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8600000003

第3章 题叙

正中大学校长刘兴桐,在钻进轿车的当儿,透过轿车前窗玻璃,看见老同学、中文系人称“怪杰”的杜林正迎面走来。他觉到杜林的眼光仿佛正注视着他,心中不觉“咯噔”了一下。不知为什么,他把已经伸进车里的脑袋缩回来,史无前例地想和杜林打个招呼。他以为杜林有事找他。他站直了身子,准备和杜林聊上几句。

身着长衫、蓄着长须、长发飞扬的杜林先生,从他身边飘然而过,幽灵一般。在刘兴桐看来,杜林擦肩而过时投过来的眼神,是幽然而且深含意味的。什么意味?他不明白。

轿车徐徐前行,刘兴桐坐在轿车里,禁不住回头,透过后车窗玻璃,想寻找杜林的身影。杜林早已不见踪影,空荡荡的校道上只有疏落几个学生。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今天为什么很在意这位被称为“狂人怪杰”的中文系副教授杜林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隐约感到,此生也许和杜林会有一场恶战,至于是什么恶战?因为什么?他说不清楚。但有一点,他不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会真相大白,他更愿意相信对一些人而言,纸,是可以包住火的。自己就属于这种人。皆因上苍太过于眷顾自己了。他有些得意,心情又回到常态。

自从这位杜林先生穿上了长衫,蓄上长须,飘逸起长发之后,刘兴桐很少见到他,他也很少出来走动。在正中大学,除了每周五上课以外,人们很少能见到杜林。他是正中大学一道难得一见的风景,如惊鸿一瞥。除了听过他的课的学生,其他人对他是雾里看花。欲知杜林其人其事,正中大学的人们反而只能从发在报端的消息和文章,去了解杜林的行踪。

刘兴桐前年从副校长升为正校长之后,曾指示过中文系主任,杜林的学生冯文炳,让他要杜林注意仪表,不要太怪异!

为人师表,要注意影响。聪明的冯文炳自然不会去说服杜林,他知道杜林不是一个可以说服的人。刘兴桐自己早已忘记了此事。哪知过了半年,他在图书馆门口见到杜林正和几个学生闲谈,尽管杜林对他视而不见,他还是站住和杜林打招呼。还是老样子的杜林只是很潦草地抱拳作揖,注意力还在学生那儿。受到杜林的冷落,刘兴桐脸上有些挂不住,但不便表露,有些尴尬地怏怏而去。哪知没走几步,却见杜林一下子又赶到他面前,抱着双拳作揖之后,竟正色地质问他:“校长大人,据说您对我的这身……”杜林用手在自己身上比画了一下,“略有微词?”他并不往下说,等着刘兴桐的反应。

刘兴桐一下子被弄得很窘,他极想发作。如果他和杜林不是同学,他是绝对不能忍受这位恃才傲物的副教授轻狂而且咄咄逼人的态度的。但是,他马上又冷静了。刘兴桐知道这位仁兄不好惹,至少面对面不要去惹他,他发狠起来,是不顾一切、不给任何人脸面的。管你是校长,在他脑里根本不是东西。四面八方传来的这位先生的逸闻,令人很不舒服。他早就想降降这位老兄。只是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在中文系的时候,这位杜林先生就从没给过他好脸色。他当了副校长、校长,杜林就更对他敬而远之。

刘兴桐一时语塞,他的确找不出应答的话。杜林的学问、教学无懈可击,他的怪异你无法找出任何挑剔的理由。说实在的,他冒犯谁了?

刘兴桐很想发作,很想对杜林发火,灭灭他的威风。但是,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不断有人问安。他不便发作,只好笑着打哈哈:“杜林兄,哪里不舒服啦?这是你个人自由嘛!只要注意影响就行了。”他装出很宽容很近乎又不失原则的样子,还故作亲热地拍拍杜林的肩头。杜林不经意地用手掸了掸他拍过的地方。这个微妙的举动大大地挫伤了刘兴桐的尊严。但他还是装作视而不见的样子,做出一副大人不与小人计的样子。“笑话!”杜林冷冷地,丢给他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刘兴桐每每想起图书馆门口这一幕,心里就很不舒服。

