……”

平阳公主表现得很果断:“你尽管去吧,我一个女人在乱世容易躲藏。”

但是送走丈夫以后,她却没有躲也没有藏,而是拿出全部家财招募了一支军队。然后又派人劝降了长安附近的几支武装土匪:何潘仁、李仲文、丘师利等,到最后一数,兵力居然超过了七万人。要知道,这帮土匪可不是一般的土匪,他们的势力是很大的,曾经劫持朝廷命官,长安留守三番五次派人讨伐他们都连吃败仗。而平阳公主居然三言两语就招降了他们。可见这位女英雄真是比土匪还要厉害。

与此同时,李渊的堂弟李神通也起兵了,他联合京师大侠史万宝拼凑了一万多兵力接应。

除此以外,李渊的很多亲朋故旧,关中地区的地主武装,以及农民起义军也来投靠。

李渊闻讯之后,立刻给这些亲人土匪朋友加官晋爵,授予封号,统一归到了大军指挥。

十月,长安城外云集了李渊的二十万大军。有了这么多兵力,这座大城已是唾手可得。李建成、李世民两个年轻人按捺不住激情,要求进攻。父亲,打吧!

但李渊却抬手制止了二人。孩子们,不能打。

他虽然在疆场上拼杀多年,也总打胜仗,却不是一个恃用武力的人。二十万大军尽在己手,他何尝不知道攻取长安轻而易举?但他更知道,自己此来的目的并不是推翻隋朝,而是拥立代王,至少在舆论宣传上是这样。因此,只要有一线和平的希望,就更应该用政治手段解决。

李渊派人给代王杨侑送了封信—投降吧,咱也不是外人。

代王年纪还小做不了主,这事儿只能依靠大臣们。可首席辅佐大臣卫文升自从听到李渊向长安进军之后就吓出了病,不再参与政事。只有年轻点的阴世师、骨仪还在干活,他俩给出的反应是没有反应,仿佛在说“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先礼不成,就只能后兵了。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情?李渊无奈得叹了口气,下令攻城。

攻城前,他严令申斥了军纪—不得毁坏隋朝宗庙(毕竟是亲戚家的),不得伤害代王杨侑和隋朝宗室(也都是亲戚),违者夷三族。

然后,李渊将围城部队交由两个儿子指挥,开始动手。东部方面军“司令员”李建成,带着从潼关返回的军队攻击长安东、南两门;西部方面军“司令员”李世民,带着从周至返回的军队攻击西、北两门。

两人在父亲的激励下竭尽全力,对长安发起了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的进攻。

尽管长安城面积巨大、城墙坚固,但守军却早已军心涣散、丧失斗志了,而潜伏在长安白区的“地下工作者”也在暗中接头响应。里应外合之下,长安外城很快就被攻破,隋军不得不退守到宫城、皇城。

李建成、李世民挥兵向内推进。

十一月初九,李建成手下的军头雷永吉从皇城东面突破,先行登了城墙。这个举动标志着长安之战胜利结束。

至此,长安城全部落入了李渊的手里。

这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战,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即宣告结束。李渊之于长安,真不是一个外人啊。

此时,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尚在东宫,他的左右都已奔逃溃散,唯有一个贴身侍读还陪伴在身边。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正惊恐地瞪着眼睛,待在座位上,无处可去。

站在他对面的人正是李渊,李渊的身后是一队全副武装的卫士。他进入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拜见杨侑。

小杨侑在李渊面前显得那么脆弱,那么无助,他的生死只在李渊一句话。

可李渊却两腿一弯,跪到了地上,他哭了。他的态度谦卑得就像忠实的臣下拜见久违的主子,让小杨侑惊讶得无所适从。可他还是接着哭,一边哭还一边说自己来晚了,请代王不要怪罪。直到哭得差不多了,他才站起身擦了擦眼泪,抬手一挥,从门外招来了豪华的仪仗队。然后,以隆重的礼节把杨侑从东宫迎到了大兴殿。

