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丈夫就那么天天推着木推车,开心地看着车上的老婆和孩子,任劳任怨,无限满足。
有时,遇到不平的道路,稍微一颠簸,木推车就会东倒西歪地翻过去。虽然男人直着脖子拼命拉,但是还是摔个人仰马翻。但是令人感动的是,每次女人抱着孩子坐在地上时,男人都望着母子俩大笑,女人一边咒骂着一边跟着笑。然后,一家三口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尘土,扶起推车继续赶路。
木推车上的蛤蜊向人们传递着这家人的信息,
男人是捕鱼郎,女人贩卖蛤蜊。他们每天快快乐乐地出海,然后跟着夕阳一起回家。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激时,他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感动。就像故事中的这对平凡的夫妇,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对自己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珍惜。这都来自于他们对生命的感激。
那么,如果我们还不是特别地穷困潦倒,如果我们还有健全的四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生命充满感激呢?
生活中,人总是在追求最大的幸福,具体地说,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然而,太多的时候,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王子和公主的浪漫和幸福只是写在童话里的,那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大部分人误以为金钱是幸福的象征。也许你正羡慕着别人的洋房、洋车以及手里大把大把的钞票。但太多的例子证明,钱并不能使人感到最大程度的幸福。你可以用钱买来舒适的床铺,但买不来良好的睡眠。可以用钱买来高档的化妆品,但买不来美丽。可以用钱买来漂亮的房子,但买不来幸福的家。可以用钱买来昂贵的保健品,但买不来健康。
因此,你无法用金钱买来幸福,幸福不是写在你脸上的,而是自己从心底感觉到的。
有人曾说过:”人之所以幸福,是他的心灵感到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它是家庭餐桌上的欢歌笑语;是你生病时,亲友一句亲切的问候和祝福;是花前月下情人的牵手漫步;是和心爱的人白头到老。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就藏匿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是生活点点滴滴的汇聚。因此,每个人如果都知道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使我们拥有幸福、希望、勇气和力量的话,就应该努力地将生命中的一点一滴珍藏心间。
6.不在无聊中沉醉,让生活充实起来
时光是构成人生的重要元素,百年人生无非也就三万多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倒计时,浪费一天的光阴,就是残害三万分之一的生命。虚度光阴无异于慢性自杀。能真正把握时间、调配光阴的人,才不会亏待自己的生命,无怨无悔每一天。
伊庵权禅师是一位刻苦修炼、严于律己的高僧,他惜时如金、每日三省,每到傍晚十分总是感怀时光、泪流满面。新来的弟子不了解情况,就关切地问他为什么哭泣,他忧伤而惭愧地说:”今天我又混混沌沌、碌碌无为地度过了,不知明天能不能有所长进、有所作为。“鲁南青山寺的禅师在早年就给自己规定每天诵读经文三百句、背诵古诗四句、写作古体诗四句,写作的时候要用毛笔写正楷,以便练习书法,陶冶情操;每天他都在清晨和晚上各练习半小时的拳脚,上下石阶二百级,风雨无阻、从不懈怠……即便到了80岁高龄,仍然耳不聋,眼不花,鹤发童颜。
与以上两位禅师相比,我们不得不自惭形秽:有多少时光被我们浪费掉?每天不是在空虚中浑浑噩噩,就是在无聊中怨天尤人。大部分的精力和心情都被空虚和无聊感充斥着,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当然越来越少。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感到无聊不是因为工作或环境,而是因为毫无热情的心态。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做什么都觉得枯燥乏味,总想做些新颖的工作。无聊的人如饥似渴地寻新求异,为的是让生活更加充实。
我们不能用寻求刺激和寻欢作乐的方式乞求好运,利用外部刺激摆脱无聊很快就会令人生厌。生活中的空虚只能用感兴趣的事物来填补,只能用培育热情的方式来填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免受无聊的干扰。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有效的告诫,甚至百无聊赖的人也可以拥有不期而至的机遇。
当机遇来临时自己是否心生倦意,是否感到无聊?就像我们在筋疲力尽时会自言自语:”我太累了,现在不想考虑这个问题,等头脑清醒后再说。“所以,当我们感到厌倦和无聊时,必须承认这一点,必须控制自己然后才能对影响运气的重大机遇作出判断。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人长吁短叹:虽然工作、学习都很紧张,但依然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内心十分寂寞。空虚心态往往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一是胸无大志。二是目标不切实际,使自己因难以实现目标而失去动力。因此,摆脱空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活目标,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充实生活内容。
当一个人失意或徘徊时,特别需要有人给以力量和支持,予以同情和理解。只有获得社会支持,才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