轿车在马路上轻滑,刘兴桐很舒服地仰靠在座椅上。刚才杜林那惊鸿一瞥,似乎太有深意。在他心里,他总觉得杜林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仅仅是正中大学一道怪异的风景。此公的怪异一定包裹着什么深不可测的东西。分明是对现实不满!刘兴桐最不能忍受的是杜林的轻蔑,他几乎从不主动走近刘兴桐。这是最让刘兴桐感到挫伤的。他不能忍受他的张狂!他太想寻找杜林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一定要趁机重重地收拾他。给他一点颜色,那样也许会好受一些。可是很难。这个人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特立独行,似乎无欲无求。刘兴桐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消解由杜林的目光所带来的心头隐痛。明知一切都是无来由的,自己和杜林已经不在一个天平上。他不是也不会是自己的对手,杜林也并没有妨碍自己什么。虽然如此,但来自遥远岁月的那么一点感觉,是如此顽固地盘踞在他心头。

刘兴桐和杜林是77级的同学,中文系那一年招了两个班,他们同年级不同班。杜林来自江西,刘兴桐来自海南岛。大学四年,他俩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刘兴桐是系学生会主席,直到大学三年级都学业平平,毕业前却鬼使神差地连续在几家日报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几篇关于近代文学的长篇论文,其中《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竟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光明日报》也撰文介绍了这篇文章和作者其人。这在1981年岁末的近代文学史界不是小事,引起了轰动。近代文学史在当时是一个被忽略置空的话题。国内少有学者问津,也少有人将之作为一个近代文学史专题来研究。突然间在学界冒出一个功夫如此深厚的年轻学者,令正中大学中文系在学界的地位陡然倍增,也令老师同学们刮目相看。80年代初期,是一个众神狂欢的年代。同班同学常常是同桌父子兵,应届生才十五六岁,“文革”中毕业的老三届初、高中生却有的已为人父人母,年届而立,老兄老姐小妹小弟同堂。除了为数不多的应届生外,大龄同学各自都有一段艰难的人生经历、一把诉说不完的辛酸泪。刘兴桐在学界陡然升起,成为近代文学史研究一颗耀眼新星,虽然让同学们吃惊不小,但也钦羡不已,没有人会有什么想法。

教授古代文学的白家胜教授读了刘兴桐的文章之后,兴奋不已,生性狂桀的他连呼正中大学中文系后继有人,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分别向系领导和学院领导写了保荐书,呼吁学院必须把刘兴桐留校深造任教。他没有上过刘兴桐他们的课,也不认识他。他的冲动和激情使刘兴桐留校呼声更高。在刘兴桐顺利留校后的一次系务会议上,白家胜教授才第一次正式见识了刘兴桐。他热情有加地与刘兴桐握手:“兴桐兄,”他抓着比自己年轻20岁的学生刘兴桐的手连连晃动,竟然称兄道弟,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后生可畏啊!啧啧!后生可畏!”学富五车的白家胜竟然找不到更多的词汇,只是一个劲地“后生可畏”弄得各自都有些不好意思。系主任魏中一见状,顺口说:“既然白先生如此器重小刘,我看就把小刘让白老师辅导算了,专业也很相近嘛,你说呢?”他征询地望着白家胜。白家胜十分认真:“本人才疏学浅,岂敢奢谈辅导两字,兴桐兄的文章我是做不出来的。既然领导指派,我也就不谦虚,那就共同切磋吧。”刘兴桐十分乖巧,连忙笑说:“那我就拜师了!”说着双手作揖。事情在笑谈中也就过去了。此事白家胜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心里,他认为以刘兴桐的文章论,自己是远逊于刘兴桐的。他不好去追问刘兴桐的学问根底,只是归结于自己让“文革”耽误了十多年,归之于刘兴桐也许有什么家学渊源。生性狂桀的白家胜,甚至没有去多想这些问题。英雄不问出处。他自觉知青这一代人,水深着呢。鱼龙混杂,什么鸟没有?他只是欣赏刘兴桐的文章,至于指导不指导,他倒不是十分认真。刘兴桐却十分认真,立即登门拜访,在最初的一段时日,在各种场合自我介绍时,总不忘强调白家胜是自己的导师。白家胜在古典文学界也还小有名气,还兼本省社科联中国文学会的副会长。对刘兴桐而言,这都是不可小视的资源。