我们都知道,东宫是太子住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兴殿是皇上住的。

李渊把杨侑迁到这里,其用意不言而喻。此时此刻,他还不想改朝换代。

恩威并施招人才

安顿好代王以后,李渊又重新申斥了军纪,约法十二条,在长安秋毫无犯,很快稳定了社会秩序。对那些反抗他的、陷害他的,基本都本着宽大处理的原则一一赦免。

除了三个人。

一个是阴世师,不但没被宽恕,反而被麻溜地拉出去砍了头。原因很简单,他杀了李渊的爱子李智云(庶出)。李渊起兵的时候,李建成从河东秘密逃回太原。逃归之前他认为李智云年纪尚小,去了帮不上忙,留下了也不会有危险,于是就没有管他,谁会跟一个小孩子过不去呀?可没想到李智云却被隋朝官吏逮捕送往了长安,随即被阴世师下令杀害,时年只有十四岁。李渊为此伤心了好长时间,这个仇他是不能不报的。

另一个就是骨仪,原因也很简单—他挖了李渊家在长安的祖坟……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了。

还有一个就是和李渊结下私人恩怨的哥们儿。

这哥们儿要算唐代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虽然他不属于什么隋唐好汉,但民间故事编排他的程度却一点都不亚于瓦岗军的风云人物。他同样姓李,长得很帅;他出将入相,写过兵法;他在南方平定了萧铣,在北方灭掉了东突厥;他是红拂夜奔传奇爱情故事的男主角,是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少年犯的老爹。他就是唐朝历史上最伟大、没有之一的名将—李靖李药师。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是隋朝大将韩擒虎的外甥。作为当时水平最顶尖的武将,韩擒虎曾拍着李靖的肩膀这样说:“当今天下,能和老夫讨论孙子、吴起的只有你呀。”

此后李靖走入仕途,当了一名光荣的“科级干部”(长安县功曹)。虽然这个官儿不大,但赏识他的人却很多,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这里王佐之才指的是“有辅佐君主王天下之才”的意思。隋朝宰相、楚国公杨素也当着他的面,面带微笑用手轻拍自己的床……和蔼可亲地对他说:“总有一天,你会坐上老夫这个位子。”

由于深受隋朝前三排的厚爱,李靖一直对这个王朝忠心耿耿。李渊起兵之时,远在江都的隋炀帝还不知情,李靖却正在李渊的手下干活,此时他的职位是马邑郡丞。李靖天资聪明、智商过剩,怎会察觉不到李渊的企图?

在忠隋爱国之心的驱使下,他萌生了亲自去江都通风报信、揭发李渊造反阴谋的念头。

但因为身边到处都是李渊的眼线,想要顺利开溜却不太容易。于是为了掩人耳目,他特意订做了一辆车—一辆囚车,然后自己穿上囚服坐到里面,假装是要被押到外地的囚犯。这辆囚车出发后,从马邑一直走到了长安,但没想到李渊的兵马比他跑得还要快,等他风尘仆仆赶到的时候,长安早已经被李渊占领,实际上是走不通了。李靖这个人年少成名,很多人都认识,在大街上没走两步,就被人认了出来。

“诶?不是李靖帅哥吗?怎么了这是?”

“犯法了吧。”

“腐败了?”

“啊,哈哈哈,你也有今天……”

李靖马上就暴露了,他立刻被军队抓起来,连囚服的钱都省下了,直接押进监狱成了一名真正的囚犯。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憋了很久没说的秘密—李渊是个小心眼。小心眼要算是个坏毛病,但李渊也实在不是故意的,要怪只能怪他记性太好(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记性好到如此程度,想忘都忘不了啊。李靖落到了李渊手里,后果可想而知,他一定会死得很难看的。

不出所料,李渊果然还记得他,并飞快做出了最严厉的批示—杀!

早就看你不顺眼了,居然还想去告发我,吃里扒外的东西,留你何用?

临刑那天,李靖在法场上仰天长叹,对自己作茧自缚、搬起石头砸脚的行为做出了深刻的反思,然后大声喊了一句:

“唐公啊,你们兴义兵本是为了一统天下,现在大事还没有完成,就因为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吗!”

