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400000015

第15章 谨言慎行,避免祸由唇舌生(1)

俗话说:“良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会不会说话,至关重要。古人常感叹,祸患每从唇舌生。因此,我们不仅要会说话,还要谨言慎行。否则,人生可能因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而陷入困境。

言多必失

在谈论通过一个人的个性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南怀瑾先生借鉴了苟说的《申鉴》,分析其中的“辩通有辞者,患在多言”的时候指出,那种有口才的人,则常犯话多的毛病,言多必失,所以多言是要不得的。

南先生在分析《朱子治家格言》中的“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的时候,言简意赅地告诉人们:少说话。在南先生看来,多言是个祸患,言多必失。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古往今来,很多人错就错在话太多,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下面两个事例就论证了南先生关于“少说话”观点的正确性。

众所周知,明代朱元璋,出身贫寒,年少时当过牧童,给有钱人家做过工,为了不挨饿受冻,还曾一度被迫出家当过和尚。尽管如此,朱元璋却是胸有大志,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成就了一代霸业。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有一天,他年少时一位和他要好的穷伙伴进京求见。其实,朱元璋很想见见老朋友,可又怕他在众人面前讲自己过去不光彩的事。经过一番犹豫,朱元璋还是叫人传唤他进来了。那位老朋友一进大殿,立即行大礼,跪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承蒙皇上当年恩宠,所以草民才能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到他这样说,非常高兴,这让他回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时光,心里悲喜交加,百感交集。这位老朋友让朱元璋想起了年少时苦中作乐的美好时光,于是立即重赏他。

这位老朋友受赏的消息一传出,另一个当年一起放牛的伙伴也进京求见朱元璋。他还是和当年一样,叽里呱啦讲个不停。并且,他生怕朱元璋记不起自己,竟然毫不避讳而又绘声绘色地在金殿上问道:“牛娃子,你还记得吗?当年咱俩在一起给人家放牛……”

这时候,朱元璋皱起了眉头,于是咳嗽了两声以示暗示,结果他的这位老朋友不仅没有领会他的意思,而且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结果,豆子还没煮熟,大家就开始抢着吃,混乱之中,罐子被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当时就跟疯了一样,从地上抓起豆子就往嘴里塞,不料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出的主意,立即找来一把青菜,让你吞下,才把那红草根吞进了肚里。”

听到这些,文武百官们都笑了。这让朱元璋十分恼火,一怒之下,他喝令左右道:“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把他拖出去给我斩了!”

第二位朋友自以为说得越多,朱元璋就越能想起他来,就会给他重赏,结果却适得其反。其原因在于这位朋友不会说话,并且不懂言多必失的道理,导致惹上杀身之祸。

事实告诉我们,会说话的人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升官发财,逆转命运;而不会说话的人却可能因为言语不当或者说得太多而遭受灭顶之灾。这足以说明说话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侃侃而谈不见得就能谈笑风生,妙趣横生,让人钦佩;相反,可能会惹祸上身,遭遇不该有的灾难。因此,在社交场合中,言多必失。要在交际中如鱼得水,不仅要会说话,还要如南先生所告诫我们的一样:少说话。古往今来,因为话多误事的事例不在少数,同时,因为适当地缄默而成就自我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范雎就是这样一个懂得“少说话”的人,他也因为自己的“少说话”和适时地说话而得到秦昭王的重视,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经举荐,范雎深得秦昭王的赏识。但是当秦昭王向他请教治国之策的时候,第一次、第二次他都不说话,这让推荐他的人非常难堪。几经询问,范雎才说:“我提出来的计划,如果被采纳,是可以使秦国称霸天下,国富民强的。可是秦昭王每次都心不在焉,根本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听我的计划,所以不能讲。”

后来,推荐的人便向秦王说明这个原因。第三次见面的时候,秦昭王摒退左右群臣,专门接待范雎,虚心求教。这时候,范雎讲出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策略。范雎既言之有理,又言简意赅的一番话,让秦昭王恍然大悟,非常感动,于是立即封他为宰相。

范雎之所以能当上宰相,与他会说话有莫大的关系,更与他少说话有密切的关系。若是他一开始便毫无避讳地在群臣中高谈阔论,那么,他的建议未必会被秦昭王采纳,很可能变成一听即过的废话。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少说话,说对话”,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还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谨记南先生的教诲——少说话。南先生的这条说话准则,不仅是对先贤智慧的归纳与传承,更是对我们为人处世时所要秉承的方式方法的忠告。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如若想圆滑处世,避免祸患由唇舌衍生,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成就,就要首先做一个少说话,会说话的人。

