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200000027

第27章 自我嘲弄比自我美化好——现场气氛的创造和心理距离的调控(1)

一、创造现场情感交流气氛

幽默需要一种气氛,或者叫语境。没有那种气氛,哪怕再有趣的话人们也笑不起来。气氛的形成,取决于双方情感沟通。氛围饱和了,心有灵犀了,一点就通了;一旦僵硬了,再点也不通,幽默可能变成别扭,造成伤害。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宴会,我到另一桌去祝酒,那个桌上女孩子比较多,我想幽默一下,就对桌上一位男同事说:“很荣幸我一下就找到你,哪里女孩子多,哪里就可以找到阁下。”大家哈哈一笑,可事后这位男同事却跑到了家里,很严肃地向我提意见说:“你怎么把我往死里整,我是那种好色之徒吗?”我狼狈不堪,只好向他道歉:“都是我不好,对不起。”事情过去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位同事对我不但很妒忌,而且有误解。他还有一个追求女学生的故事,是很见不得人的,因为他是一个有妇之夫。他以为我知道了,但我却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我是不会和他开这样的玩笑的。这次的失败说明,“幽默”错了对象,也不是时候,不但未能沟通双方心灵,反而造成了长期的隔阂。在这种情况下,心灵渠道已经堵塞,以后做什么理性的解释也是白搭,唯一的办法,就是以道歉表示自己认输,承认幽默的失败。

幽默要看对象,看场合。不但有妒忌意识的不成,就是没有妒忌意识的,如果智商、情商不足,感情交流达不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程度也不成。即使心灵有沟通的可能,还要看现场的气氛是否达到了融洽的程度。当然,高明的幽默家在氛围还没有饱和的时候,可以创造气氛。

关键在于用什么具体的办法才有效。

最主要的是利用现场信息即兴调笑。由于现场条件是双方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故最容易沟通双方的感觉——心灵渠道。不论交谈还是演讲,不但要传达思想,而且要沟通感觉。这种沟通和一般的书面阅读不同,文字对人的刺激是平面的,而演讲所发出的信息是全方位的,不但有文字语言,而且有肢体语言,此外还有会场上听众的情绪和反馈。所有这一切,都不仅仅是演讲者能够感觉到,而且听讲者也能感觉到。双方有共同感觉得到的东西就比较便于沟通。

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看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演讲的报道。他很善于利用现场即兴调笑。有一次他正在演说,原来昏暗的天气突然开朗,金色的阳光从窗口射了进来,他离开了演讲稿说:“看来上帝对我们的信念很有同感,他慷慨地用灿烂的阳光为我们的大会献礼。”这是一般的现场发挥,所发挥的内容不涉及演讲者,所以现场效果有限。一旦涉及演讲者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这使演讲更具有交流感,使听者产生强烈共鸣。

有一次,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演讲比赛,一位女同学抽签抽到最后一号,等她上台时,听众已经开始有点分心了,秩序有点乱,这对于她是很不利的。但这个女同学很镇静,她即兴发挥说:“我抽到了最后一号,看来上帝注定要让我后来居上。”她说完听众就会心地笑出声来了。表面上只是把“最后一号”和自己联系了起来,实际上她关于“最后一号”的超越常规的逻辑,触动了听众的视听。听众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逻辑错位,更没有想到演讲者会给自己打气,于是便笑了。一笑就说明感觉相通了,气氛就创造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演讲要有幽默感,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表现个性化的机智和诙谐;用最大的努力把你特有的观感提炼出来,最忌把流行的观念、套话拿出来重新炒一次冷饭。

所谓现场感就是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每一句话都是讲给那些带着不同的思想情绪,怀着不同的关切度的听众听的。他们都很可爱,除了一点,那就是:随时随地可能走神、开小差。要知道,那些听众表面上以同样的姿势在洗耳恭听,实际上,许多人还沉浸在来会场之前的影响着他们命运的不同事情中,他们有各不相同的焦虑、得意、愤怒或是悲伤,这些东西还在主宰着,或者说骚扰着他们的心绪,会酿成三心二意的趋向,而演讲却要求听众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如果对现场气氛不加以控制,就可能会对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之间的共鸣和交流产生消极影响。演讲者必须在最短的期间内,把听众这种三心二意的非现场感消灭掉。你凭什么去改变他们呢?凭的是幽默。你必须从共同的现场感觉焦点中,发挥出有趣的道理来。如果没有趣味,没有幽默感,要想把听众调动起来,就要依赖会场的纪律,这难免会使他们产生被强制之感。但是幽默感却可能让他们感觉不到强制,舒舒服服地被你俘虏,这就要求你的语言和动作要好玩,要有趣,要意味深长。福建省2001年大学生演讲比赛中,福建师大中文系的卢佳音获得了第一名,她的演讲题是《假如没有改革开放》,本来准备的开头是: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刚才上台的18位演讲选手当中,穿着14种款式的衣服,10种颜色,9种发型,除了性别一如既往的只有两种之外,我们的色彩变得丰富了,选择变得多元了。这就是改革带给我们的真真切切的变化。可是假如没有改革呢,这些丰富的色彩就将退出今天的画面,而大家呢,则不分男女统一着装,先背毛主席语录,再喊政治口号,想想吧,这样的日子多么枯燥。