李靖这话想必喊得十分嘹亮且富有磁性,恰好被路过的李世民听到了。

李世民早就听说过李靖的大名,现在又见到了本人,顿时觉得他仪表不凡,不像个普通人。而且发现他即使死到临头也保持了超凡的气度,既没有哭爹喊娘,也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骂他爹李渊,反而说唐公兴的是义兵,又把自己比作壮士,这句话事实上两边都没得罪,还把两边都夸了一遍。

对李靖临刑前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李世民十分满意,况且他本来也爱才,于是亲自向父亲求情救下了李靖的命。

于是,这位绝世名将进入了李世民的幕僚队伍。

喜事接二连三,没过多久,又辣又冲的屈突通也投降了。这实在不能怪他无能,只能怪刘文静太狡猾。

自打李渊西渡黄河之后,镇守河东的屈突通算是松了一口气。但没等这口气缓过来,他就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李渊的确是走了,但是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留下了刘文静在这里招呼他。更让他担心的是,李渊渡河的下一个目标不是别的地方,正是长安。如果长安丢了,自己就是把这小小的河东城守得再严实又有何用呢?

想到这些,屈突通终于坐不住了。于是留下副将尧君素镇守河东,自己亲率主力出了城。他的目标很明确,到潼关和守将刘纲会合,然后再一起向西回援长安。

一定要阻止李渊占领长安的野心!

可奉李渊之命关照他的刘文静也不是一般人啊,人家是唐朝开国的大功臣,军事水平非常高,几乎和他不相上下。尽管刘文静的兵力不多,但总归也不那么好对付。差不多在此时,李渊还派将军王长谐抢先一步占领潼关,并斩杀了守将刘纲。

屈突通回援的愿望落空了。但此时他已经抵达了潼关,别无退路,也只能继续在潼关和刘文静对峙。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潼关的防御分为两部分,一是都尉南城,一是都尉北城。刘纲被杀死后,屈突通驻扎的地方就是北城。

这一对峙,一个多月就过去了。

不过,就当时的局势来看,屈突通是耗不起的。潼关是一个非常险峻的关口,南边是秦岭,北边是黄土高原,中间只有一道窄窄的渭河流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占据了这样有利的地形,刘文静要做的只是防守,嗑着瓜子,跷着二郎腿就能办到,而屈突通要做的却是进攻,这几乎是插了翅膀也不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迟早还是要开打的。一个月后,屈突通还是义无反顾地发起了进攻。那一晚,他趁刘文静防备松懈发动了夜袭,一交锋就斩杀了几千人,前锋桑显和更是大发神威,一箭射中了刘文静的肩膀。

到了这个地步,隋军已经基本锁定了胜局,但就在这关键时刻,桑显和却鬼使神差地下了一道命令,让隋军将士就地停战,开始吃饭。好家伙,胜利在望的时刻你想到的竟然是吃饭?就不能坚持一会吗?

然而,无论如何,桑显和已经和将士们开吃了。就在这个工夫,刘文静带着伤指挥大家重新筑起了栅栏。更让隋军震惊的是,此时此刻,几百名游骑也在猛将段志玄的带领下来到了他们背后。

刘文静的军队和段志玄的游骑发动了前后夹击。正在吃饭的桑显和措手不及,连碗筷都没撂下就被人砸了锅灶,隋军顷刻被杀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战之后,屈突通已经完全没有了再战的本钱,处境越来越困难。

总而言之,回援长安是没有指望了,摆在他前面的只有两条路。撤退,或是投降。

李渊对屈突通是比较欣赏的,亲自派了他的家僮去劝降。但屈突通是个大忠臣,没有犹豫,拔刀把家僮杀死。

不久之后,外面传来了一个更可靠也更可怕的消息—长安已经被李渊占领,家中男女老幼全部落到了他的手里。

面对着一家老小的生命安危,屈突通还是没有屈服,他把潼关交给了桑显和,自己带上一部分人马,准备去洛阳投靠越王杨侗。可没想到,他前脚刚走,桑显和就把潼关拱手献给了刘文静。

刘文静立刻带上这位新投降的大将追击屈突通,到了稠桑(今河南灵宝)的时候,终于追上了。

屈突通看着到来的追兵,深吸一口气,准备下令作战。

但奇怪的是,刘文静并没有发动攻击,而是派了他的儿子屈突寿来劝降。

然而屈突通这老家伙实在顽固,还未等儿子开口,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

“你不是我的儿子,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仇敌!”

