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900000029

第29章 自信:幸存者崛起的力量(2)

通过以上对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简要概述,可以看到印第安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客观存在,不容抹煞的。印第安人在欧洲白人入侵以前一直是美洲大陆上的主人,他们在自己的家园中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其独具特色的文明。作为印第安文化的主体,印第安人对自己的文化怀有自豪的心态。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当一个民族占有物质优势时,其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优势。印第安人的自豪文化心态对于他们传承和发扬印第安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美洲大陆富饶、广阔,但它也是一块孤立的大陆,当近代的工业技术革命风暴在地球的其他几块大陆上风云迭起时,在此居住的印第安人还处于宁静中。印第安人以自豪的文化心态接纳了最初来到新大陆的欧洲白人移民。

虽然哥伦布是首次到达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然而真正开始大规模移居北美大陆的是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这些清教徒不满英国教会的排挤和迫害,立志到新大陆追寻生活和宗教的自由。他们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The Mayflower)从英国的普利茅斯港(Plymouth)出发,跨越大西洋,历经艰险,终于登上日后成为美洲普利茅斯港的海岸地带。这些清教徒上岸以后,面对陌生的土地,既无经验又无装备,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极不适应,陷入了困苦无助的境地,食不果腹,加之寒冬马上来临,他们几乎在荒野冻饿而死。是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现了这群衣衫褴褛的白人移民,认为他们是造物主遗弃的孤儿,对他们倍加关照,及时给他们送来了玉米和火鸡,让他们先填饱肚子,然后教给他们搭建过冬的房屋,以免冻馁,猎取野物,得以取食,好歹把第一个冬天应付下来。新大陆的第一个冬季留给移民的是内心对饥饿和严寒的恐惧。次年的春天,当地的印第安人热情地来到他们中间,把种植玉米的技术传授给他们,新移民才得以开垦荒地,种植玉米,克服了最初的生存危机。印第安人又教给他们开采森林,如何打猎、捕鱼、制作枫糖、用桦树皮制作独木舟来通过沼泽地,如何采集药用植物以抵抗疾病。这些新奇的技术和才能都是白人新移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秋天,收获的季节到来了,新移民们种植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他们储存了丰富的过冬食物,于是他们决定向当地的印第安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1621年11月25日,白人新移民与印第安人在一起举行了盛宴,“感恩节”诞生了。感恩节是除了圣诞节之外美国最重要的节日,印第安人送给白人移民的火鸡,现在是感恩节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这段温情的故事在美国几乎人人皆知。

之后,大批白人移民不断从欧洲奔向北美大陆。白人移民背井离乡,从欧洲横渡大西洋来到北美,请求得到一席安身之地。好客而善良的印第安人怜悯他们,接受了他们,让他们在北美安了家,并且帮助他们开发原始森林,教他们种植农作物,捕猎野兽。印第安人的农耕技术和农作物对于北美最初的移民尤为重要,是他们赖以为生的主要源泉。部落酋长与白人首领一道吸食烟草是友好的象征。如果没有印第安人的帮助,最早的一批白人移民很难在新大陆生存下来,可以看到,在白人移民最初和印第安人接触时,自身处在“边缘”地带,他们需要印第安人的帮助,学习印第安人的文化,而善良的印第安人也以自豪的心态把自己的文化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白人移民,使他们获得了在新环境中得以谋生的技能,能够在新大陆上生存。当时的白人移民与印第安人是和谐相处的。由此可见,当时印第安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处于优势,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欧洲白人移民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今天美国各民族的生活中,仍然可以找到印第安文明的踪迹。在双方文化的交往中,北美殖民者比北美印第安人要获益更多。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双方持续的相互交往,印第安人与欧洲白人移民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而印第安人具有的这种优势转瞬即逝,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文化上的优势都节节败退,他们像黑人一样最终成为了美国丰饶的财富海洋上贫困的孤岛。从理论上讲,印第安人与欧洲白人移民之间的生存竞争和文化交往可以极大刺激和推动印第安人的社会体制变革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成为印第安人摆脱封闭与落后的社会状态的契机。印第安人应该在双方的交往中充分把握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坚持自身文化的优势,接受和采纳先进的文化,剔除自身文化的糟粕,似乎应该能够冲破原始部落社会的重重藩篱。但是,在现实中这种理想化的结局并没有出现,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印第安人的文化在与白人移民文化交往中却变得日益衰败、陨落,乃至濒临彻底的毁灭。随着大批的欧洲白人移民涌入美洲大陆,他们把旧大陆中弱肉强食的竞争机制也带到了这里,为了满足自己对土地和空间的渴求和欲望,美洲殖民者一手拿着屠刀,一手拿着十字架开始对平和而善良的印第安人民进行殖民统治,最后演变成对印第安人民的残酷大屠杀。在《我应身处之处——一个作家的地方感》(Where I Ought to Be—AWriter's Sense of Place)一文中,厄德里克讲到,印第安民族与文化所遭受的毁灭比一场核战争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她说:“在哥伦布到达之前就已存在的整座城市遭到毁灭……因为这些旧大陆的疾病比最早的外来观察家都更快地深入到这块大陆的中心,所以美国土著文化的灿烂辉煌与丰富多彩从未为欧洲人所感受、知晓与记录。”

