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1400000008

第8章 路翎底气质(1)

语感

读胡风及其朋友们的文字,“底”这词曾让我很别扭。我们知道,它是早期现代汉语的一个结构助词,跟“的”作用相当,区别是“底”专用于表示领属关系,此外则用“的”。但这种区分并非必须和一定,例如鲁迅几乎不用“底”(惟翻译《苦闷的象征》时用了几处,还在《引言》里特意说明原因),毛泽东也从来不用;它只在一部分新潮的城市知识分子的写作中流行,其中,胡风派作家显得特别偏爱。本来,很难说这偏爱有什么文化的精神的意味,但我们注意到在五十年代,社会已普遍放弃了这个词,或者说它作为一种用法实际已经死亡的时候,胡风们仍然坚持用它。例如在随1955年第一、二号《文艺报》附发的胡风《三十万言书》(部分),和1955年5月13日、5月24日作为“胡风反党集团”第一、二批材料公布出来的那些私人通信里,都随处可见。这时候,我们似乎从中看见一种语词对抗的态度——对共同趋向拒不认同、传递精神上的独立、坚持话语个性特征……诸如此类。我相信胡风派对这个词的坚持,有“不驯服”的、不肯融于“时代文体”的含意,有坚持“现代知识分子”语言标记的含意。研究延安文学时,我发现从大城市奔赴延安的作家,过去以及在延安初期,不少保持着使用“底”字的习惯,而《讲话》以后,这种现象打磨掉了(当然,被打磨的远远不止是一个“底”字的用法)。在延安,发生了一场语言和文体革命;去“学生腔”或曰“知识分子味”,实现从“现代白话”向“革命白话”的转变,乃其实质。所以,“底”字作为结构助词的终结,确以建国前后为分界线,当“革命白话”随新政权一道成为主流文体时,这个“底”字连同它的独特韵味,就从之后汉语中消失——除胡风派作家这极少数、极个别的不驯服的人群以外。

语言对感觉方式和心灵,是重要而深刻的塑造。经半个多世纪的睽隔,今天,被主流文体塑造出来的我们,读胡风派作品时猛然间恐都不免从语感上发生障碍。比如这个“底”字,最初,每次在他们文字中遇到,我皆须心里暗中先转换为“的”,方觉眼顺,无形中不光很是影响阅读的速度,节奏感亦为之大坏。可是,读罢《财主底儿女们》,印象大变。不但先前别扭、窒滞诸感全消,进而还读出了寻常不见的力度,洋洋八十万篇幅中无处不在的那个“底”字,简直非用它不可,倘若换成“的”,叙事话语的质地、分量,就全然是另一副样子——正如我现在不把标题写作“路翎的气质”,而刻意写作“路翎底气质”一样;此时此刻这二者对我来说,不论诵之于口,还是寓之于目,都根本不同,似乎必须写为后者,才符合路翎其人在我脑海里的形象。

无父

路翎,本姓徐名嗣兴。“路翎”这个笔名,是1940年一次刻骨的恋爱失败后取的,两个字分别隐指他的恋人,和将恋人夺走的那个情敌。

1923年生于苏州,二岁时生父亡故。某种意义上,路翎可谓“无君无父”之人。自国家与社会而言,这时,几千年来中国人心中那张龙床已被打碎;自家庭而言,路翎虽然姓徐,可这个家却并非徐家——他那个早早死去的父亲,似乎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很多迹象表明,对于父亲,路翎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可靠的记忆。后来他谈到父亲时,声称他名叫赵树民,来自安徽无为,在南京开小布店——这无疑是外祖母和母亲编写的故事。事实上,生父名叫赵振寰,毕业于保定医学院,开的是私人小诊所,并且地点亦非南京而是苏州。《财主底儿女们》主人公蒋纯祖原型蒋绳祖(路翎的三表舅),在《我的身世——兼忆路翎》中提供了上述证言。

蒋绳祖还澄清了一个关键事实:路翎出生地为苏州仓米巷35号,而非过去所说的“南京北明瓦廊”(杨义《路翎传略》)。蒋绳祖这份材料虽然写于1994年,却迟至2003年底才由朱珩青的《路翎传》加以披露,这就难怪叶兆言1996年发表的《闲话南京的作家》,在历数现当代“生于南京”的作家时,仍然首先提到了路翎。我除了借这机会,替朱珩青的发现做些推广;其次,更希望强调指出,在真实身世被重新编写的背后,隐匿着我们通往对路翎理解的某种起点。