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对于这三句话,南怀瑾先生的理解是:这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很难。孔子说:“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像史鱼一样肯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起人,是不对的。是自己的朋友,如看到他发生错误,宁可下一个警告,乃至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自己还认他是朋友,他可以怨恨我,等到他失败了,会想到我的话是对的,那就对得起人。所以在可以讲话的情形下,而不和他讲话,是对不起人,是不应该的。有时候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浪费,而且得罪人。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由此可见,若要谨言慎行,稳妥自如地行走社会,我们就该做南先生所说的有智慧的人,即应该说的时候,就直接说,直白地说,以免失去可以与之直说的人;而若是对方听不得直话,那就不要浪费口水和精力和他说,以免说错话,因逆耳的忠言而得罪人。

据《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最猖獗的时期——唐朝至德初年的时候,唐肃宗在灵武避难。这时候,关东献来一百多名俘虏,唐肃宗立即诏书下令将这些俘虏全部处死。

执行死刑的时候,俘虏中有一人仰天叹了口气,被经过的司膳员外郎李勉听见了,出于好奇,便问这人,既然选择造反,却又为何要仰天叹气。于是,叹气的人道出自己的心里话,无奈地说:“我是被威胁在那里做官的,不是真心反叛的。”

素来大臣们都知道唐肃宗是个明君,因此进谏的时候,向来都是直言不讳的。于是,李勉直言进谏说:“那一百多名俘虏中,被逆贼挟持为官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很多人都想洗心归顺朝廷。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驱赶天下人去帮助贼逆。”

听罢,唐肃宗急命驰马前往赦免,于是每天都有人来归顺。

安史之乱时期,起初,叛军所到过的州县,都未见有敢抵抗的,人们都认为唐朝气数已尽。结果在唐肃宗时期,它却再度兴起。这与大臣、皇帝的不失言和不失人的品行是密切相关的。

大臣们在关键时刻,总是能够做到不失言,亦不失人;而唐肃宗也能“善纳直言”,给大臣们以直言的机会,并且采取大臣们的有效意见。如此一来,君臣一心,既不失人,亦不失言,重整江山,再振唐朝威风。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自我人生经验中我们知道,朋友之间也应是这样的,乃至在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应是这样的。但是,每个人的脾性和器量不一样。所以,现实中我们要做到具体人物具体分析。假如对方是可以直言相劝的人,当看到对方的错误或者是缺点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直言不讳地告诉对方,使对方能在我们的直言中更加了解自己的缺陷,进而想办法弥补不足,如此,才能规避错误,少走弯路。

比如,当身边的朋友因为感情问题而耿耿于怀的时候,若对方是个可以与之直言的人,那就大胆地告诉他要看得开,沉迷于痛苦中不过是顾影自怜,很可悲。越是直白的话越犀利;越是犀利,越醒目。哪怕是瞬间他会因此而崩溃,也比长痛不止要好。而这,也正是不失言的表现。

而如果对方接受不了直白的规劝,那么就索性选择不说话,抑或是少说话。以免失人。

例如,工作上,如果你的上司不喜欢员工对他的决定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性的意见,或者是建设性的意见,若要冒险,那就换个说法,委婉、迂回地说;若要明哲保身,那就干脆不说。

事实上,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因为怕得罪人,该说的话没有说;该劝的人没有劝;而往往又因为说错话得罪人。这就是失人失言的表现。

君子既不失人,亦不失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想谨言慎行,做一个不失人、不失言的人,首先就要学会识人。哪些人是南先生所说的“能与之直言且不怨恨你的人”呢?而哪些又是“听不得直言,稍有逆耳直言便心生怨恨”的人呢?

对此,南先生主要提出了两点:第一,识人要看一个人的气度。一个人听不得直白的劝诫,必定是个气度狭小的人;同理,气度小的人,也通常听不得、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

第二,要看一个人的个性。一个特立独行没有合作意识的人,直言相劝等于自找麻烦。深明大义的,至少在言表上不会直截了当地拒绝你的好言相劝,但在心底,根本就不把你的话当回事,甚有小人,还会把好意的劝谏当成攻击,自此怀恨在心。

