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4000000020

第20章 中药 方剂基本理论

中药是运用中医理论说明其作用机理,并防治疾病的药物。它以天然药物为主要来源,包括植物药(因应用最广泛,故历代将药学称为“本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我国疆域辽阔,中药材资源种类繁多,目前有记载的药材达8000余种。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中药、方剂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药性能

中医认为,药物针对疾病的基本情况,发挥其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从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离不开其偏性——即药物性能的作用。中药的性能指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等。

(一)性味

1.四气四气是指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气之说首见于《本经》,宋代寇宗爽为了避免与药物的香臭之气相混淆,主张将“四气”改为“四性”,故四气又称“四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寒凉属阴,温热属阳。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正如徐灵胎所言:“同一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药,而石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同。”此外,还有一些偏性不明显的平性药,如党参、山药等,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

四气以用药反应为依据,反映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本经》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一般来讲,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心开窍等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如石膏、生地、冰片等;具有温里散寒、温经通络、补肾壮阳等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如附子、肉桂、鹿茸等。

2.五味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发现药物的滋味除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外(如乌梅味酸、黄连味苦、甘草味甘、生姜味辛、昆布味咸等),与功效之间亦有着密切的联系。《素问·藏气法时论》最早概括了滋味与功能的关系,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后世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挥,使之日臻完善。《本草备要》记载:“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结合前人的论述和用药经验,分述如下: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的药物多酸,如五味子、乌梅、罂粟壳、山茱萸等。常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脱肛、遗精带下等证。

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泻下、祛湿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的药物多苦,如黄连、大黄、苦参等,常用于实热证、实证便秘、湿证等。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气血、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的药物多甘,如人参、熟地、甘草、饴糖等,适用于虚证、拘急痛证等。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等作用。如麻黄、陈皮、当归、石菖蒲等,适用于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风寒痹证、闭证神昏等。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腑、平肝潜阳等作用,如牡蛎、海藻、芒硝等,多用于瘰疬、症瘕、肝阳上亢、大便燥结等。

(二)归经

归,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表示药物在机体作用的部位。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如苏子、杏仁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青皮、香附可治胁痛,胁痛是肝经之疾病,故归肝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归经以药物的治疗作用为重要依据,从而为临床辨证选药提供依据。然应用归经学说时必须与药物的性味、升降浮沉相结合,才能得心应手。根据归经理论,某些除了对本经病证具有治疗作用外,还能将不归本经的药物引归到本经而发挥其治疗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成为引经药。

(三)升降浮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和浊阴有规律地升降出入,则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由于“阴阳反作”及气机升降出入紊乱,常常表现在向上,如呕吐、气逆;向下,如泻利、崩漏、脏器下垂;向外,如阳气浮越而发热、自汗、盗汗;向内,如表邪不解、疹毒内攻等病势趋向。治疗这些病证,选药遵循“顺其病位,逆其病势”的原则,以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使之归于平和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散发,沉是泻利。升和降,浮和沉是相对的,升浮属阳,沉降属阴。药物的升降浮沉与性味、质地、炮制、配伍等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辛甘、温热的药物多主升、浮,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如麻黄、桂枝、升麻、柴胡、羌活、苏合香、麝香等;苦咸、寒凉的药物多主沉、降,具有清热泻下、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如大黄、芒硝、甘遂、磁石、石朱砂、龙骨、牡蛎、枳实、杏仁、苏子等。从质地来看,一般花、叶、皮、枝等质轻者,大多升浮,如菊花、荷叶、桔梗、桂枝等;种子、果食、矿石、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牡蛎等。某些药也有特殊性,有“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之说。炮制和配伍也可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酒炒升,姜炒散,醋炒收,盐炒下行;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如《伤寒论》五苓散中之桂枝,随沉降药而作用于下;《证治准绳》牛蒡汤中之大黄随大队升浮药而作用于上。

升降浮沉是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上、在表之证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如伤寒初起之表证,用麻黄、桂枝发表;在下、在里之证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实热便秘,用大黄、枳实攻下;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之头痛,用石决明、牡蛎潜降;病势陷下者,宜升而不宜降,如久泻脱肛以及妇女子宫脱垂,用人参、黄芪、升麻、柴胡等。肝阳上逆而引起的头痛,若用升散药物治疗,则肝阳上升无节制,可以引起痉挛之证。脾阳下陷的久泻若用泄降药,则造成中气更为下陷,必导致洞泻不禁。

