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9000000031

第31章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谁也未曾料到,这个被建筑师福斯特勉强接受的大圆顶,竟变成举世瞩目的一大杰作。现在,它已成为全世界的旅游景点;特别是那玻璃圆盖下的屋顶饭店,全天候向游人们开放,这在世界的所有议会中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当然也不会错过到大圆顶中一游的机会。

顺着螺旋形的梯子,我们盘旋而上。我深深感觉,这大圆顶如同一个巨大的透明壁炉,造型无疑是很奇特的。其中有三百六十面镜子似的倒置圆锥体,像钟乳石一样垂挂在大圆顶下,这些镜子把日光折射到全厦的会议厅内。我和其他游人一起,沿着过道,一直走到四十七米高的观光台上。站住这些镜子中间,如同在一面巨大的哈哈镜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各种“光辉形象”,甚为有趣。

国会大厦的建成,对德国人民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首先,它为德国的迁都柏林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他们对把波恩当作首都,心里很不平衡,而把迁都看成真正意义的统一。正如当时的联邦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在国会大厦落成典礼上所说:“迁都柏林,也是重返德国历史,回到给德国和欧洲人民带来过巨大苦难的德国两次独裁政权的地方。”值得称道的是,施罗德的讲话表现出很好的忏悔意识,这种意识,在德国处处可以感觉到;不像其他某国家的有些人那样,总是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不肖先辈对人类所犯下的罪行,他们把对许多国家的侵略和践踏、对其人民的烧杀淫掠,死不认账,甚至美化为“共荣”,有的人还对犯下这些罪行的罪魁祸首的幽灵,顶礼膜拜,真是有愧于历史了!当然,施罗德当时所讲的另一番话,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把帝国的‘国会大厦’同‘帝国’等同起来,就像把柏林同普鲁士的显赫和德国专制主义混为一谈一样,是毫无意义的。德国政治联邦模式经受住了考验,丝毫不会受到损害。”联邦议院议长蒂尔塞则强调说:“所有旨在结束本世纪德国历史的争论,在这个地方,都是荒谬的。这个地方就是历史,它是不容许退出的。”他们的这些话,令人回味。

可见,德国人对这个庞大的建筑物,是有其独特的认识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柏林参观国会大厦之后归来,也引起我的诸多思考……

历史在这里沉思

到了汉堡之后,首先观赏了当地的一些名胜古迹,兴味盎然,觉得德国到处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不愧为旅游佳境,故而心情非常愉快。稍后,女儿又建议我去柏林一游。她说:爸爸,那是世界名城,不可不去。这个建议当然更唤起我的兴趣了。早在小学课本上我便知道了它:两次世界大战,柏林都是举世瞩目的地方,战后被一分为二,东柏林先为前苏联所占领,后为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则为美、英、法三国共管。冷战时期,它是两大阵营斗争的焦点之一,在这里演绎了许多惊心动魄、骇人听闻的故事。东德、西德合并之后,统一的德国又对柏林进行了大规模整建,首都重新搬迁回到这里,古城又焕发了新姿,全球都对其刮目相看。现在来到它的“家门口”,怎么能不去游览,以增长见识?

从汉堡到柏林有三百八十公里的路程,但从高速公路开车前去,仅仅用了两个多小时。沿途两侧的旖旎风光,令人目不暇接;进入城内一看,更是别有洞天。闹市区,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繁华、壮观;僻静处,林木森森,碧水悠悠,幽谧、宁静。大国名都,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首先游逛了气势恢弘的国会大厦。这也是驰名于世的地方,七十多年前的“国会纵火案”,曾经牵动了亿万人民的神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领袖季米特洛夫因此而被诬陷“获罪”,而后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为自己辩护,也震撼了世界善良人民的心。人为的“纵火”和正义的战火曾将这座著名的建筑物夷为平地,现在,它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置身其中,令人感触良多。

此后,我们又观览了造型独特的勃兰登堡门。它是德国统一的象征性建筑。实际上是西德并吞了东德的历史性标志。谁都知道,东、西德统一后,德国成为西德的一统天下,当年双方所签订的各种“条款”,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只有这巍峨的勃兰登堡门或许才能告诉后人,德国曾经有过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实。

在参观了其他一些著名的新建的“古迹”之后,我突然又想起了另外一个地方——柏林墙。在20世纪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期间,它可是个赫赫有名、家喻户晓的巨大“工程”。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有幸来到它的跟前,岂能不去亲眼看上一看,以长见识?