同时留校的杜林,虽说是刘兴桐的同学,大学四年的成绩不俗,主编着学校学生刊物《潮流》,也是正中大学小有名气的人物,但刘兴桐骤起的光焰,把他彻底地遮蔽了。他显然有些自惭形秽。他承认刘兴桐的文章才华横溢,学理深厚,自己无论如何是做不出此类文章来的。他和刘兴桐本是一起留下来充实刚刚成立的近代文学室的,但他在留校之后,坚决要求到“现当代文学室”去。他没有任何理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只好先到谁也不愿去、谁也瞧不起的写作教研室去,一待就是五年,五年后才转到现当代文学室来。用杜林的话说,那真是卧薪尝胆的五年。刘兴桐对杜林的调出很有想法,他认为杜林此举,是嫉妒他的才干,而不相为谋,即便是主动退守,也有挑战的意味。当系主任征询他的意见,是否可以让杜林调出时,刘兴桐只是冷冷地说:“也许他自认在近代室不会有什么作为吧!”言外之意系主任是听得明白的,于是只好把杜林先调到写作教研室。

虽然杜林和刘兴桐没有什么冲突,但自此之后,这对同时留校的同龄人,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在最初的两年里,刘兴桐几乎是每半年必有两篇以上的论文发表,每年总有几篇文章发表后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这对刘兴桐学术地位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加上白家胜教授的竭力推举,毕业留校两三年后,刘兴桐已如日中天,在近代文学研究界声名远播。他的成名作《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也成了近代文学史专业课程中,不可不说的文章。

杜林反而默默无闻。写作课本就是个不被看重的学科,大凡进入写作教研室的老师,都是被认为搞不了别的专业,没什么专长,便到写作室去混,教教公共写作,批批学生作文。这种谬见对于杜林来说,反而成为一种压力和动力。只好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了。杜林几乎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他似乎也自甘平庸,那个学生时代英气勃发、言辞慷慨激情的主编杜林消失了。

图书馆里多了一个神情疲惫、面有菜色的小老头杜林,人们在恭维刘兴桐时,总不经意地扯出杜林,杜林成为美人身边的陪衬者。尽管如此,刘兴桐毕竟是杜林的同学与同龄人,他对杜林的自甘平庸和收起狼性,是深怀警惕的。他并不以别人的眼光去看杜林。以他的经验,他总觉得杜林是一只潜行于林莽、随时准备出击的金睛白额大虫。这只大虫休养生息,有朝一日将扑向谁?这是一个不可预知的事情。所以,对杜林,他在人前从来都是不予置评的。他尤其不想直视杜林的眼睛,那眼睛里似乎有一种深不可测的东西,那东西很莫名,同时也充满着许多隐藏着的秘密。这秘密是什么,这是刘兴桐很想知道,但又很怕知道的。当然,这些都还是一种猜度而已。

1985年,毕业已经3年多的刘兴桐35岁。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年龄。在这年底,刘兴桐正式出版了50万字的断代文学史专著《中国近代文学史稿》。这本砖头一般的文学史论,令学界大喜过望。它的耀眼和辉煌,全部投射在刘兴桐身上。在百废待兴的1985年,一本填补学界空白的大书,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这一年,刘兴桐从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次年12月又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并接任系主任兼学报主编。

此刻的杜林,还是写作教研室的助教。按正常程序,再过2年零6个月,他才有资格参评讲师。当人们以钦佩的口吻说起刘兴桐时,已经不再顺带提起杜林了。

有一天早晨,学报主编刘兴桐教授在签阅即将发稿的本期学报稿件时,在目录上匆匆溜过的目光突然停留在署名杜林的文章题目上,文章的内容及其他已不重要。他毫不犹豫地用手中的红笔在杜林文章题目上打了个大大的×。他同时翻开那叠厚厚的清样,抽出了杜林的文章,将它丢进抽屉里。他甚至不清楚自己此刻的心理,没有任何理由,他也不想去读杜林的文章,他只觉得唯有如此,才能舒缓自己心中的抑闷。但是,他很明白这个×,对于杜林的分量。他心想,如果此刻杜林亲自到办公室来,向他请求通融,以老同学的身份,或者其他什么身份,只要屈尊来向自己乞怜,像其他一些作者一样,以登门讨教的姿态,以弱者向强者、向权威求助的姿态,也许他会考虑给文章一线生机,他刘兴桐要的就是尊严。

这篇文章的发表与否,对杜林来说太重要了。这是他几年来一直在耕耘的一本专著的“绪论”。刘兴桐自然知道杜林的底细,这家伙一旦突围,其势将如破竹,一发而成汪洋。他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他已经远远地走在杜林前头,还会走得更远,他无法设想有朝一日,杜林和自己并驾齐驱的情景。

编辑小郝在把清样拿走的当儿,瞥了一眼目录,他有些惶恐地问:“刘教授,你看?”他指着杜林被×的文章,言外之意刘兴桐明白。他从抽屉里抽出一篇早已准备好的文章,压在清样上。小郝不作声,拿起稿子和清样就走了。