但是,到了临场,她觉得这样引起共鸣的力度还不够,就临时把稿子改动了一下:

谢谢大家的掌声。我分析了一下,掌声这么热烈,有三个原因——一是,我是师大的学生,鼓掌的都是我的拉拉队;二是,大家都听累了,累坏了,精疲力竭,终于是最后一名选手上台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三是,我今天穿的还算漂亮。我之所以这样穿着打扮站在这里,实际上是改革的功劳。

她一说听众就笑了。听众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现场共鸣、幽默感,并不一定要有充分的道理,有时来一点非理性的语言更能产生一点自我调侃的幽默感。有一位演讲比赛的参赛者,抽签抽到了第一个上台,这对她很不利,于是她就离开早已准备好了的讲稿,即兴发挥了一下:

很不幸,今天,我抽到了第一个上台,碰巧上次参加系里的比赛,抽签的结果也是我第一个上台。看来上帝执意要让我做先行者、牺牲者。如果我能把教训留给后来的同学们,让他们发挥得更好的话,我的牺牲无怨无悔,下面的同学发挥得越是超过我,我就越感到欣慰。

她这么一说,台下马上就报之以热烈的掌声。自发的掌声更是心理距离消失、情绪汇合的表现。即兴发挥的幽默,能造成一种现场沟通,其力量远远比脱离现场的、事先准备好的、美丽的言词要强大得多。为了充分调动听众的注意力,你的话不能空泛,你发出的信息,要有一点想象的刺激力。会心的笑缩短了心灵之间的距离。不论是在演讲时,还是在日常交谈时,只要你把对方逗得会心一笑,人们之间的感觉就相通了,心就接近了。幽默的妙处就在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诗化不如丑化

一般人在演讲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倾向于用诗的语言来美化自己,其实这并不是好办法,有时诗化不如丑化。一般来说,过分夸张的书面化的美丽词句不一定能缩短心理距离,反而可能会阻塞感觉交流的渠道,扩大心理距离。这对于演讲者实乃大忌。

演讲与写文章不同,它不但传达思想,而且沟通感觉;听众和读者不一样,他不能光是接受演讲者的观点,而且要体验演讲者的感觉、情绪。如果演讲者不能把自己的情感、感觉传达给听众,会场就会喧哗。而喧哗的会场氛围,必然阻塞演讲者与听众的感觉交流。听众的热烈反应会给演讲者以鼓舞,使他神采飞扬,妙语连珠;而听众的冷漠抗拒,则会给演讲者以直接的精神打击,使他丧失信心。最佳的氛围是听众与演讲者感觉相通、心领神会,演讲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与听众产生交流;听众与听众之间也互相共鸣,互相鼓舞。这叫演讲的“三角信息交流”。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至今对演讲的特殊规律仍然缺乏重视,普遍忽略了最起码的现场交流规律。在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上,往往出现一些幼稚的错误。例如有一课讲到口头即兴,举了一个例子——《在毕业生离别晚会上的即兴讲话》,其中的一段是这样的:

三年的时光,匆匆地流逝了,相聚不知珍惜,别离才显情重。此刻离别的晚会为我们而开。再回首,张张熟悉的面孔像朵朵彩云一一掠过,多姿多彩的生活如童话般的梦境,在你、在我心头重播。可这一切,都将如轻烟一缕,缓缓地飘向白云深处。

全部讲稿,都集中在诗化的抒情上,充满了文雅的书面语言,拗口的形容词一大串,还有对称的句法。号称“即兴讲话”,实际上绝对不是即兴的,基本上让人领略不到在现场即兴而发的感觉,几乎可以肯定是事前精心修饰、推敲的结果。如果这一段还不够清楚的话,请看下面这一段:

时光老人依然脚步匆匆,历史长河仍旧波涛汹涌,那就让美丽的回忆与幸福的感觉伴我们翩翩起舞,让激动的心弦和着自然的风韵随我们歌唱。歌唱青春,歌唱友谊,歌唱每一个难忘的时光。请珍惜这稍纵即逝的天真的心灵踏上生命的历程。祝福你也祝福自己,祝福每一个人,以及我们生存的这块小天地。愿这深情,能宽慰曾经有过的苦难与忧伤;愿这告别,昭示着幸福和欢乐。

这么丰富的、华丽的形容,这么强烈的诗化的语言,这么明显的刻意求工的抒情,一点儿即兴的、幽默的谐趣都没有,连起码的口语词汇都没有。作者显然以为演讲之美全在抒情。稍微有一点语感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毫无瞬时的心灵的活跃,更谈不上激起与听者的互动和沟通了,居然把它拿来当作“即兴演讲”的范文,这只能说明编者自己对于即兴、口语,连起码的直觉都没有。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从中学、大学毕业出来的人,包括教授、经理、高级官员,到西方国家跟人家交流的时候,也许什么都不比人家差,就是不大会在公众场合讲话,讲出话来没有幽默感,干巴巴的,有的甚至只会念讲稿。为什么离不开讲稿?就是因为脸没有地方躲。把讲稿硬给他拿开,就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了。如今政府各部门逐渐有了新闻发言人,其最起码的功夫就是脱稿,即兴讲话,因而就能把话说得有趣、机智、幽默,让人家喜欢你,哪怕是与你有不同观点的人,听了也不会反感,也就是说,虽然我理性上不能认同,但感情上却可以接受。

我们国家之所以出现口语交流的匮乏,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传统来说,自先秦游说之士以后,由于纸的发明代替了比较笨重的竹简,中国的书面语言比起古希腊、古埃及,其运用和传播都大大地便利了。纸质媒体的普及,形成了重视书面文字、轻视口头语言的传统。“巧言令色”不但是语言上的贬义,而且是道德上的低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汉语里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但是,难道交流可以不看对象吗?交流作为一种学问,从其有效性来说,对象是很重要的。美国的演说术里,就有很大一个部分是研究听众的。必须根据听众的种族、性别、社会身份、现场的情绪等来决定自己演说的内容和风格,让他们觉得你这个人说话很有趣,很幽默。

1993年3月2日晚,福建师大以寝室文明为题,举行演讲竞赛。参赛选手有二十几名,其中90%以上都用抒情的语言讲述他们美化寝室的劳动,尤其突出的是一个女同学描述她生病时受到室友的细心照顾,以至感到生病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其中的抒情语言十分美妙,例如“温暖的港湾”、“太阳的颜色”、“匆匆的是岁月,永驻的是友情”等。但是她的纯粹诗化的语言并没有得到评委的青睐,反倒是最后,她讲到自己来到大学第一次离开妈妈,初来学校,同学们忙着听课,上图书馆。老师上完课就不见了。一点儿不像中学那样温馨。她感到十分孤寂。可是一旦生了病,突然间老师、同学一个个嘘寒问暖,自己病好了,一切恢复原样,大家又各忙各的去了,而她又沉人无限的孤寂中。这时,她感到非常怀念她生病的日子,哀怨地发出一声长叹:

为什么这么久,我还没有生病啊!

听众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她调动起来,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她这样的语言,并不是诗意的语言,而是一种自我调侃、自我贬抑的幽默语言,但是却比诗化的语言更具感人的力量。实践证明,幽默语言比之抒情语言更有现场效果。那次还有一位中文系学生,他住在校外的公寓里,那里由于不是学校直接管辖的,因而比较混乱。作为室长,他的任务就比较艰巨。如果他以抒情性的语言去描述其艰巨性,那就没有什么特点,不会给听众和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采取了幽默方法中的自我调侃,首先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游牧部落的酋长”,尽可能强调自己的可怜,甚至以夸张的语言说自己的寝室在未经整治前有一种“气味”,如果出口到美国去,准可以熏死更多的伊拉克士兵,而用不着动用先进的导弹。另一个教育系女同学的演讲,也用同样的方法调侃自己担任的寝室长是“世界上最小的官”,“既没有文件可以传达,又没有岗位津贴”,是一头十足不起眼的“老黄牛”,她的演讲也获得了满堂喝彩。可见,调侃性的贬抑更容易沟通与听众之间的感觉,缩短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种自我调侃式的幽默,在美国幽默理论中被列为高级的幽默。