说完就让手下用箭射他,屈突寿没有办法,灰溜溜地跑了回来。

但屈突通大义灭亲的壮举已经感动不了他的将士了。在刘文静“关西人不打关西人”“隋王朝虽大,出了潼关你们就无家可归”等口号的宣传下,大家已经决定不再跟着他卖命了,把武器往地下一扔,就一群又一群地跑到了对方的阵营。

眼看自个儿成了光杆司令,屈突通明白再挣扎也没有意义了。这个饱经沧桑的老将滚鞍下马,对着东南方向(杨广所在的江都)双膝跪拜,老泪纵横:

“陛下呀陛下,老臣没有辜负您,实在是力战兵败没有办法,皇天后土在上,可以为老臣作证!”

然后,他也把心一横过去投了降。

得了这员威名赫赫的老将,李渊大喜过望,立刻封他为兵部尚书、蒋国公,并充任秦王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

从此以后,老将屈突通继续发挥余热,为将来唐朝的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这样,李渊稳定了长安的秩序,收买了人心,网罗了人才,拔掉了隋朝在关中的最后一个钉子,该做的都已妥当,该稳的都已扎住阵脚。

他放心了,此后的日子里,他要坐镇这个地方,讨平周边群雄。

而此时此刻,关东群雄却激战正酣,打得难分难解,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

同类推荐
  • 爱情白米饭

    爱情白米饭

    她第一次在他面前,说这么多的话,语无伦次,然后泪流满面。他把她揽在怀里,让她轻轻地依靠在自己的肩上。两个人,无论什么原因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吧。可是只要有坚持下来的勇气,还是要好好活着。阴差阳错在一起的人,不一定不适合。
  • 三月三的风筝

    三月三的风筝

    君为其难,我为其易。舍生取义易也,忍辱取义为难。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小镇的小院中,长年在外生活的白易生携带红颜知己回乡终老,却被传出曾在抗战时期当过叛徒。其中的原委,交织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感情?不是爱情小说,却包含爱与情;不是谍战小说,却充满火药味。这是一部记叙抗战,解密天才,个人与国家考量下,忍辱负重的故事。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紫砂记

    紫砂记

    公元1937年3月,正是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时节,上海“紫瓯轩”壶庄的老板古镜愚来到了宜兴丁蜀镇,从一个破落的名门之后手中买下了清代道光年间一代壶艺大师邵大亨的掇球壶,价格是1万2千大洋。这笔钱是怎样一个概念?当时1块大洋可买25斤左右的猪肉,3块大洋可买1克黄金,一个4口之家的正常月开销在8至10块大洋左右。而在古镜愚之前,一位东南亚富商愿出8千大洋收下此壶,随后苏富比派人专程追到宜兴,愿出1万大洋……
  • 血色兰花

    血色兰花

    一桩突发于东京的国际兰花走私案,打破古镇 云江的宁静。刀光血影连夺数命,云遮雾绕案情迷离;算命扑克步步追杀,情色陷阱丝丝入扣;古刹展神秘兰图,深山护绝世奇葩;爱恨情仇理还乱, 生离死别两茫茫;真凶饮弹,卧底深藏;大盗百密一疏,警探智勇双全——枪声响起,有情人魂归何处;风雨过后,贵妇兰青翠欲滴。
  • 谜中迷:天诛