1989年,蒋绳祖看到路翎在其漓江版《路翎书信集》为自己所编“年谱”后,特意寄来有关家族历史的材料和他的回忆,以使路翎了解真情。对这番好意,路翎却加以回避。他复信说,自己所写“年谱”,以“祖母、母亲的谈话”为依据;至于表舅提供的材料,他只表示可“供参考”,言下之意,并不打算接受。对此,蒋绳祖很无奈,他在路翎来信上批道,路翎为祖母(实际是外祖母,原因详下)、母亲所“隐瞒”而不自知,而这种隐瞒是出于她们在路翎生父问题上“有隐痛和歉疚”,他为路翎“受人愚弄”和“不易省悟”而“很遗憾”!(朱珩青《路翎传》)

揣度路翎内心,我倒以为他的态度,不一定是排拒“真相”,而是不准备再去面对类似的事情。他快七十岁了,几乎就要走完一生(他在四年后去世)。过去的一切,无论个性、心理还是情感,都缘既有的认识成长和经历过来,又何必在眼看人生即将谢幕之际去搞清楚什么“真相”?而况,除了已经如此这般走完的一生,对他来说还谈得上什么其他真相呢?

然而,作为研究者,我们却会追踪路翎身世的每个线索,以俾加深对他创作的理解。因此,蒋绳祖提供的材料,对于我们来说是重要的。那些为路翎所回避的情况大致如下:路翎的外祖母蒋秀贞,是苏州富户蒋捷三之妹,夫徐沛泉早亡。膝下一儿一女,儿子亦早亡。女儿徐菊英以入赘方式招得女婿赵振寰,是为路翎生父。赵入赘后,随蒋氏母女寄居苏州仓米巷蒋园,“许多事情不能自主”,以开业行医为生计,生意“很清淡”。1923、1924年先后得一子一女,然皆随妻姓,分别取名徐嗣兴、徐爱玉,且以外祖母蒋秀贞为祖母。仅仅一年后,1925年夏天,赵振寰便在仓米巷蒋家自杀身亡。蒋绳祖叙述当日的经过:

清早,母亲(指蒋绳祖之母、蒋学海三房李氏——引注)洗漱完毕,听说三娘家(即其姑母蒋秀贞——引注)又吵架了,于是牵着蔚菊妹妹过去劝解,刚走到中间堂屋里,看见赵振寰躺在躺椅上,一只拖鞋踢得老远的。她拾起拖鞋,走近一看“我的天哪!赵振寰死了!”(《我的身世——兼忆路翎》)

蒋氏族谱里,将赵振寰所终记为“自戕”。自戕方法,蒋绳祖说是“服毒”。这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医生,仰药会是他率先想到的办法。

路翎身世的这番真相中,宜注目于三点:

第一,尽管也许是巧合,但这个家庭似乎有一种阴盛阳衰的怪异氛围。到路翎之前,三个男性或因病,或因体弱,或因心理障碍,悉数死掉。如果说上述情形尚出于神秘妄测,那么在生活中这个家庭的女性的强势,却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她们不单在健康上远比家庭男性成员硬朗,还完全主宰着家庭的权力。孩子随母姓、以外祖母为祖母,在父权、夫权根深蒂固的中国,几乎是骇人听闻的。

第二,对于路翎,赵振寰之死并不仅仅是失去父亲那样简单,重要的是,蒋秀贞母女在有意造成他的“无父意识”。幼失生父的经历,许多人都可能遇到,然而一般来说,亲人以及家族总是设法把对亡父的各种认识详尽、牢靠地灌输给孩子,在他心里树起父亲的伟岸形象。蒋氏母女的做法完全相反,她们封锁(蒋绳祖称之为“隐瞒”)了赵振寰的真实消息,并将伪造的信息塞到路翎心中。路翎所知道的父亲的名字及身世,都是错的;她们向路翎描述其生父身材“瘦小”,而蒋绳祖说实际上赵振寰“身材健壮,性格爽朗,爱说爱笑”,形象判然不同。