因此,若要谨言慎行,就必须先从识人开始,做一个不失人,也不失言的人。如此一来,也便能成为南先生所说的“真正具有智慧的人”。

沉默是最有力的反击

在娱乐界,狗仔队总会爆料某些明星的绯闻,有的可能是有据可查的,而有的则可能是无中生有,无故捏造的。对于那些流言飞语,有的明星愤怒至极,亲自大打出手也是有的;而有的明星尽管心里可能会很气愤,但是不会流露于言表,甚至保持绝对沉默,久而久之,这样的绯闻也便不了了之,无人再问津了。所谓“流言止于智者”,说的也就是类似这样的聪明人的做法。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流言飞语也是难免的。比如,在我们的周边时常会发生口舌之争,情绪激动的时候,什么样的话都可能说出来,这样的情况甚至也曾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对于有的本身个人修养就有所欠缺的小人来说,诽谤别人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古人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碰到直来直去的诽谤者,便可能和他当面澄清误会,甚至解决矛盾;而碰到那种明着一套,暗地里一套的人,则可能会深受其害。

面对这样的情况,南怀瑾先生的态度是:浊者自浊,清者自清,用不着过多的解释,也没有必要整天为别人说过的话而给自己平添烦恼。

南先生对待诽谤的态度,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保持沉默。这与鲁迅先生所说的“沉默是最好的反抗”如出一辙。美国总统林肯也曾说:“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都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人际交往中,碰到别人的诽谤或是漫天的流言飞语的时候,我们不必为之大动干戈,只需保持沉默,无视对方。这样一来,只会让挑唆者觉得自己不过是在自编自导一幕独角戏,扮演小人的角色。谁清谁浊,也便不言而喻了。

此外,能用沉默的方式回击诽谤者的挑衅,必定是个胸襟宽阔的人,这样的人,不容易与人针锋相对,不会睚眦必报。这不正是成大事者的胸襟,君子的风度吗?

所以南先生讲做人的时候说,做人要做个有修养的人,要有君子风度。

在这方面,素有“唐氏砥柱”之称的狄仁杰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据史料记载,一直以来,狄仁杰的为人和为官都深得武则天的敬重与推崇。所以,武则天一称帝,便任命狄仁杰为宰相。

有一天,武则天听到许多关于狄仁杰的流言飞语。于是,她就传唤狄仁杰,亲自问他:“你以前在汝南任职的时候,做出许多令人赞许的政绩,也深得民心。但是却还有一些人在背后弹劾你。我亲自派人去核查了,全都是诬陷,一派胡言!你想知道这些人都是谁吗?”

武则天以为狄仁杰会紧接着问她是谁。不料,狄仁杰却说:“陛下认为那些并非臣的过失,实乃臣之大幸。至于到底是谁故意谗言于我,要诬陷我,我不想知道,也无须知道。”

同类推荐
  • 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人生这场修行,就是不断提升格局的过程。提升格局,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人与人的差距表面看是智商、情商和运气的差距,长久来看则是格局的差距。所谓选手和高手,差的是格局与远见。你的能力决定你能得到什么,而你的格局,却会决定你终能走到哪里。有格局的人,看事物比常人更全面,更精深;有格局的人,心中有浩瀚宇宙,能包容万象;有格局的人,更能透彻地领悟人生,提升人生层次,拥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 智慧谋略宝库4

    智慧谋略宝库4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春天,缕缕耀眼的阳光冲破厚厚的乌云,给予万物以新生的希望;夏天,斑斑热情的阳光穿透了茂盛的枝叶的缝隙,给予人们片片舒爽的阴凉;秋天,丝丝柔和的阳光折射熟了枝头的果实,给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勇气;冬天,捧捧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坚固的冰雪,给予人们不怕困难的信心。有阳光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自信的笑脸;只要有阳光,就必然有希望。阳光,充满爱意;阳光,充满生机;阳光,充满力量。当阳光成为一种品质与气质,我们的守望就会显得从容与殷实;当阳光成为一种指示和能量,我们的守望就是一季沉甸甸的丰收。阳光就是一剂良药,它能够排除我们体内消沉的因素,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并且充满自信。缕缕阳光如希望。
  • 30岁时你是谁:女人版

    30岁时你是谁:女人版

    嗨,二十几岁的女孩,你在忙些什么呢?谈着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念着“前途未卜”的书?朝九晚五奔波于生计?偶尔回望十几岁年少轻狂的岁月?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伤春悲秋?……你可曾想过,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对你的未来至关重要;你可曾想过,你现在的恋爱、学习、事业在30岁时是什么样子?30岁时,你会是谁?
  • 人生的成功定律(走向成功丛书)

    人生的成功定律(走向成功丛书)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灾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 永劫长生