    谜中迷:天诛

    下霸唱讲述曹操盗墓传奇!而哥特童话女王苏想写下《最后的断章》让人体会39种不同的惊悚……文化悬疑第一人枕上晨钟新作《绝魂甬》,讲述了一件笼罩在“肉彘”戚夫人骸影下的夺宝传奇。独家连载:布莱姆·斯托克《德古拉之吻》吸血惊情四百年,史上最强吸血鬼小说!本书共收录了阿碧丝、藏识、紫龙晴川、符箓小猫熊、小者、明月听风等十六位国内知名悬疑幻想小说作者的最新作品,是国内类型文学作家的集体发声!
热门推荐
  • 步步生魅

    步步生魅

    【半价文】他,邪肆狂放,妖异惑人,初见时,轻勾手指,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上来,却在她决心追随的时候,一翻手又将她推入万丈深渊。他,明明对她动心动情,却一次次将她越推越远,直到她再披嫁衣,成为他人妇时,他才惊觉,原来他所追求的一切,竟然抵不过她唇边那醉人一笑。他眼神如风,身形似箭,势要将心爱的女人追回。哼,嫁人又如何,我若想要,哪怕你嫁十次八次,最后一次,也最终是嫁我!一次次的失望,让脱离枷锁的她,选择了温柔男子为伴。本以为那丝丝的柔情,会让她平淡的日子多一些幸福,可为什么那样的缠绵温柔却给了她锥心一刀……大厅中,喜色漫天,礼官正朗声颂道:“……夫妻对拜!”大床上,血染锦被,产婆焦急的对一旁丫头大喊“快叫大夫,夫人难产!”这天,她不顾大腹便便,快马加鞭地赶回家中,亲眼目睹了夫君另纳新妇;这天她九死一生为他诞下香火;却由妻成妾,她心若寒冰,双眸似刀,“从此之后,一刀两断!你给予我的羞辱,必将十倍奉还!”三年后,她一身紫袍男袍置身朝堂,纤手弄权,翻云覆雨,她双眸含剑,剑剑刺他心窝,条条皆罪,罪罪株他九族,包括……皇族!http://m.pgsk.com/px/m.pgsk.com请亲们帮我弟弟06号选手投票吧,只需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就可以投一票,当然不会扣手机费用,每个ip每天只能投一票,当然亲们每天投票更好,花雨谢谢大家了。宋非:喜欢的亲们曾经我用镜头记录世界的美丽现在我用声音拉近你我的距离、感受生命的美好!穿越后宫之唯吾独尊:《宫廷计》http://m.pgsk.com/好消息:潇湘导购页面:http://m.pgsk.com/亲们通过这个页面购买淘宝产品,价格不变,但可以给亲们的潇湘账户上增加积分,可以换成潇湘币看vip文,嘻嘻,喜欢网购的亲们快去试试吧,花雨已经买了一件,一百多块的东西,送俺一万多潇湘币,爽死了。◆◆◆◆推荐《引凤阁》精彩好文◆◆◆◆【极媚九小姐】沐榕雪潇ttp://m.pgsk.com/info/m.pgsk.com【夜欢】素素雪【花妆】夜纤雪【傲风】风行烈【邪瞳】北棠【步轻尘】李筝【狂状元】雁无痕【简随云】草木多多【朕本红妆】央央【扶摇皇后】天下归元【军火皇后】潇湘冬儿【步步生魅】漫天花雨【爆君的独宠】秋如意【绝滟女帝师】枫飘雪【冷酷总裁的前妻】静海深蓝
  • 大乘起信论别记(本)