但是,仔细一打听,却令人有点儿失望了——这个庞大的“工程”,经过无数参观者的拆卸和拿取——好奇的人们,特别是外国游客,来到柏林之后,总是要来到这里,取下一点东西作为纪念(也有投机者攫取后作为文物售卖的),积以时日,它早已荡然无存了。幸好,思虑周到的德国人,建立一个“柏林墙博物馆”,专门供有心的游人观览,因此,也差可弥补一下人们的遗憾了。

博物馆建立在一条不起眼的狭窄的街道上,我们问讯了好多人方才找到。但这里的游人却很多,各地口音,各种装束,进进出出,络绎不绝。一进大门,迎面便看见高高竖起的大木牌,上面的大字专门介绍了柏林墙的来历,大意为:1961年8月13日拂晓,当年的“民德”领导,为防止“东德”人投向自由的“联邦德国”(即西德),或“西德”向“东德”渗透,下令用铁丝网封锁东柏林和“民德”对西柏林的边界。但是,铁丝网远不能解决问题,仍然不断有东德人偷渡越境,投向“自由世界”。于是,东德人又命令施工部队在严密的监视下,用钢筋和水泥筑起一道坚固的界墙,取代了临时的防御设施。最后,这道一如“民德”宣传中所称的“反***护墙”,穿越柏林并围绕西柏林长达一百六十六公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柏林墙”。

但是,柏林墙虽然坚固异常,并没有能够阻止那些一心投奔“自由世界”的东德人,他们千方百计设法越墙而过。旁边的图片介绍了多个生动的例证:

有的人驾车冒险闯关而过。因为柏林墙并非一个封闭的整体,它还留有几个大门,门口有栏杆阻拦。可栏杆很高,有一个青年,就利用这一点,开着一辆非常低矮的汽车,让其爱人躲在后备箱里,趁守门警察不注意的时候,开足马力,一下子从栏杆下钻到了西柏林。

有的人利用热气球飞跃而过。有一户东德人家,在自己的家庭后院升起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用吊篮装着老婆孩子,然后将气球驾驶升空,远远超过柏林墙的高度,从而飞越高墙过去,达到一定距离,再平安落地。

甚至有的人跳墙而过。靠近柏林墙有一些高层建筑,它也为逃亡者创造了条件。他们瞄准时机,登上楼房的最高层,顺势弹跳过墙。不过,事先需要和西柏林的朋友联系好时间地点,为其在墙下准备下床褥、软垫等物在对面接应,跳下后不致摔伤身体。

可是,也有失败的惨例:曾经有一家三口,一起跳楼,几岁的孩子成功了,其父亲母亲因落到坚硬的地面,一个摔伤了内脏,一个摔伤了脊椎,落得个家破人亡。

这种悲剧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61—1989年间,有近百人因试图越过柏林墙逃往西方而丧生于大墙内外。而今,这道人为的分开德国骨肉同胞的“墙”,终于被彻底拆除了,人们可以自由地往来了。

以上的介绍,看上去都是一种客观的叙述,但用心去听,又都有明显的倾向性——令人们对筑墙者产生厌恶和愤慨。

随后,我们进入馆内参观。

整个博物馆的面积并不很大,但内容却很丰富。图文并茂,实物充盈,除了系统地介绍了柏林墙的来龙去脉外,还刻意描述了当年围绕柏林墙东西两大阵营所进行的尖锐而复杂的斗争。有不少是我们在各种传媒上已经熟悉了的;绝大多数是第一次看见。特别是前述那些企图越墙而过已经达到目的或没有达到目的而使用过的工具,被置放于显著位置,看来更加触目惊心,显示出这页历史所渗入的斑斑血泪。

每一个展厅内,还设有大型电视机和屏幕,轮番地播放着当时曾经出现过的实际生活画面,其中,有西方各国群众为反对构筑柏林墙而游行示威的镜头;有西德和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发表抗议演说的情景;不用说都是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样子。还有赫鲁晓夫和前苏联等华沙条约缔约国领导人前来柏林视察的场面,赫鲁晓夫的镜头甚多,有的看去很滑稽,令人忍俊不禁。(奇怪的是画面上没有我们中国人的面孔。)不过,这些内容的倾向性就更加明显了——完全是“一边倒”的诋贬述说方式。想来也并不奇怪,“历史是胜利者所撰写的”嘛!

说来也凑巧,恰在参观此展览前不久,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前“民德”领导人昂纳克在他侨居在智利的女儿家里悄然病逝。他在国内的时候,曾经多次被现在的德国法院所传讯,法律在追究他在位时所犯下的一系列“罪行”,其中许多是与柏林墙有关联的。他晚年生活得很不舒畅。有什么办法呢?他是个失败者。