(四)毒副反应

在本草文献中,毒有四个意义:一指药物的总称,如《景岳全书》云“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称为毒药”;二指药物的偏性,如《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以气味之有偏也”;三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和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四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常说的中药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和特殊毒性,同时还包括了中药的副作用即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副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临证安全用药,应尽量注意避免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等引起毒副反应的常见原因。

二、中药配伍

配伍是指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中药配伍讲究“七情和合”,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因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独参汤只用人参一味煎取浓汁,专补元气,救阴以挽阳;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除单行外,余均是药物的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

1.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2.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3.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故此两种药畏生姜。

知识链接:

《药性赋》中载有“十九畏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烈性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5.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但应注意向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种功效全部相恶。

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知识链接:

《药性赋》中载有“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沙参、苦参、丹参等诸参及细辛、白芍反藜芦等。

中药的配伍决不是药物之间的简单相加,配伍用药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在以上配伍关系中,相须、相使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相恶因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注意;相畏、相杀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应避免配伍使用。

三、方剂制方

中药配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药学中的配伍,即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二是指在方剂学中的配伍,即药物按“君、臣、佐、使”的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比例,制成适当剂型。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剂量的药物配伍而成,是药物配伍的发展,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药物通过配伍,能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及预防药物中毒,集中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

(一)组方原则

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比较完整的组方理论,即方剂的组成原则可概括为“君、臣、佐、使”四个字。一个疗效确实的方剂,必须是针对性强,组方严谨、方义明确、重点突出、少而精悍。现将“君、臣、佐、使”的含义分述如下:

1.君药又称主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其药味较少,药量根据药力相对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

2.臣药亦称辅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意义有三:佐助——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治疗兼证、次要症状;佐制——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适用于君、臣药有毒性或药性太偏;反佐——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意义有二:引经——能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以发挥作用;调和——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在组方体例上,君药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比较复杂,亦可用至二味,但君药不宜过多,多则药力分散,而且互相牵制,影响疗效。臣药可多于君药,佐药常常多于臣药,而使药则一二味足矣。在每一首方剂中不一定每种意义的臣、佐、使药都具备,也不一定每味药只任一职。

例如,一病人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其辨证是外感风寒表虚证,选用桂枝汤治疗。方中桂枝为君,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达调和营卫之效,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肌,且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益气补中,又滋脾生津。姜、枣相合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并为佐。炙甘草既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又为使药,调和诸药。方虽仅五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共凑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用。

(二)组成变化

方剂的组成应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但亦应有极大的灵活性。在选方用药时,须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与季节、气候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而灵活运用,务使切合实际病情,以达到预期效果。

1.药味加减变化方剂中的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使方中药物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并由此导致方剂功用的改变。但必须指出,在此所指的药味增减的变化,是指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即我们常说的“随证加减”。

例如,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效之桂枝汤,该方由桂、芍、姜、枣、草五味药组成,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头痛、身热、汗出、恶风等症。若在此症候基础上,兼有宿疾喘息,则可加入厚朴以下气除满、杏仁降逆平喘(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若在此症候基础上,因风邪阻滞太阳经脉,以致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而见项背强几几者,可加葛根解肌舒筋(桂枝加葛根汤)。

因此,在选用成方加减时,一定要注意所治病证的病机、主证都与原方基本相符,否则是不相宜的。

2.药量增减变化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某些方剂中用量比例的变化会改变方剂的配伍关系,从而可能改变该方功用和主治症候的主要方面。例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均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组成。但小承气汤主治热实互结在胃肠之阳明腑实轻证,治当轻下热结,所以用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厚朴三物汤主治气闭不通而致大便秘结、腹满而痛,治当下气通便,所以用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两方相比,厚朴用量之比为1:4.大黄用量虽同,但小承气汤煎分两次,厚朴三物汤分三次,每次实际服量也有差别,故两方在功用和主治的主要方面有所不同。

从以上举例来看,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的主治、症候、病机均不同。由此可知,药量的增加或减少,方剂随着组成、配伍关系的改变而功用、主治发生改变。