    大乘起信论别记(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商户娇女不当妾

    商户娇女不当妾

    宁卿穿越成一名普通富商之女,虽无权无势,却衣食无忧,这生活还不错。但这样的小门小户却出了个亲王妃,虽然那只是一个继妃!王妃姑母娘家太弱,性子软,又没子嗣傍身,在继子手下讨生活。王妃姑母过得如此憋屈,于是,作为侄女的宁卿倒血霉了!——被祖母推了出去,给王妃姑母她家继子当妾!哎呀,我去!这不是传统小说里专破坏男女主的极品女配吗?幸得王妃姑母有良心:“当继室已经够苦了,更妄论是做妾,要不你在我这住下,我给你物色别的人家。”宁卿大喜:“不要有权有势的,也不要太有钱的,长得太好也不行。”某有权有势有钱,长得又太好的世子表哥咬牙:“你确定不要?”宁卿:“不要不要,表哥表妹,小妾姨娘什么的,都是不道德的!”世子表哥:“表哥表妹好做亲,至于小妾姨娘也可以不要,怎样,咱再商量商量。”宁卿:“这个可以有。”…………而事实上,却是一个软萌腹黑小表妹把强横专制世子洗脑成妻奴的酸爽史!世子爷强横专制外加风华优雅,小表妹娇俏软萌腹黑一把抓,动机很不纯,过程很酸爽,结局很完美。
  • 冷酷CEO的退婚娇妻

    冷酷CEO的退婚娇妻

    蓝若菲问:“你是鸭子吗?多少钱一晚?今晚本小姐包了!”季恩佑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拎起她,毫不客气地摔在了浴缸里面,“我不是那么好惹的!”季恩佑醒来却看到了三百块钱,上面还夹杂着一个便签:我不知道你的行情,我的身上只有那么多钱了!接二连三地相遇,季恩佑觉得一切都是误会,最爱的人背叛了自己,他也没有必要再苦苦等候了,“我答应婚约!”婚礼上,蓝若菲发现跟她结婚的那个人既然是自己错乱的对象,奥买嘎!季恩佑邪魅的看着这个惊慌失措的女人,她的死期到了,他会让她知道,戏弄他的人没有好下场!她只能忍受,不能抗议,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 在可见的未来,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可见的未来,成就最好的自己

    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都缺乏真正打开的可能性。一旦你没有真正探索过自己还有什么可能,你也就不太可能在需要的时候,安安心心地停留在某一个结局,把人生过得没有后悔。今天你身边发生的大部分关于梦想与平庸、家庭与自我、社会与现实的纠结,源头就在这里。我们之所以不敢尝试,也是因为我们总认为,现在的虽然不够好。本书从多方面入手,结合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些困惑,为您解惑答疑。李勇老师作为职业规划讲师,他的论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善于以现实而犀利、清新而治愈的文字,将千万年轻人所面临的人生问题,娓娓道来。最温暖的话,讲给拥有梦想、并正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我真的是食神

    我真的是食神

    赤炎天熊,五级珍贵食材,取掌先用七七四十九支暴雨梨花针扎出无数细孔,再刷上一层玉罗蜂蜂蜜,放入大竹峰的百年青松竹编制的蒸笼里蒸上三天三夜,最后置入九天玄冰中疾速冷却,使之外酥内嫩,一道入口即化甜而不腻的踏雪寻梅就做好了。客官如果您不满意,小店还有其它菜品供您选择:红烧紫瞳魔牛牛腩,清蒸金角猛犸铁皮象拔,椒盐飞天紫纹蝎,金翅银鲲刺身…这里是属于厨艺为尊的世界,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你就必须要突破极限,领悟最强奥义!厨者,厨师,大厨师,厨灵,厨王,厨皇,厨宗,厨尊,厨圣,厨帝,食神!
  • 英雄与木马

    英雄与木马

    我一直试图写一些东西,可没有阅历学历浅薄总使我止步不前,但我还是想写一些东西,用我珍贵的想象力,写写猎人与狼,英雄与木马,又或是少年与朝阳的故事,甚至还可以是我自己的故事。它们之中有对手,有毫无关联的,也有密切相关的,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一定要写完它们,打死也要写完……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全集)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全集)

    这是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作者南勇用自身数年来在工作中的见闻,以及在管理中的追寻和探索,写下了这难能可贵的80个管理心得,这些心得都是从作者的工作中来,也必将指导着更多的管理者应用到工作中去。全书摈弃了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枯燥乏味,文笔轻松活泼,尖锐深刻、简单易懂,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公司管理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