他也曾想改善和杜林的关系,化解这种没有任何来由、十分形而上的潜伏着的芥蒂,因为性情或因为嫉妒所产生的隔阂。但谁先低下昂贵的头呢?难道由我刘兴桐吗?笑话!那么是杜林?他的眼睛是长在后脑勺的,这点无须多说,他给谁都是这个印象。当刘兴桐把一切都归之于杜林时,他的内心就更加恼怒,同时也就更加激起对杜林莫名的排斥。

他认定杜林不是一个善类。他的目光停留在办公室的书柜上,那里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几十本他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稿》精装本。这是学报的经费购买下来、作为赠书用的。他曾经为这本书的出版欣喜若狂,志得意满。

这部共20章50万字的巨著,从少年时代时的一堆稿纸,一直陪伴他走进大学。在大学三年级时,每个章节作为独立文章,开始陆陆续续发表在各大报刊和大学学报上,经过了四五年时间才尽数刊载完毕。在四五家出版社的角逐下,他选择了其中最有影响的一家,一印就是10万套。虽说这个印数在1985年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学术著作开印10万册还是一件轰动的事情。刘兴桐也因此从一个碌碌的、学业平平的大学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在短短的几年间,跃升为国内著名学者教授,寥寥可数的近代文学史研究专家。每每想起这个如梦如歌,充满着鲜花和掌声的短暂历程,刘兴桐就兴奋难抑,他坚信这是前世修下的硕果,是命,自然也是自己的造化。1977年,从那个偏远的海南岛穷困的山中村落,顺利地考上正中大学中文系,是中文系而不是其他什么系,冥冥之中有一种命定,是谁也无法把握的。作为一个贫穷山村中走出来的大学生,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一堆发黄但书写整齐的稿纸,会给自己的命运带来如此辉煌的奇迹,如此神秘地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他是在大学二年级,接触到近代文学史时,才惊觉自己拥有了一份旷世的珍宝,才领悟到那些东西正在慢慢地转移到自己的大脑中,融入一种卓越的梦想,并将这种梦想铺展成一种现实,一种鲜花簇拥的现实。

但是,在最初的日子,每一次发表之后的狂喜过去之后,他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怖。第一篇文章寄出投石问路,在等待回音的那半年中,他会偶然想起许多年前的一些往事,想起1968年,那些月黑风高的夜晚,那些夜晚对于18岁的刘兴桐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他不愿意去回忆。自从上了大学,离开那个山村之后,他努力忘却那里的一切。获得了无限辉煌之际,刘兴桐更不愿意和那个生养他的山村有什么关系。他实在没有勇气走进时时激发许多回忆的自家老屋。那些青苔斑驳,弹洞前村壁的古旧墙垣,都会使他想起1968年月黑风高的夜晚,想起从老屋里双双被抬出去的中年夫妇,那对从北京被流放到海南岛的知识分子。他们死得很悲惨!双双吊死在低矮钓屋檐上,双脚要微微蜷起才能勉强断气。那憋成满脸黑气的死相,令刘兴桐刻骨铭心。

刘兴桐记得他们就被葬在离村子不远的一个小山丘上。他们至今还在那里。每年清明,刘兴桐都会挑着冥品,跟在父母后面,去给这对中年自杀的夫妇上坟。他们东北老家从没有人来过。老实巴交的刘家父母,也无从与这家人联系。刘兴桐考上大学时,去坟上告别。后来又去了一次,就再也没去过。那座山村后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速公路把村庄一劈为二,那小山丘也许已不复存在。他不敢去想这些,他恨不得从脑子中永远地抹掉这些记忆。

他的努力是枉然的。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书房时,他会在黑暗中看到幢幢鬼影,看到那对中年夫妇低垂的、无告的眼神,那透过镜片闪烁不定的眼神,那眼神似乎想告诉他什么。这种煎熬是难以忍受的。于是亮灯,然后喝酒。他听见隔壁房间里有人咳嗽,那声音很撕裂,很像是那中年夫妇中男人的咳嗽声。

纯粹是庸人自扰,明白这个古老的哲理之后,他又神清气爽,他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运气是足以战胜一切忧虑的。

20年过去了。理想之船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安全地平稳地航行,而且比计划中想望中更辉煌更令人惬意。这不是天意是什么?多少人苦苦追逐,又能得到什么呢!