3.剂型变化中药制剂种类较多,各有特点。剂型变化是指药味、药量不变,只更换服用剂型的一种变化形式。如抵当汤与抵当丸,前者用汤剂,主治下焦蓄血之重证,其人发狂或如狂,少腹鞕满,小便自利;后者用丸剂,主治下焦蓄血之轻证,只见身热,少腹满,小便自利。又如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用量完全相同,前者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或病后喜唾;后者服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症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攻心。前者虚寒较轻,病势较缓,取丸以缓治;后者虚寒较重,病势较急,取汤以速治。

四、方剂剂型

将处方按照医疗需要或药物特点制成一定大小和不同规格的制剂,称为剂型。剂型历史悠久,早在《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的记载,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现代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利用新的制药设备和工艺,又研制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更符合药物的特性和临床的需要。现将常用剂型分传统剂型与现代新剂型两类,简介如下:

(一)传统剂型

1.汤剂将药物饮片用清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透后,再用适当火候煎煮一定时间,待汤成后,去渣取汁饮服,称为汤剂。其特点是吸收较快,能迅速发挥药效,便于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能全面照顾到不同病人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既可以内服,又可外用,临床运用最广泛。不足之处是服用量大,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丧失,煎煮费时而不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口感较苦,亦不便于携带等。

2.散剂将配好的方药晒干或焙干后,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即成。根据其用途,分内服、外用两种。内服散剂制作简便,节省药材,不易变质,虽较汤剂吸收慢,但较丸剂吸收快;外用散剂一般作为外敷,用量少,可直接用于体表、官窍等患病部位。

3.丸剂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作为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其特点是吸收较慢,但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与服用。“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但也有取峻药缓治而制成丸剂,如抵当丸;或因方剂中含较多芳香走窜之物,不宜入汤剂煎煮而制成丸剂,如安宫牛黄丸,则多用于急救。

4.膏剂将药物煎熬去渣浓缩成半固体;或将药材用适宜的溶媒浸出有效成分,去除溶媒,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即成膏膏剂。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一般具滋润补益作用,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主要用于慢性虚弱患者,如益母草膏。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软膏具有一定的黏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溶化,药物慢慢吸收,适用于外科疮疡疗肿,烧烫伤;硬膏又称“薄贴”,用时加温摊涂在布或纸上,软化后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可治全身和局部的疾病。如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痛,腹痛等,可用狗皮膏。

5.丹剂多指用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加热升华而成的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化合制剂,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临床上把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剂,亦称之为丹。丹剂没有固定剂型,可为散、丸,亦可为块、锭等。

6.酒剂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物,或加温隔水炖同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又称“药酒”,古称“酒醴”。内服酒剂有活血通络,补虚的作用。如参茸药酒、五加皮酒;外用酒剂有祛风活血、消肿止痛作用,如风湿药酒。

7.条剂又称“药捻”,将药物细粉用桑皮纸粘药后搓捻成细条,或将桑皮纸捻成细条再黏着药粉而成。用时插入疮口或瘘管内,能化腐拔毒,生肌收口。如红升丹药条。

8.线剂又称“药线”,将丝线或棉线置药液中浸煮,经干燥制成的外用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瘘管、痔疮,通过所含药物的轻度腐蚀作用和药线的机械紧扎作用,使其引流通畅或萎缩、脱落。

(二)现代新剂型

1.针剂即注射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的一种制剂,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不受消化系统影响的特点。对于神志不清,难于口服用药的病人尤为适宜。如清开灵注射液、生脉饮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2.片剂片剂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圆片状的剂型。用量准确,体积小,可包糖衣、肠溶衣,使之易于服用或定位崩解,如复方丹参片、胆宁片、首乌片。

3.冲剂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或块状制剂,用时以开水冲服。作用迅速,味道好,体积小,服用方便。如板蓝根冲剂、感冒退热冲剂。

4.口服液提取,经精制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该制剂具有剂量少、吸收快、服用方便、口感好等特点。尤其是保健与滋补性口服液日益增多,如人参蜂王浆口服液、杞菊地黄口服液等。

5.气雾剂系指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在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形式喷出的液体制剂。如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效的复方丹参气雾剂临床疗效显著。

同类推荐
  • 刘慈欣经典

    刘慈欣经典

    本书收录刘慈欣的中短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带上她的眼睛》《朝闻道》《思想者》《中国太阳》等,既有强大的叙事力和绚丽的想象力,也有宏大的架构与深刻的思辨,集中呈现了刘慈欣的科幻风格。同时,由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欣荣老师,从审美、阅读和写作等角度对各篇进行详细导读,使本书更适合课堂内外阅读使用。
  • 交通常识悦读