第三,赵振寰乃是非正常死亡。在中国,自杀从来是罕见的选择,比之世界任何其他民族——不单单是易于自杀的日本人——都最不可能采取这种举动。至于原因,则不止于中国人有着顽强求生的“世俗理性”,更在儒家以身体发肤受诸父母、毋得轻毁,为人子者当事亲尽孝以尽天职。赵振寰“自戕”,虽有若干理由,例如家庭地位低下而颜面扫地、男性自尊心深挫,以及平时态度上岳母妻子大约惯于颐指气使(“三娘家又吵架了”)等,但参较中国人一般的生存态度,就此而赴不归之路,总让人感到有相当“过激”之处。因此我们忍不住猜想,他的精神气质或者心理,或有异乎平常之处。我们承认,这种猜想也跟路翎一生表现有关。路翎究竟是他的骨肉血脉,在他们身上求得一种遗传上的互相印证,大概并不牵强。

如上三点,对于认识路翎,我以为有基本的意义。人一生,从经历看千头万绪、五光十色,貌似杂乱无章。若从根器上看,其实却有提纲挈领的东西在,概而括之,约自两条:一是遗传,二是童年记忆。人人皆由这两条而来,迈向复杂的人生;后者的多变,缘于社会的激荡,但当生命终止、尘埃落定,我们却每每发现人富于变化的一生后面,根本就有静止不变的一面,亦即最终都不能摆脱遗传和童年记忆。遗传赋予人性格、心理、思维方式的元素,童年记忆则为这些元素涂抹不同的色彩。它们交融汇聚起来,便成就一个人的气质。气质,确立了每个人一生的精神主题,它引导也驱策他的一生,使他一举一动都与之暗通款曲,终令貌似杂乱无章的人生,万变不离其宗。

1941年2月27日,路翎在与认识不久的他终生的“导师和朋友”胡风的通信中,这样剖陈了自己:

我没有父亲,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长子还是矮子,快乐的或是愁苦的。他在我一两岁的时候就死去了。我只知道他姓赵(这个姓在祭祖的日子我家里就默默地记起它来。在母亲和祖母,她们是忌讳它的,它也使我感到痛苦)。……

我简直一点也不愿意提起这些,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绰号叫“拖油瓶”(父亲死后不久,他的母亲改嫁了——引注),我底童年是在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解的爱和憎恨里度过的,匆匆地度过的。我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很早熟,悲哀是那么不可分解地压着我底少年时代,压着我底恋爱,我现在二十岁。(《胡风路翎文学书简》)

注意此时他已“二十岁”,然而仍“只知道”生父姓赵;也就是说,他在“年谱”所写生父的名字、身世等,当系二十岁后才从祖母抑或母亲处得知(而且亦属编造)——那么,可以断定,出生后到二十岁为止,全部童年、少年,他对父亲的了解(哪怕是编造的)近乎于零。

还请注意,他对二十岁以前全部生命感受的叙述,只及于两点内容。一是“无父”的痛苦,一是童年和少年填满了“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解的爱和憎恨”。他在上述引文后面,对胡风这样写道:“够了,以上算是写自传,这也是一件无聊的事。总之,我知道你颇理解我,所以说了。”显示他在此是以写“自传”的比较正式的态度来概括过去二十年的人生,而确认下来只这两点内容。对这样的人生,他目作“无聊”,本不愿回首,只因信任胡风是可以理解这一切的人,才破例言及。

如果我们认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内心世界至关重要,那么,请格外重视二十岁的路翎写下的这份“自传”。它所包含所透露的信息,将如基本编码一样内嵌、充塞、贯穿于路翎的创作。以此为钥匙,我们将不仅通往路翎的心灵秘密,也能够解开他的文学世界的秘密。

从鲁迅到路翎

中国的“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狂人日记》。大多数文学史家在谈论时,乐于强调它关于中国旧历史旧文化“吃人”那句有名的议论,至于小说通篇来自一个疯子的视角,并以疯子的内心独白写就,反而不曾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我看来,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形象以疯子面目出现,意味深长。

究竟是一种什么意味呢?我们得去看看那时知识阶层的精神氛围。在所谓“大觉醒时代”的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活里活跃着一个日本人的身影,此人算不上什么思想巨擘,却对从鲁迅到郭沫若、郁达夫、田汉、丰子恺等诸多重要知识分子,产生深刻影响。他便是厨川白村。而这影响,其实又主要由于一本书:《苦闷的象征》。1921年,此书部分章节在日本发表不久,中国即有选译见诸报端。1924年2月,全书由日本改造社出版,仅隔数月,鲁迅就译出该书第一、二部分,陆续发表于《晨报副镌》,复于翌年3月作为新潮社《未名丛刊》之一出版单行本。而鲁译甫出一个月,丰子恺译本又列入“五四”时期重要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丛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据学者的研究,《苦闷的象征》“是五四以后,尤其是20年代在中国流传最早、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两种外国文艺著作之一(另一种是托尔斯泰的《文艺论》)。”(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