二 自卑的文化心态

16世纪上半叶开始,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殖民者纷至沓来,各国殖民者在美洲展开了殖民竞争,最终,英国占据了印第安人居住稠密的大西洋沿岸。当越来越多的欧洲白人移居到英属北美殖民地后,这里的人口迅速增长,新移民不断向内陆扩张,开始与印第安人在土地、资源问题上产生冲突。印第安人渐渐省悟到欧洲白人的侵略目的而起来抗争,而欧洲白人也对印第安人由感恩转变为蔑视和仇恨。白人与印第安人的矛盾不断激化,印第安人在反抗白人殖民者的过程中遭到杀戮、驱逐、隔离和歧视。西方人所谓的“北美开发史”是与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并行发展的。从15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北美大陆至20世纪70年代,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冲突与战争,北美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充斥着战争的烟云。欧洲殖民者为了抢占土地而与印第安人进行着追逐与反追逐的死亡游戏。

在北美的早期发展史中,印第安人的部落被白人移民视为有主权的实体,白人移民通常以欧洲的政治和外交方式来对待印第安人,把他们的部落当成王国,称有实力的部落首领为国王。英国政府通过与各个部落订立条约、以购买或割让的形式来获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和取得贸易特权。英国政府为了保护白人商人从事贸易和处理土地纠纷经常派出使节出访各个印第安部落,与部落首领进行谈判,赠送礼物以示友好。1608年克里斯托夫·纽波特(Christopher N)曾代表英国国王出使弗吉尼亚,向当地部落的酋长波哈坦(Chief Harbotan)赠送礼物,其中包括一顶铜制王冠。1776年,随着美国独立革命的胜利,北美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后,在处理与印第安部落的关系时大体上仍然沿用英属殖民地时代的惯例。虽然美国政府名义上把印第安部落当成主权实体对待,仍然采用英国人留下的办法,与印第安部落谈判签订条约来掠取土地,但是印第安人当时没有系统的文字,也不懂得国际上的外交手段,所以美国统治集团便得以上下其手,逼迫印第安人签订不平等条约,把条约作为欺诈掠取的工具,以暴力扩张为主要手段,或用武力威胁,或用巧言欺骗,或软硬兼施,使印第安人蒙受沉重的损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土地。这些条约的签订过程充满欺骗蒙哄和威逼利诱,其规定只对印第安部落一方具有约束力,而美国统治集团则可随时任意践踏、违背和修改。美国统治集团与各印第安部落之间签订的各类不平等条约共计374项。印第安人正是由于同白人签订了这些不平等条约,才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大部分土地和独立自主的权利,也逐渐失去了印第安部落的主权地位,被美国统治集团套上了沉重的锁链。