顺风顺水的20年,使刘兴桐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著名学者,一位令人尊敬的大学校长。他才刚刚50岁,正是年富力强。他最后的目标是往管文教的副省长位子上挪。在他看来,这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轿车驶进省委大院,刘兴桐从车子上下来,走进一幢带花园的小楼,省委组织部约他谈话。谈话内容他早有所闻。

他已经把刚才遇见杜林的不快,忘得一干二净了,一路上,他都在反复地温习着即将到来的谈话内容,按常规设计着问题和应答。这是一次很关键的谈话。

同类推荐
  • 极光之恋(关晓彤、马可主演)

    极光之恋(关晓彤、马可主演)

    “灰姑娘”卷入两大豪门,单纯的她该如何面对恋人的身份,如何摆脱豪门的束缚。
  • 赤裸少年

    赤裸少年

    在茫茫人海中,我不停地奔波着,不敢回头,也不敢有片刻的停留,因为我知道一旦驻足,思绪便又会回到那个飘雪的冬季……和胡俊相识,缘于那次公共选修课,眼看着差一刻上课铃就响了,我几个箭步冲入教室。好在费尽了千辛万苦抢到的“宝座”尚存人间,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看到周围那些羡慕而又无奈的眼神,少有的成就感涌了上来。
  • 风语2

    风语2

    《风语(2)》著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敌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命悬一线,命运多舛。这是一个神奇的人,黑室让他变得更加神奇。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幸免于死;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要为他而死;他活着,就有传奇,就有故事,就有人世间最欢心的事、最揪心的痛。他是中国一代精英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之中尽显热情与智慧,也深感无辜与无助。
  • 知更鸟女孩系列套装(1-5册)

    知更鸟女孩系列套装(1-5册)

    愚蠢的小鸟把自己的倒影当成了猎物;蛇不会再回到罐子里;牛仔失去了他的马,知更鸟弄丢了它的羽毛……死神在前方,也在后面。路易斯:“米莉安,我为你做什么都可以。”加比:“牛仔总有一天会失去他的马。你需要我。”雷恩:“我的入侵者是你,米莉安。”
  • 迟到的真相(长篇连载一)

    迟到的真相(长篇连载一)

    我反复做着同一个梦。在异国他乡的大学宿舍里,在长途旅行的火车上,在万米高空的机舱,只要我昏然入睡,这个奇异的梦便会不期而至:一个幽暗的房间,一扇狭小的窗子,窗子上挂着破旧的窗帘。窗帘上方的挂环有三分之一已经脱落,那淡淡的夜色就是从这残缺不全的挂环间泻进来的。我看见自己躺在一张吱吱作响的木板床上,像是很冷的严冬,我把全身紧紧地裹在被子里,在一种似梦非梦的情形下我突然睁开眼睛,便看到了那个白色身影。
热门推荐
  • 爹爹闪开之娘亲要翻墙

    爹爹闪开之娘亲要翻墙

    慕云歌,二十一世纪顶级特工,一场实验,灵魂互换,魂坠异世。什么?她竟然被人下了媚药!靠!有木有搞错?为了自救,她只好强了那个连样貌都木有看清的男人,然后带球跑路!渣爹不疼,亲娘不爱!嫌她败坏家风,将她送到了那个鸟不拉屎的偏远小城!木有关系!姐这天才的封号可不是白得的!素手翻云,破烂庄园大变天,金银财宝滚滚来!小日子过的也是风生水起。什么?一封家书召她回京?靠!你说回去就回去!不过听说京中金银遍地,回去捞点也无妨!什么?召她回来是为了代妹出嫁?开什么玩笑!当她是肉包子吗?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别忘了,刚出锅的包子可是很烫手的!不过出嫁也无妨!看在那聘礼还算可观的面子上,嫁了就嫁了!反正嫁谁不是嫁!什么?未来相公还是个病入膏肓一只脚迈入鬼门关的?让她嫁过去只为了冲喜?靠!太特么.靠谱了!只要那男人一蹬腿,万贯家财可就都落入她的兜中!这笔买卖很划算!姐.嫁了!精彩片段展示:“爹爹,红杏出墙是什么意思?”某小宝一脸天真无知的请教着。“.怎么问这个?”某男人躺在软榻上,疑惑的看着站在一旁的儿子。“娘亲说她要红杏出墙,可是小宝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就想着爹爹一定知道的。”“什么!?”“娘亲说爹爹虽然长的很帅,但是中看不中用!所以她要红杏出墙,去找个中看又中用!帅气又多金的来!”某男人闻言腾的从软榻上跳起,脸色阴沉,瞬间消失在房内。他一定要让那个女人知道,他是中看也中用的!某小宝看着男人暴走的背影得意道:“我就说爹爹没病,看这不是生龙活虎的吗?哪里有病入膏肓的样子了?”
  • 龙族Ⅲ:黑月之潮(中)

