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风听见一种极其古怪的嗓音,不像人声,倒像是从效果器或是从一个极其劣质的音箱里传出的声音,严重失真到他根本听不出男声女声和说话人的大概年纪。
那截树枝在自己脑袋上轻轻点了一下,“明伦,这个孩子从哪儿来的?”
元风听出来了,这古怪嗓音属于“棉被人”,戴眼镜的瘦高个中年男人的名字叫明伦。
明伦:“不认识,本来就在这的。”
那截树枝突然拉起元风的左手,元风就像个木偶任他摆布,那失真的嗓音又响起,“他手背上怎么印着红宝印,是金台的人吗?”
明伦:“不是的,他们绝不会大半夜在树林里瞎转悠。”
元风心里有些迷惑,“金台”是什么?文奁里的这个章,和这个金台有关系吗?原来这个印章叫做“红宝印”。
他感觉那截树枝开始滑向自己头顶的中心,有一只枝头正好点在那儿,他感觉那个区域的头皮有点发麻,同时,自己胸前的花花此刻开始持续地发出温热,这股热量,瞬间笼罩了全身。
那截树枝从他脑袋上拿开了,“这孩子身上没有灵力,是个普通人,不要伤害他。”
明伦:“知道了。”
棉被人:“树林里怎么起雾了?”
明伦:“明天可能会起大风。”
元风听见那男人转身往松林气象站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远,渐渐没了声音。
又过了一会,元风第二层眼睑升了上去,他的身体控制力又回来了。
他一跃而起,抽出腰包里的折叠锤子,飞速往树林外追了出去。
他到了树林外边,路上什么活物也没有,他又跑上气象台观测站,在能他能看见山坡下亮着路灯的山路,一个人影也没见着。
这边只有这一条下山的道儿,这两个人怎么可能走得这么快?
他气急败坏地跑回树林,已经没心思去追究这两个鬼魅似的人物到底去了哪。他只觉得心里涌起一股几乎要没顶的失落,他从未有过如此刻骨的挫折感。
自己曾经以为依靠勤奋的锻炼加上花花的保护可以成长为超级英雄似的人物,没想到刚才被那个怪人一招制敌就动弹不得,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此刻树林内外的薄雾已经散尽了,他瘫坐在了草地上,第一次被击败的感觉无法言语,但真真切切。那块黑石头还静静地横在那儿,像是对他无声的嘲笑。
元风冲着它撒了一泡尿,转身下了山。
……
国庆长假后江玉昆回到家里住了两天。
一直以来,他总觉得亏欠家里人太多,尤其是对自己的宝贝女儿,这几年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她。他在家里帮江夏姥姥做完家务后,就去中学门口等江夏放学,再带她去沿河路步行街买了两身新衣服,还给姥姥和付文芳各挑了一双鞋。
只要在家,晚饭后他都要陪付文芳去白塔桥散步。他发现妻子对之前的手表礼物很满意,这多少让他心安了一些。关于基地的工作他不好说太多,只是告诉付文芳他的科研级别又升了一级,还有工资和奖金的变化。
关于北京出差的成果,他也只说了前一段的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绩,部里很满意,国庆前他们收到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研究计划”两个正式《立项通知》。
每次江玉昆回来都会抢着做家务,忙着和自己尽可能地做着各种汇报,让付文芳既幸福又无可奈何。但她明白这是丈夫关心这个家庭的一个温暖的方式,所以对他说到的任何内容都仔细倾听,决不追问。
但今天丈夫说到的两个批准立项通知让她大吃一惊。她好歹是科研人员的家属,她知道这两个称号分量有多重,单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从2005年到现在,全国已经批准的还不到10个!
她立刻和丈夫开了个玩笑:“玉昆,可以啊你们!这么看来你调整的那点工资和奖金也太少了!”