    永劫长生

    且看位于牙山边陲的李道玄,带领李氏一族走向兴盛。
  • 快穿之如何摆脱黏人的大佬

    快穿之如何摆脱黏人的大佬

    白甜甜是个五好少女,一遭身死绑定了不靠谱的快穿系统,开始了世界穿梭之旅。以下介绍:古代:又怂又萌小皇后vs腹黑皇帝蛮荒:治愈之力小雌性vs野蛮首领西幻:奶声奶气小娇娇vs冰冷巫师星际:渴望自由小贝塔vs叛军元首现代:叛逆不羁小明星vs业内大佬架空:人美声甜小人鱼vs霸道总裁【1v1,男主都是一个人。】
  • 魔君的仙尊妃

    魔君的仙尊妃

    她是白小幽,煞星成妖,貌美倾城本事低微,没心没肺最喜欢惹是生非。他是洛漠,是上古魔兽,也是一国国师法力高强,他邪魅决然,唯独对她束手无策。初相见,他救她性命,护她安危,替她挡住所有隐患,哪怕她叛逆不羁,哪怕他爱她至深,只要她开心,他不惜一切。再相见,她从封印踏出,即便他忘记她,她依旧守他身侧,扫清他身畔无数桃花,为他安危心机算尽,只要能护他周全,只要能与他万世相守,只要能看着他风华绝代的身姿,她不惜一切。******所谓桃花,泛滥成灾。天界月君仙尊为让她解心头之恨,不惜主动送门求死。魔界魔王为她暗中频频算计,只为娶她为妃。琉荒古道神君对她细心呵护,温柔软语,抛弃杀妹之仇。美鱼蓝谛殿下时时刻刻陪她身边,对她忠心耿耿。所谓敌人不分亲近,来者必杀。妖王妖娘夺她气珠,逼她交出上届妖王妖珠,杀她亲娘,下手狠辣。阴险法师借她挑拨是非,背后下手,害国师受伤之时被圣旨驱逐而去。流谷派道士冷血无情,以她与国师妖魔的身份为题,痛下狠手。******千载时光悠悠,她桃花拒之,敌者灭之,扫清身畔无数人,唯与他一人桃羽缤纷中,共饮佳酿,容颜变,心犹在,他可否还能认出她?千载时光悠悠,她从仙尊归入魔界,煞星初现,天地动荡,你亲声质问,可知我心酸秘密?双眸失明,仍不掩惊艳之色,聪慧睿智,天地惊煞。几世轮回,她亦笑言身侧有他相守,足以!却不知,他心中藏着一个惊天秘密。******流萦读者QQ群:212072765入群需红袖ID名及书中任一人物名,入群可提前看到后续精彩片段。收藏满160,260,360加更!所以看文的亲一定要记得点击下面的【加入书架】
  • 一世风华:皇上请指教

    一世风华:皇上请指教

    三月的桃花灼灼,不敌她脸上温柔的笑,一见倾心之下,他有了软肋。十里红妆,漫天花雨,说不尽的柔情蜜意,道不尽的悱恻缠绵。一纸圣诏调他入战场时,她已有了身孕,却在生产那日听闻他的死讯,涅槃重生之后,她走上了复仇之路……“你是他吗?如果不是,对我温柔些可好,哪怕只有一刻,让我以为,是他回来了……”
  •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8:走龙蛇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8:走龙蛇

    江湖多年无事,“武林四大家”暗流涌动。“西镇”蓝元山约战“北城”周白宇:于谈亭一会,决战胜负,确立主从。周白宇以必胜信念,白衣赴会,却只是拉开变局序幕……美人计,谁为谁筹划?九宗名媛奸杀案,出自谁手?什么样的阴影推动作恶?两河武林第一世家习家庄庄主习笑风神智失常,伤妻屠子、狎妓逐弟,一时间人人侧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为善之道:《孟子》导读

    为善之道:《孟子》导读

    本书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孟子》的辅助读物,引导学生领会如何“为善”。为善之道,即是“义”,即是“人路”。守善道、行人路是一个体系,首先要明白人路的依据,人为什么能够行人路;其次要明白人路的内容,包括其边界、标识、限定,行人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最后要明白人路的实现方式,通过修养、经权,实现对人路的保证和坚守。本书结合史料,层层展开为善之道的体系,从而使青少年在哲学素养及健全人格方面获得有益启迪。
  • 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趋势

    本书力图将多元化转化为现实可见的、可度量的成果和业绩。它是一本指导手册,能够帮助个人和组织超越最初的多元化活动和意识培训阶段,使之系统化、程序化,而且发展成包含持久的实质性变革的行为方式。本书强调效果(做正确的事)、效率(正确地做事)和持久性(使有益的变革制度化)。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为生活、学习和工作创造了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