同类推荐
  • 中美比较文学·第三期

    中美比较文学·第三期

    《中美比较文学学刊》(Journal of Sino-American Comparative )为中美比较文学界同仁共同创办和编辑,北京语言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为主体合作方,并共同在全中国和全美国范围内选择业内知名学者组成中方和美方两个编委会,分别受理和负责审阅中美学者的来稿。《中美比较文学学刊》集中展示中美比较文学界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范围内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理论问题,拓展文学批评空间,研究学术焦点问题。以期实现中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最平等、最直接、最充分的学术交流。
  •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2010年,曾经引起无数话题的80后开始步入“奔三”的行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任性。如今的他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依旧潇洒单身还是家庭美满?又能否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本书与众多80后一起面对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迷茫彷徨与坚强,共同探讨这2.04亿人群集体的怕与爱。
  • 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

    《不存在的照片》是樊小纯写作的一本虚构书信集,整本书的视角被分裂成了讲述者与隐藏的倾听者,但最终都拢归于作者本身的叙述。信件的一隐一显的两位主角去看世间万物,通过摄影、绘画、建筑、文学所关涉的场景,来讲述世界的景观——秩序下的自我与他者。
  •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的文章属于最耐看的一类,声名远远高于同代的作家,学问力度毫不逊于鲁迅。他将思想家的意绪和艺术家的灵感汇于一身,以小品文的面目出现,叙天下经纬,议红尘旧事,形成了独立的文风。《惶惑的人,寻路的文:周作人杂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荣光之手》《日本管窥》《在女子学院被囚记》等多篇经典杂文、小品文、杂谈。《花前月下,青丝白发:周作人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苦雨》《乌篷船》等多篇经典散文、随笔,杂谈,篇篇精到。《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 唐伯虎画真容

    唐伯虎画真容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热门推荐
  • 夺命码头

    夺命码头

    颍河镇距寿州老远,可镇子里却多有寿州人,多得组成了一条街。寿州出了个孙状元,淹三年,旱三年,淹淹旱旱二十年,富豪人家卖田地,穷苦人家卖儿男!据传皖地不宜出官,出官就是遭晦。先前出曹操,六十年不停地动刀枪,不但亳县遭殃,连孟德全家均死于非命。后来冒出了个朱元璋,除去马娘娘享上了荣华富贵外,大多凤阳人却多年不得安生。再后来,就是这位凑热闹的孙状元,像是把“地气”一下子拔尽了,更是苦煞了寿州人。连年闹不出粮食,家有万贯搁不得颗粒不收,日不进分文。
  • 穿成玛丽苏

    穿成玛丽苏

    少女童言无忌竟触发众位太太之怒, 这到底是玛丽苏的罪恶还是命运的纠缠。 一代鸽神立志以恶心死苏锦离为目标,携手创造少女之路新未来。苏锦离:(??ω?`)喵喵喵?请你们原地爆炸好吗?坑底少女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完了!前夫非要养我

    完了!前夫非要养我

    五年前,一场阴谋被揭开,他扔下离婚协议,将她驱逐出他的世界,她带着肚子里的宝宝含泪离开。五年后再相遇,他不依不饶,强行将她困在他的世界,不准她逃。“凌柏闫,我不爱你了。”为了离开他,她用尽手段。他修长的手指堵住了她的唇,“嘘……别当着孩子的面说胡话。”“闭嘴,我没孩子!”她把小包子藏起来了,他压根不知道。“是么?”凌柏闫忽然拉出了一个小包子,“那这是什么,你解释一下?”小包子眨眨眼睛,“妈咪,人家是什么?这是送分题哦。”
  • 好文案一句话就够了

    好文案一句话就够了

    今天没灵感,写不出文案——这几乎是每个营销人都经历过的痛苦。而翻阅市面上现有的文案书,大多侧重于文案创作理论的讲解。本书作者川上徹也作为日本广告界殿堂级大师,结合其多年的业界销售经验,创立了目前深受追捧的“故事营销法”。他指出,文案创作不在多,而在精,力求句句戳心。真正的高手写文案,一句话就够了。书中给出了9大锦囊、77个技巧,以实际案例示范改善写作方式,3秒钟即可帮助读者引爆创意。让人忍不住把书常置办公桌,如同字典一般,随时翻阅,让创作灵感随叫随到。一句好文案,胜过100个销售高手。
  • 魔兽战神7:神兽麒麟