……
国庆期间,基地首先召开了一次全员大会,对两个国家级立项进行了通报,对“量天计划”的工作团队进行了表彰,部里和厅里的领导特意来到现场发言,并亲自给相关人员颁了奖,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对于长时间准备后成功达到实验目的的“量天计划”,基地各个团队需要总结的工作还很多。柯易洲和吴晓恩要参加的会议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先是江玉昆主持的“量天计划”部评结果通报和科研中心重新审定系统实验数据的几个相关科研会议;接着便是向龙浩主持的装备中心对实验设施试验期间运转情况的评估和总结会议。
会议之后,装备中心针对实验耗损统计立刻进行了细致的检测和局部整修,一批新的设备也由邻省军区的直升机运输大队空运到位。
常根林的工程中心和杜凯山的安保中心这两个部门会议也在国庆假期次序召开。虽然下一阶段的实验计划还没有明确,但须弥基地地下100米的保密轨道交通线路和地下600米实验室基站的建设计划年初就已经获得了立项批复并已经开始施工。
地下工程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设备密集,即便如此,工程风险也是不可控的,这让常根林这一年忙得不可开交。
这位老工程兵虽然年届中年,依然还是一副火爆脾气,会上和团队发起火来,吴晓恩都拉不住。不过大家都知道他是“刀子嘴豆腐心”,三天不发火才是怪事情。
安保中心的会议相对让柯易洲和吴晓恩省心一些,一是基地不仅拥有一个准步兵连级别的专属安保团队还配备了一个完整建制的特种兵中队,已经是“豪华配置”了,二是“量天计划”之前的两个月里,基地管理层和安保团队与主管军区已经开过两次高等级的会议,多次进行了基地全员的安保演习工作。
这次的会议集中于杜凯山对新入人员的定岗安排和培训计划以及下一阶段安保中心与境安局的工作对接问题。第二个议题出于保密原则,可以讨论的细节并不多。
10月11日早晨7点半,江玉昆准时回到了基地。
国庆之后,柯易洲和吴晓恩的主要工作就是和江玉昆,以及科研中心的两名副主任李勇毅和孙斯妤一起制定准备上报的下一阶段的实验计划。
这是一项程序繁杂、工作量巨大的工作,而且很多实验目标和工作节点并不是基地的科研团队可以决定的。
虽然基地下一阶段的实验计划还没有明确,但是从柯易洲和吴晓恩到江玉昆领衔的基地科研中心团队都很清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集中于从单秘子多自由度的秘子隐形传态与空天多地信息传输迈向多秘子层面。
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寻找控制多秘子纠缠和干涉度量的成熟方法,为“昆仑1号”秘子加速器和“精灵”秘子分离系统的升级版本研发、适配高稳定度的多秘子多自由度干涉仪,争取尽快实现不同自由度秘子态之间的确定性和高效率的相干转换。
又是一片无垠的未知世界展现在基地科研团队的面前,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是新的“世界纪录”。
……
10月13日,在省城一处公园的人工湖边,“910”一案后续侦破非正式工作小组完成了第三次通气会。万海峰、陈亮和连志鹏,这三个在“谜题”堆里打滚的男人分享了几个消息,之后又留下了一堆难题。
首先是万海峰向陈亮汇报他从一位认识的老大爷那打听到了离山深处的吴公峡曾经出现过新鲜“吊灯金蘑”的事情。他准备在合适的时候亲自跑一趟,就算希望渺茫也值得试一试。对这个消息,陈亮和连志鹏都很欣喜,一致鼓励万海峰在没有行动经费的前提下争取尽快成功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接下来陈亮分享的一则消息让他们的表情又暗沉了下来。
韩青已于10月7日死亡,死因就是内脏衰竭和由此引起的身体多系统并发症。三人为此沉默了很久,他们都知道韩青的死因充满了各种无法揭开的谜团。
这个神秘组织对韩青的“处决”完全发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但他们却查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线索,这是对手嚣张的挑衅,也是他们职业生涯里蒙受的一场奇耻大辱!
接下来陈亮提到的事情又燃起了他们心底的希望。在韩青最后一次的身体检查中,医生发现在他的胃里发现一个奇怪的阴影。
征得韩青弟弟的书面同意后,医生从韩青的尸体里取出了这件东西,它现在就装在陈亮手上的证据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