欧洲白人殖民者进入北美大陆后,对世世代代生长繁衍于这片土地上的印第安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镇压。为了彻底霸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了灭绝种族的大屠杀。例如,在1864年,美国统治集团为了占领肖尼族的土地,派军队袭击了一个五百多名印第安人的村庄,其中有三百多名印第安人被残酷杀害。他们还蓄意挑起印第安人各部落之间的冲突,以便从中渔利。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记载,当时白人殖民统治者为了刺激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疯狂屠杀特意颁布了一些法令,来奖赏残杀印第安人的白人刽子手。1703年新英格兰规定,白人从印第安人头上剥下的带发头皮每个奖赏40英镑,到1720年增到100英镑。各个部落的印第安人面对白人殖民者的武力驱赶和大肆屠杀不得不向美国西部节节退缩。英勇的印第安人民为了捍卫自己的民族生存权利和保卫自己世代居住的美好家园而义无反顾地拿起原始武器,与咄咄逼人、武装精良的白人殖民者进行了殊死搏斗,展开了持续300多年的北美印第安战争。据统计,仅美国内战之后,美国军队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就发生了114次,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统治集团对印第安人的残酷镇压。1890年12月29日的伤膝谷之战(The Battle of Wounded Knee)是印第安人的最后一次战斗,最后美国军队打败了印第安人,彻底征服了美国的西部地区,北美印第安战争最终落下了帷幕。虽然印第安人民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性的影响,加上在战争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最终失败了,但是他们对白人殖民者所进行的英勇悲壮的抗争,令人可歌可泣,他们斗争的光荣传统已经载入了史册。

白人殖民者从欧洲各地携带到美洲大陆的各种传染病也成为他们征服和剿灭印第安人的一种颇为理想的手段。由于在欧洲白人移民到来之前,北美大陆上从来没有过像天花这样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印第安人对这样的疾病毫无免疫力。当染有天花病的白人移民登上美洲大陆后,这种西方工业城市中产生的天花病毒就迅速扩散,天花病很快在印第安人群中广泛蔓延,成群的印第安人,不分男女老幼纷纷病倒,昏迷,然后死亡,有时是整个部落的人都死去,结果造成大量的印第安人口减少,给印第安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天花病的传播消灭了很多印第安人部落,为白人殖民者扫清了障碍,开拓了道路,使得白人殖民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许多印第安人的领土。除此之外,被多次利用的传染病还有性病、麻疹、痢疾、伤寒、黄热病等。另外,酒的传入和卖淫的习俗也极大地削弱了印第安人的意志力和斗争力。白人殖民者从欧洲把酒带到了美洲大陆,酒对于印第安人来说是完全陌生而好奇的,他们从未接触过。印第安人丝毫不胜酒力却对酒异常地痴迷,他们想方设法得到酒,然后就喝得酩酊大醉,烂醉如泥。这是因为印第安人自古以来就没有饮酒的传统,他们与其他有着酒文化历史的人种不同,印第安人体内缺乏分解酒精的功能,只要稍微喝上一口酒,就会一两个星期都醉得不省人事。印第安人只要沾染上酒瘾后就嗜酒如命,丧失意志,终生难以戒除。他们尤其喜欢聚众喝酒,许多人共用一只酒杯,依次传递,轮流使用,每次都要把全部储存的酒喝光才肯罢休,而且尽快喝醉是他们的目的。白人殖民者尽可能广泛地对印第安人传播酒精,他们利用酒精作为软刀子,以酒先行,将印第安人灌醉,然后在商业贸易活动或土地谈判中恣意谋取利益,巧取豪夺。酒精如同毒品,它给印第安人及他们的后代带来了持续性的沉重打击。有些部族的印第安人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女子婚前或婚外的性行为并不是违背道德、不光彩的事情。当时欧洲白人登陆美洲后建立了商业贸易站,大量的印第安妇女通过对白人卖淫来获得利益。许多白人轮船上的水手都是旧大陆的罪犯、恶徒,他们更是与当地印第安妇女进行无节制的性行为,导致很多种性病广为蔓延,严重摧毁了印第安妇女的受孕能力,导致印第安的人口锐减。白人殖民者的种种侵略暴行使印第安人的家园被毁,土地被占,民族濒于消亡。美利坚民族的兴起、独立与发展使得世代居住在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不得不沦落成被征服者,失去了在文化权利上的自主性、平等性和独立性。

同类推荐
  • 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

    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

    现代英语文学已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开始走进一个后殖民主义大放异彩的时代,《乔伊斯、萨伊德和流散知识分子》是作者戴从容在该领域长达15年的思考解读,特别关注英联邦国家的非英国本土作家的作品,并对文本精细解读,完美把握了现代英语文学后殖民主义的特征。
  • 低天空:珠三角女工的痛与爱