    交通常识悦读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危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痛惜和震惊。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书为中小学生普及一些交通方面的常识,让小读者们更好的了解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以及常识!
  • 学霸兴趣学习法

    学霸兴趣学习法

    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兴趣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理科学习能力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理科学习能力的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
  •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三国演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三国演义(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开山之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故事起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终于王濬平吴,描述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通过诸多战争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政治智慧。
热门推荐
  • 魔法师之异界纵横

    魔法师之异界纵横

    杨晨在玩DNF时意外穿越到异世界,发现自己拥有了男魔法师的能力!同时掌握冰、火、光、暗四大元素是怎样的感觉?万物冰封的刹那是否可以称之为真正的永恒?血液里蕴含着的原始力量、异次元中的神秘呼唤、还有那自由的风!听,那是预言的声音……
  • 韦尔奇行动指南

    韦尔奇行动指南

    本书对韦尔奇的核心领导理念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卓越领导的24项法则,并指出各理念的要点,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本书将行动指南作为全书的重心,在阐述每一个韦尔奇的核心理念时,作者根据自身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结合韦尔奇的亲身经历,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行动指南思路清晰,类似于管理工具箱,通过行动指南,读者可以在企业内对韦尔奇的领导理念进行实际运作。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经理人以及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
  • 蜀山剑侠传(第一卷)

    蜀山剑侠传(第一卷)

    还珠楼主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他的一生,历经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其作品多达1700万字。他的小说,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融合侠义和武术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发挥,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宏大气魄。本社经过精心策划与制作,规模推出《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还珠楼主卷》,《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的重要代表之一。
  • 异界之灭天

    异界之灭天

    遗落国度的王族遗孤,一步步走向强者,成立年兽帝国,创造历史神话!
  • 静凝集

    静凝集

    青春里的一些想法,以诗的形式,构成了这本杂记集。愿它能给你带来不同的感悟,我们一起成长!
  • 我的女主不够美

    我的女主不够美

    懵然不知的她,忽然来到了一个跟她原来世界相反的地方,她不再被家人压榨,做上了恣意妄为的大小姐,没自信的她,在那个世界简直是狂妄之极,而那个她原来世界里的大明星居然还成了她的贴身管家。她是传说中怼天怼地的国民女王,她的微博是网民的吃瓜福地,评论上却是骂声一片,可是她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的爱情变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佳话。当危机再次来临时,她不知道怎么,又回去了……
  • 多余

    多余

    尽管没有爸妈待见,我还是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一天比一天硬实起来。在我还没断奶的时候,我妈刘小霞跟我爸李二牛就已经闹到非离婚不可的地步了。我身上有一个大我四岁的哥哥。最后,哥哥跟着妈妈走了,我随了奶奶。奶奶疼我,每天拿小铁锅熬大米稀粥喂养我。奶奶的眼睛得了白内障以后,视力几近失明,连衣服都搓不干净了,做饭的时候,米里边经常裹着沙粒子,她也挑不出来,就和米一块儿下锅煮了。有一回,我喝粥的时候不小心咬到了一粒大沙子,硌掉了我两颗小门牙,导致我好长一段时间说话直漏风。慢慢地,我学会走路了,就经常跑到街上去玩儿,和村头的野小子们一块撒尿和泥,摔泡泡。
  •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刘子光做保安的父亲在值班时被流氓打成重伤,于是他顶替父亲,成为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他有一双所向披靡的铁拳,这注定他要生活在风头浪尖。他单枪匹马击退了来小区滋事的不良分子团伙,却被物业公司老总当成了眼中钉。
  • 思惟略要法

    思惟略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视世界里的魔法师

    影视世界里的魔法师

    ( ̄^ ̄):其实一开始,在知道我是穿越到哈利波特里的时候我是拒绝来着~Σ(っ°Д°;)っ:后来呢?Σ(°△°|||)︴:后来?(⊙?⊙):是啊,后来?(*^▽^*):呵,真香!总之,这是一个在诸界旅游的魔法师的故事,或者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同人来看~注:第一个世界当然是哈利波特啦,当然也可能掺杂了其他世界的元素,后面的世界再说o(*^@^*)o总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 ̄)︿请从序章开始~(^з^)-☆ 另外,欢迎加入卡尔的宴会厅,号码:52235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