看完全部内容,我从博物馆走出来,驻足门前,不禁感慨万端。

时世变化得迅速而又蹊跷,并且不断翻开新的篇章,时事的发展是不以人们意志而转移的,它有自己运行的必然逻辑。

历史在这里进行着深沉的思考……

在波罗的海中流击水

居住在德国汉堡的女儿来信说,德国北部的夏天,气候非常凉爽,一天到晚凉风习习,不仅不需要空调、电风扇,甚至连纸扇都用不上,她建议我和她的母亲选择在夏天到德国来住几个月,躲过北京的酷暑,享受享受德国的凉爽,过一个舒服的夏天;爸爸爱游泳,还可以到附近的波罗的海去泡泡海水。

这是女儿的一片孝心,我和老伴欣然接受。

我们是在六月初离开北京前去德国汉堡的。此时,北京虽然才刚交初夏,但是,外面已经骄阳似火,温度达到摄氏三十度以上;在室内,有人也“赤膊上阵”了。因此,在上飞机时,为了减轻负担,我们身上仅仅穿着薄薄的单衣。在机舱里感到那温度还可以适应,可是,到了汉堡一下飞机,便觉得凉风袭人,有些衣单不胜寒了。幸亏女婿接站比较及时,走出机场后,便迅速钻进汽车里,到了女儿家中,赶紧打开行李,取出来毛衣穿上;我老伴还抱怨女儿没有早给我们打招呼呢!

在汉堡住了一个多月,我们每天都是衣貌整齐,“全副武装”,通常在早晨还得加一件毛背心。这里的天气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天空基本上都是晴朗的,蓝天白云,艳阳高照;但只要天上稍微有点黑云彩,马上便会下起小雨;不一会儿,就雨过天晴,气温也随之凉爽如初。由于气候热不起来,我们去波罗的海游泳的计划,总是迟迟不能兑现。直到八月初,天气预报说近日的气温可达到摄氏三十度,女儿笑着说:这个温度可以下水了,我们就去一趟波罗的海吧,看样子,爸爸已经等不及了。

波罗的海这个名字对我并不陌生。早在初中的地理课本上,便已经记住了它。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咸水水域,位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从北纬五十四度起,向东北延伸,到近北极圈的地方为止,长一千六百余公里,面积达四十二万平方公里,周围有德国、挪威、瑞典、芬兰等十几个国家。据有关材料记载:波罗的海原是冰河时期结束时斯堪的那维亚冰原溶解所形成的一片汪洋的一部分,大水向北极退去,地面下陷的部分积贮的水域形成此海,它的最深处超过四百五十公尺。但由于四周环绕着陆地,海滨却浅而淡,非常容易结冰,在靠近芬兰湾处,积冰厚达十七公尺。而德国的沿海港口,一年也有四个星期的冰封期,所以,通常海水的温度很低,游泳的季节很短。因此,女儿说,必须抓紧那有限的时间,否则,转眼之间便错过了机会。

原来只准备让女婿开车带着我和老伴三人同去,可是,小外孙利奥一听说我们要到海滨游泳,也吵着要去,而且及早钻进小车里去了;这“小皇帝”的意旨当然是不可违背的(这一点和我们国内情况一样,倒是“世界大同”了),于是,女儿也只好带着小家伙和我们一同前去。

汉堡距离波罗的海最近的地方梅克林堡湾约一百余公里。我们的汽车沿着高速公路风驰电掣般地行驶,由于沿途绿树成行,繁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所以在不知不觉间,便到达了目的地。

德国人作风严谨,处处讲规矩,事事有章法。所以,海滨的游泳地带也搞得整齐划一,有条有理。我们在规定的地方停好了车,然后在入口处凭票进入游泳区。在海滩与海岸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绿化带,这里林木参天,杂草丛生,各种野花,争奇斗艳,芳香扑鼻,算得上风景宜人;出了绿化带远远望去,只见碧蓝的大海,浩渺无边,在海的尽处与天空连为一体——堪称海天一色。被海水冲击的沙滩,白茫茫的一片。沙粒细腻,有如面粉一般,赤脚踏上去,像踩在羊毛地毯一样舒服。沙滩上,排列着一溜整齐的小房子似的帐篷,它们都是用木棒支起,外面覆盖着厚厚的帆布,是专供游泳者临时休息用的。我们选择了近海的一座。里边分上下两层,恰好放置衣物和食品;女婿在地下铺上一片塑料气垫,先把小利奥安置好,然后全家坐在上边准备下海。

同类推荐
  • 山河之书

    山河之书

    本书是《山居笔记》的全新修订版,余秋雨教授的很多经典文章此次都被收入本书之中。本书的核心篇目《我的文化山河》,从宏观上通述了中国山河的空间意义,读起来让人极为震撼。在核心篇目之后,即是余秋雨教授二十余年考察中国文化现场的脚印。余秋雨教授常说:“路就是书,路外无书。”在本书中,余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比较复杂,在前两条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就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他的文化考察,主要就是对这三条天地之线的漫长踩踏。
  • 驻外记者手记