    低天空:珠三角女工的痛与爱

    那条横幅一直挂在那里:大量招收男女工,薪多粮准!宽红布,大白字,如火如荼的感叹号。工厂过去和现在都需要人,而工人并非生来就是工人,在某段时间,工人是被邀请到工厂来的。和传统大厂不同,在珠三角,密集的小楼里拥挤着各类小厂,重复而相像。当镜头展示其内部时,总竭力表现出信息的完整性没有受到损害,然而,遮蔽和裁剪,总令工人的身影模糊不清。 从新疆迁居珠三角后,每当我对某些场景提出疑问——人们为何走路吃盒饭,厢式货车为何横冲直撞,邮局提款机前为何排长队,皆被一句轻描淡写的话所打发:工厂多啊。那条通往镇中心的道路,正午时分,行人稀疏,但在清晨或黄昏,车轮滚滚,人流澎湃,米粉店、小卖部、菜场或水果摊前,到处是穿工装的人。
  •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本书是一本读书随笔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始终是人的一种精神享受。本书结合作者的阅读与写作经历,围绕“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抒发读写感悟,阐释阅读思考,并向读者展示了许多名家的阅读与创作故事,分享了他们的阅读理念与方法,对读者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与草荣枯

    与草荣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与草荣枯,与一种清苦的古歌不期而遇。以现代诗为引,续写诗词中的百转千回的散文集。
  • 人间词话精编

    人间词话精编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扛鼎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书选用了王国维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阐述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
热门推荐
  • 海贼之完美生物

    海贼之完美生物

    人的梦想,世代传承的意志,名声、财富、权利,在这片波涛汹涌、豪杰并起的大海上,奥兹威尔:“我才是完美生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昆虫记

    昆虫记

    本书的翻译既忠实于原著的特质和整体风貌,又适合于中国最年轻一代读者的普遍情趣、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本书收入精选精译佳作十五篇,话题广泛,意味深长,是一份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灵心智十分有益的精神食粮。
  • 谐噱录

    谐噱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化谍(谭谈作品)

    化谍(谭谈作品)

    武汉沦陷前夕——一份地下党员名单,引起地下党、日本间谍和黑社会等多方势力的追逐。一段纠结的国仇家恨,引出两段被命运和历史错置的人生。1918年的某个夜晚,襁褓中的楚云杰被日本黑龙会会长楚望廷掳掠,意欲培养成间谍为己所用,楚云杰后因迷恋一个叫柳云的戏子,平静的生活被打破,阴差阳错走上抗日的道路。1930年,时年十岁的邱子豪被楚望廷从日本带到中国,后来设计进入邱府,成为武汉帮派大哥邱广义养子,又被邱广义送进军统,很快升为国民党军统汉口区组长,以此帮楚望廷提供国军情报。柳云和楚云杰假爱成真,和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并肩作战,杀鬼子,除汉奸,破坏日军进攻武汉的计划,楚望廷耗费一生的潜伏计划惨遭破灭,柳云和楚云杰的爱情也终于修成正果。
  • 豪门娇妻:替嫁小甜心

    豪门娇妻:替嫁小甜心

    沐家和顾家的联姻已有17年,却不料顾家老二在5年前突然出了一场车祸,从此双腿不能走也不能人道。沐家为了不让自己宠爱的孙女过去受委屈,直接选择让妹妹代替嫁过去。却没想到当沐家不受宠的小孙女嫁过去之后备受宠爱,无论参加任何活动,只要有他过二少身边必定会跟着他的甜心小妻子。
  • 祁连悲歌

    祁连悲歌

    马二忘记了竹妹身上还有枪,他也没想到他身后会响起枪声,他一点准备也没有,子弹在离他很远的地方飞过,响声在半天空炸开。训练有素的马二几乎是下意识地就回身扬了一下手,他的手没抖,居然一点也没抖。他没想到团长的枪会这么快,这么灵。他手中的枪也在顷刻间就响了。然后他就听见身后那个女人好像是轻叹了一声似的倒下了。
  • 冠军合伙人

    冠军合伙人

    “嘿,伙计,我相信你能带来冠军奖杯,我相信……”“能不能不要每次在决赛前都说这句?”“不,伙计,我这么说,你每次都能赢得决赛!”“错,没有你的时候,我也拿过不少冠军!”冠军从来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合伙人也从来不是合作无间。两个年轻人从一家半职业球队开始,捧得足球生涯的一座又一座冠军奖杯。纵然有过争执,有过分离,但最终都因冠军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