    龙族Ⅲ:黑月之潮(中)

    日本海沟深处发现龙类遗迹,卡塞尔王牌专员组恺撒、楚子航、路明非在身深潜过程中遭遇龙类袭击。三人组挣扎逃离险境,试图联络本部,却发现遭到整个日本分部的背叛与追杀。千鹤町街头,三人与暴走族赤备狭路相逢,掀起疯狂的对决。死里逃生后,三人流落到歌舞伎町著名牛郎店高天原,开始了牛郎生涯。与此同时,因日本分部的叛离,校长昂热孤身一人来到东京,与自己昔日的弟子犬山贺兵刃相见,卡塞尔学院与蛇岐八家彻底决裂……
  • 科学与无神论文集

    科学与无神论文集

    将无神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构建成型,是我们当前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特殊需要,是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科学研究无禁区,唯真理是从。世界上究竟有鬼神还是无鬼神?我们至少不能误导青年学子。本书内容包括:对邪教的揭露和对人体特异功能的批评,宣扬科学精神;对“文化传教”的审视和“宗教渗透”的关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宗教问题的探讨。
  • 妃常不乖:天价庶女

    妃常不乖:天价庶女

    侯府双女,虽不是一母所生,却生的同样样貌。嫡女卫子纤,侯府千金小姐,爹爹的掌上明珠,全家人的心头肉,却机缘巧合,结实三皇子,当花轿到来的前一夜,庶女卫子楚,冒名顶替,上了三皇子的床。事情已成,无法弥补,姐妹二人,同日嫁进三皇子府。三年姐妹,三皇子府里和睦相处,却在某一日,妹妹站在她面前,偷了她的儿子,偷龙转凤,更是陷害她,害死卫子楚的子嗣。三皇子一怒,三年夫妻,变成最冷漠的陌路人,更是任由妹妹挖她的眼,毁她的容,剥她的心,只为了给未满月的孩子祈福。临死前一刻,卫子纤痛不欲生,发誓一定要报复这两人。
  • 台湾资料清经世文编选录

    台湾资料清经世文编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倚天屠龙记(第三卷)(纯文字新修版)

    倚天屠龙记(第三卷)(纯文字新修版)

    《倚天屠龙记》以元朝末年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明教教主、武当弟子张无忌率领明教教众和江湖豪杰反抗元朝暴政的故事。不祥的屠龙刀使主人公少年张无忌幼失怙恃,身中玄冥毒掌,历尽江湖险恶、种种磨难,最终却造就他一身的绝世武功和慈悲心怀。他是统驭万千教众和武林豪杰的盟主,为救世人于水火可以慷慨赴死;他是优柔寡断的多情少年,面对深爱他的赵敏、周芷若和蛛儿,始终无法做出感情抉择。
  • 中老年菜谱(美食与保健)

    中老年菜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
  • 未央流年

    未央流年

    她是乱世之中颠沛流离的女子,一朝没入宫籍,原以为再也没有出头之日。然而乱世之中风云骤变,如果不想成为旁人垫脚的石子,就只能拔出利剑,守护自身。那一年杏花微雨,她含笑如春风拂柳,他青衣高冠,风姿卓越。然而岁月流年,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里,如何能人生若只如初见呢。
  • 喜欢你的巴斯光年

    喜欢你的巴斯光年

    “你是我那肮脏不堪的生活中照进的那一缕阳光。”“你是我这一生的信仰。”
  • 奥特曼的聊天群

    奥特曼的聊天群

    他,是一名教师。某天,他惊奇的发现:天啊,这是什么。爱迪奥特曼邀请你加入群聊。这个群,居然是个奥特聊天群,从初代到梦比优斯,中间几乎所有的奥特曼都在这个群聊当中。他还被人备注成了迪迦奥特曼。奥特曼是什么,怪兽又是什么?你跟我说负能量,宇宙大战,什么鬼,我居然是转生的迪迦?大阵中的怪兽一个个出逃都要我来收拾?可是我现在连变身都不会……那天起的七百年后,不仅封印大帝和诸多怪兽的大阵出现了裂痕,连保护地球的屏障也碎裂了。来自大阵和宇宙的威胁正在逼近这个美丽的星球,而现在只有迪迦,能够保护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