    驻外记者手记

    点击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书稿,阅读着一篇篇从火热的实践中诞生,蕴涵着真知灼见的文字,编者时时感受到作者们投身国际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勇气,也处处领略到他们智慧和汗水的闪光。在他们笔下,描绘出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也诠释了关于和平、合作、友爱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他们的身影,也成为其中令人瞩目的亮点。
  •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

    《伽利略传》为历史哲理剧,以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生平为题材,把历史的经验教训和20世纪现实斗争结合起来,表现在新旧交替时刻,科学与愚昧、变革与反动之间的争斗。
  • 读书随感(黑塞作品08)

    读书随感(黑塞作品08)

    世界文学是一个丰富无比的宝库,因为太丰富了,以致常使我们有不知从何处下手阅读之感,黑塞这本书正是作为阅读世界名著初阶而写的。黑塞是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善于读书、博览书籍的人,由他来写这样一本书,可说再恰当不过了。他写书,他爱书,所以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不以学者的立场,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足可信赖的知识,娓娓道出他对世界名著的看法,读者可以在本书中品味世界文学的全般风貌,同时锻炼出一把开启世界文学的钥匙。
  •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

    你有多强大就有多温柔

    这是一本真正给女人力量的书,真正的强大不是变得强硬,而是变得温柔。我们所有外在的强悍与粗糙,都是内心脆弱的表现,而内在的强大与淡定,外在表现是温柔与风度。生活里有我们不喜欢的人,但没有比我们身份低配不上我们的人,愿意善待眼前这个世界的人,也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愿我们内心强大像男人一样思考,却始终坚持像女人一样生活。愿我们外表温婉内心狂野,克制地生活在幸福深处。
热门推荐
  • 清秋万代

    清秋万代

    林依梦被时空管理者送至康熙四十一年。她没有惊天才能,没有绝世容貌。有的只是江南女子的清扬婉兮,北国女子的豪爽率真。穿越之前,是她自己选择的十四,没有与数字军团的矛盾与纠缠,她想要的只是默默地守护着那一份爱……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校园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校园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校园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开心果。
  • 神医嫡女有空间

    神医嫡女有空间

    楚衣死了,又重生了,还意外得了佛祖的一滴泪,化作虚无空间,且,上天还给她开了扇小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与万物沟通!但,即便是有如此牛X的外挂,楚衣想要的也依然很简单,保住爹爹,爱重兄长,家庭和睦,夫妇和顺。唔,当然,某人能不那么高冷就好了!某男:娘子,谁说我高冷?!某衣:一直很高冷,从未被超越。不信,你问我哥!某兄长:妹妹说的都是对的!某男: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确认过眼神,都是宠妹的人!惹不起,惹不起。溜了、溜了——谁让,他有七个小舅子!【本文1V1,齁甜的宠文】
  • 我用余生去忘你

    我用余生去忘你

    他染指我的爱,却成了我此生逃不过的劫。他说你走可以,把心掏给我。于是我用刀刺穿心脏。后来,他守着我,我却有了一颗不是自己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代异闻故事

    当代异闻故事

    夏有逸所住的老屋,是狼妖白山山两百年前买下来的古屋。他从小就能看到各种灵体,怪物。父亲去世那年,自称是他的灵魂导师的一个红衣女人开始出现在他的梦中,据说是为了安慰他。从此夏有逸开始了与异闻共舞的日子。时间仿佛不存在,空间仿佛不真实。后来,红衣女人挂了。她似乎挂得太早了!
  •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如果现在的你刚刚进入投资领域,渴望成为成功投资者中的一员;或者已经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现在仍是时常亏损的一个,渴望提高自己的投资技巧。那么,建议你认真阅读一下本书。让你汲取大师的投资精华,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在投资领域展翅高飞!
  • 在崩坏世界当剑仙

    在崩坏世界当剑仙

    原本新书前期细纲准备好开始存稿了,但是要竞选迎新晚会的主持人(话说,迎新晚会为什么是新生上?),所以又得拖一段时间了,然后学生会和易班手上还有写稿的活,所以又是一段时间
  • 乱了浮生凉了夏

    乱了浮生凉了夏

    他,十恶不赦,她,聪明狠绝,处处是错的纠缠,程少的深情感天动地,她却只想送他入地狱。
  • 本草问答

    本草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山祭

    青山祭

    “昨晚说到哪儿了?哦,那时场面大乱,我挥剑朝清河帮帮主砍去,被他用一招武当派的‘平沙落雁’格开。我虽然只学过一点点武功,但也不是能让他们随便欺负的。说时迟,那时快,我趁他反手要回刺我的时候点住了他的笑穴!”“哼,哼哼——”惊异的冷笑声引得白小舟回头,瞬间石化。方澜提剑站在他们身后,哼笑不止:“白小舟,我怎么不知道原来你还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