同类推荐
  •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活用禅宗:安宁自得

    本书是介绍禅宗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禅宗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本书不涉宗教内容,而是重点讲述了四五百年来,源自中国传统智慧和佛教智慧的禅文化,如何走出中国,积极影响了亚洲、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发展、人的状况和精神渴求。作者还探讨了运用禅宗智慧有效纾解焦虑、推进教育并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和方法。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要描述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分析了本书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进行了评述。最后论述了《费尔巴哈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热门推荐
  • 寻找祖国三千里

    寻找祖国三千里

    “每个台湾人寻找祖国的经历,都是一首千万行的叙事诗。”台湾作家蓝博洲,三十余年埋首于台湾民众史研究,在封尘的机密档案中、在各地的采访中,打捞被湮没的历史与被遗忘的人。在《寻找祖国三千里》中,有不惜放弃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业,只身穿越朝鲜半岛,过鸭绿江,潜入东北、华北沦陷区,最后终于抵达重庆的吴思汉;有独自一人从上海,经舟山群岛到温州、永嘉,最后终于在福州找到抗日组织的林如堉;还有为了参与抗日,赴日求学而后参军,回台后组织革命活动的李中志、张金海两兄弟。
  • 少主不好养

    少主不好养

    明洛阁柒小姐任性蛮横,上撑家业,下报恩义,复仇虐渣,活脱脱一个小魔王。谁能想到,她在半道伸张个正义,竟捡了个惊为天人的美男子,还是只撒泼赖皮,缠着要嫁给她的“狐狸精”。大婚当日,洞房花烛,洛柒:“现在你还想要什么?”穆凡:“要不我带你去逛窑子吧!”洛柒终于忍无可忍,怒道:“你一个大男人,能不能要点脸?”穆凡一脸妖孽,魅惑众生,叹道,“死过一回的人,跟自己媳妇儿,说什么脸不脸的。”
  • 剑曰之辟邪

    剑曰之辟邪

    一夜之间,天启山魔物出世,宗门毁灭,同袍无踪。数百年前的恩怨、战乱,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创造与毁灭,失落的古剑,被遗忘的道义漩涡中心的她,是否拯救这濒临崩溃的大陆“我所持之剑,因我自己的意愿而挥动。”坐叶听风,流光钓雪她只想守护住那片地方。阅前须知:1、慢热长文,无cp2、女主成长型剑修,初期单细胞直觉型生物,后期会变得更加强大。3、修真体系包含但不局限于五行灵根,文中会出现各种杂灵、衍灵的设定第一次写长文,人物性格塑造及节奏方面可能会存在问题,欢迎指证
  • 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一书将为你解开疑问。我们认为,你要想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它们是要拥有:好想法、好心态、好习惯、好目标、好人缘、好口才及自信力。只要你做好了这几点,便可以拥有成功与美丽的人生,在芸芸众生中迅速脱颖而出。
  • 剪影芳华

    剪影芳华

    桃夭,桃夭,原来,妈妈取这个名字,只是为了想要逃避一段夭折的人生。这是桃夭第一次这么深刻的理解自己的名字,那一年,白明远离开。遇见夏涵,指尖相触的一瞬间。这,就是开始。
  • 事业正当峰

    事业正当峰

    毒舌职场魔女,大龄青年崔清月本打算将终身奉献给事业的时候,奈何天命作弄,月老似是想起了还有这尊妖女,毒舌毁人,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还是将毒女嫁出去的好,至少夫妻幸福,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折磨众人了。
  • 海豹突击队体能训练手册

    海豹突击队体能训练手册

    该书是一本综合训练手册,编者包括医学专家和生理学家,他们都有在海豹突击队或其他特种部队的工作经历,在体能训练和特种兵训练方面具有权威的专业知识。该书阐述了特种兵如何达到并保持强健的体能素质,本书的编写目的是将这些经验与技巧分享给读者。
  • 别让拖延害了你

    别让拖延害了你

    本书详解拖延症基本类型和表现症状,在揭开拖延症真相面纱的同时,帮你揪出让人变成“拖拉斯基”的真凶。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案例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对困扰你的拖延症问题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趣味剖析等内容。
  • HP长腿叔叔

    HP长腿叔叔

    作为一个拉文克劳,他习惯了写各种论文。可是,如何去爱一个不可能爱你的人,这篇论文他大概是不可能得一个O了。
  • 假面舞会

    假面舞会

    法租界警务处准备将传世国宝《赵城金藏》藏入银行金库,伺机偷运出境;日本特务头子龟井太郎制订“W计划”,组团窃取中国文物,与法租界警务处展开亦人亦鬼的博弈;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文保会专员何许人挑拨离间,浑水摸鱼,谁知戴着多层面具的雷鸣远才是真正的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