读书是填补空虚的良方。读书能使人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使人从寂寞与空虚中解脱出来。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生活也就越充实。
劳动是摆脱空虚的极好措施。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
当某一种目标受到阻碍难以实现时,不妨进行目标转移,例如从学习或工作以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绘画、书法、打球等),使心情平静下来。
当一个人有了新的乐趣之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完成生活内容的调整,并从空虚状态中解脱出来,迎接丰富多彩的新生活。友谊所衍生的归属感和团结精神让我们感到被信任和充实,让我们充满幸福感。专注于某一项活动能够刺激人体内特有的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它能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工作能发掘人的潜能,让人感到被需要和责任,这给予人充实感。
有理想的人总是不断地为自己树立一些目标。通常我们会重视短期目标而轻视长期目标,而长期目标的实现更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
通常人们只有通过快乐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够拥有轻松的心情,但是乐观的人从来不会让自己的生活空虚和无聊。乐观的人总能为自己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动力,不会因困难而感到沮丧。
想要生活充实起来,就要做到规律地生活。只有精神空虚和无聊的人,生活才会弄得一团糟,头脑混沌不堪,整天无所事事。而为生活忙碌着的人们,会将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7.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机遇一直存在着,只需要我们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一颗敏锐的心,还有勤劳、敢于探索的品质。
在一个画室里,一个青年贴在众神的雕塑面前。他指着一尊塑像好奇地问道:”这个叫什么名字?“那尊塑像的脸皮被头发遮住了,在它的脚上还生有一对翅膀。雕塑家回答:”机会之神。“”那为什么它的脸藏了起来呢?“年轻人又问道。”因为在它走近人们时,人们却很少能够看见它。“”那它为什么脚上还生着翅膀呢?“青年又追问道。”因为它会很快就飞走,一旦飞走了,人们就再也不会看见它了。“雕塑家答道。小故事阐明了这样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抱怨自己没有交好运,总是没有机会。其实并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出现机遇,而是当机遇出现时,我们没有好好把握。机会就像水里游的鱼,你不要拿着钓鱼竿在那里等待它们主动上钩,而要积极地去观察,去捕捉。我们常说,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机遇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我们及时地把握。
有些人不是没有成功立业的机遇,只因不善抓机遇,所以最终错失良机。这样的人在性格上往往缺乏主见,优柔寡断。即使遇到任何一点小事,也总是寄希望于他人,渴望获得别人的扶持,面对问题习惯找亲友、邻人商量。当众人的意见难以统一,加上自己摇摆不定,机遇就在反复不断的思考中溜走了。如果不改变这种没有主见、多疑等性格问题,那么即使给这种人成功的机遇,他们也永远不会成功。
因此,我们要想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先具有当机立断的能力。如果能在机遇来临之前就能识别它,在它消逝之前就果断采取行动占有它,这样机遇之神就会来到你的面前。
当机立断,将它抓获,以免转瞬即逝,或是日久生变。看来,握住机遇,眼力和勇气是不可缺少的。
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机会可能随时轻轻地从你的门前经过,它不会跑过来说”你好“,它只是告诉你”站起来,向前走“。不要等待机会去敲开你的门,因为门闩在你自己这一面。
很多的机会好像蒙尘的珍珠,让人无法一眼看清它华丽珍贵的本质。要学会为机会拭去障眼的灰尘,不要总是为自己找借口。
爱情需要机遇,人生也需要机遇,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让生命辉煌,的确需要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的人能提早发现机遇,而大多数人往往会等到机遇错过时,才幡然醒悟。俗话说,快一步,就领先一路。早发现机遇,早计划、早付诸行动,就能把握机遇。
机遇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机会是人生转折的岔路口,也是成功的导火索,一定要当机立断,把它抓住,否则失去便不会再来。
在短暂的一生中,机会能够出现的次数是少之有少。抓住机遇,你的生命就会柳暗花明,错过机遇,只能是追悔莫及。
如何才能抓住机遇,不让自己的生命留下悔恨呢?事实上,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机遇一直存在着,只需要我们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一颗敏锐的心,还有勤劳、敢于探索的品质。当我们确立了人生目标后,真正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小的机遇往往是伟大的开始,那些我们熟视无睹的事情,看似偶然,可能就蕴藏着真正的机遇。记住,几乎任何一件事都会创造出一种机遇。
8.提醒自己,从今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