    魔兽战神7:神兽麒麟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每一次历劫成神登顶巅峰之时,就会被神秘的莫家人打下神坛,噬其命魂圆满自身。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
  • 任务之异国选夫

    任务之异国选夫

    普通女大学生箫小杞,从小到大作为狗都没成功勾引到手过的废渣一枚,某一天,被迫接受了一个颇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任务:在系统的帮助下,追求当年参加八国联军的首领的后代,追求到手后再狠狠地甩掉,令他们精神受到极大创伤乃至精神崩溃箫小杞很悲愤,抗议无效无奈接受德国人的死板,英国人的高傲,意大利人的散漫,法国人的滥情,美国人的自大,日本人的反中,奥地利人的孤傲,俄罗斯人的沙文主义,都让箫小杞一百遍想把他们揍个半死,这只是一个发生在异国的,鸡飞狗跳的温馨爱情故事罢片段一“纸的量词是‘张’,那么就是说平的东西量词就是‘张’?”某身材高大的外国鬼子趴在桌上,摇着笔杆认真问道。箫小杞啃着苹果,想了想点头:“是的。”“一张照片,一张钱,一张信封…”“等等等等。”箫小杞一脚踹在卢卡的膝盖上,“不是一张信封,是一个信封。”“为什么?信封也是平的。”“信封有两层,不是单张的。”“那两张信封。”某人大声道。去死!片段二箫小杞看着阿尔弗雷德叹口气,而后缓慢地伸出他指节分明的大手,放了一撮茶叶在茶杯中,提起水壶,手腕上青筋突起,水慢慢注入茶杯中,一些细小的叶儿在水中颠了几下,身子散开了,就往下沉了,叠在杯底,杯里的水变青了,香味儿飘出来了……礀失神地看着那双大手捧起发烫的茶杯,端到眼前,细细地闻着茶香。“好烫!”男人嘀咕道转身走到厨房水管前,打开水龙头“隆隆”地加了半杯凉水到刚泡开的茶里……箫小杞嘴角抽搐,看着阿尔弗雷德心满意足地喝着那杯用凉开水泡开的碧螺春,一阵无语,觉得自己就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藏干布,身负将汉文明传播给西方蛮夷的重任,前路艰辛。
  • 余光中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余光中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左手散文右手诗,一世乡愁两地书。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台湾散文领军人物余光中的散文经典。余光中除了广为人知的“乡愁诗人”的身份,也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他称自己的的散文为“左手的缪思”,其作品“气势宏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并具有深刻的幽默感”,同时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将中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意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本书既有余光中过去的经典之作,也有其晚年的新作。书中既能看出其人生轨迹及其对生命、对世界的认识,也能看到其生活的情致,对亲人、友人的大爱,对世界万物的包容,更能看出其幽默风趣,甚至不羁的一面,让你通过这些经典作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余光中。
  • 王爷要逼宫,带上你的妃

    王爷要逼宫,带上你的妃

    “你是我喜欢的女人,你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即使是错的,我也能做一个不明事理的人,满足你!”本想调戏傲娇正太的学长的杨紫苏却被男朋友抓了个正着,误打误撞穿越到古代,还在她YY着在古代的如鱼得水的幸福生活的时候却被本国太子——轩辕璟,对上眼,就算已经贵为太子妃的她怎能继续放弃狩猎美男的机会呢?各路皇公贵胄纷纷瞧上杨紫苏的美貌,其中示爱最频繁的莫过于魏王轩辕钰。为了爱,去跳崖,做乞丐,始终没有获得美人欢心,她说如果你能做整个天下的王者她便嫁于他;在整个逼宫过程中轩辕钰步步为营,已经拥有了半个天下的轩辕钰却在杨紫苏的请求下停战!王爷要逼宫!轩辕璟,我要你的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逼婚99天:娇妻乖乖入局

    逼婚99天:娇妻乖乖入局

    她是年少成名、从未曾尝过情爱的高冷大夫。他是纵横商场、手段高明的腹黑男人。一次偶然的相遇,她救下了被仇家追杀、身负重伤的他,命运就此纠缠在一起。他无赖似的缠上她,誓要把她娶回家。乔俏眯起眼:“你欠揍么?”“我欠亲。”俞琛不怕死的笑眯眯应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