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表翀的自述,马进久久无语,他佩服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受这么大的伤害,竟然放弃索赔。在医院过道内,他开始回忆这一个星期以来发生的事情。
一个星期之前:
镇文化站有人报料,刘楼村发生了一起恶性使人致残的案子。台长交待了几句后,马进与同事小何二话没说收拾东西立马前往。
一路上尘土飞扬,汽车不时的抖动,让人作呕。
到了目的地,远远的就能看到很多人在围观,走近时,啊!马进惊呼,一块塑料薄膜搭成的沥水棚下,一位年轻人伸展着四肢,已奄奄一息。肿胀的肢节上不时地有蚊蝇飞来飞去!
马进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与激动,一股轻飘飘昏沉沉的感觉袭上心头。这种惨象,这种现象,怎能不让人痛心!相信每个有血性的男儿看到这种场面,都会震颤,都会为这种灭绝人性的残忍手段而惊呼!一改昨日在心中巳定型的:总的对社会的认识,重生出一种对现实的最清醒的看待,灵魂得到猥亵,存在于骨子里的那种清纯,还有吗?
袁翀的喉咙里发出“嘶嘶”声响。满头的白发中卷裹着许多辗碎的麦秸!
小何的说话声,把马进从幻境中拉回来。基于这种情况,只有上档次的医院才能合理治疗受害者的伤,只有回去报告,才能做下一步的安排。
我们商量后掏出了所有的钱,找人去请了就近的村医为伤者初步清理创口。为袁翀打吊瓶这样可以避免菌血症的发生防止病毒威胁生命!
马进在回去的路上,一句话也没有。一直到单位,他的背都是凉冰冰的。
当天晚上,袁翀的现场录像在市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放出来:播音员那充满深情而又激动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电视机前的观众,咨询募捐与慰问电话不断打来。要求严惩凶手,合理的安排袁翀今后的生活。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感动着每一位同事。我和同事们的眼眶湿润了,确定用更大的决心,来换取更多人性的觉醒。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爱心,多一份光明,多一份贡献!
同仁报刊第二天也做出了响应。《北方周刊》,率先发出了评点,在头版头条打出<《社会需要安定,人民需要安宁,如此暴力,怎能安抚民心》的评论员文章。之后,《黄河周末》、《豫鲁皖快报》等多家报刊也转登了关于袁翀的照片和记述文字。一时间,中原大地人心沸腾,都关心着袁翀的近况。街头零售报刊,挤满了人,争先竞买当日的报纸,一时间洛阳纸贵。由五角变成一元,一元变成两元。两元变成四元。而排队的人由报亭开始一直排到一里开外。“这是创世纪记录啊!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如此现象,一位老人捋着胡须说。
上午马进带着红十字会会员,民政部门的同志和医院的创伤科专家赶到刘楼村后九里湾路东的草垛时,只见那张构成沥水棚的塑料纸在一阵阵风的吹拂下“咣当咣当呼吃吃”响,压的很结实的麦秸铺上却不见了袁翀。
我们找到村部会议室。里面有一位很有派头的中年人告诉我们:听说昨天下午还有很多人看到他,今天早晨吃了饭到那里去转了一下,也是没有看到人。他也不知怎么回事,周围的人也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