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1200000027

第27章 白马湖秋意:弘王任叔

浙东白马湖的风光,白马湖的文化庋藏,总是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金秋时节,我又上那儿去了一趟。静静地感受白马湖秋意,倒也兴味酣然。

白马湖形似一匹驯服的白马,在象山脚下优哉游哉漫步着。此刻湖面柔和如锦缎,湖水仍是那样清澈,那样平静。与春日不同的是,昔日陌头杨柳经秋风寒露的浸沉,柳叶已离树枝而去,飘落在湖面上,黄的绿的。高枝上尚存的疏疏黄叶,随风飘拂,那倒影在水中荡来荡去,惊散了嬉游着的活泼小鱼,兴许是疑为有人垂钓吧,霎时都躲了起来,湖面因此而更显静谧。

湖堤是曲折的,走了些许路,走过了几座小桥,来到白马湖的半山坡上,这是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山舍青砖白墙,两扇木扉山门,典雅古朴,坐落在古樟木与梧桐树丛中。要是在深秋时节,身着一袭淡灰粗布僧衣的法师站在廊前,望着春晖的秋景。可以想见,其时秋光渐渐地老了,除樟木常绿外,那梧桐的叶子也都由绿而黄:秋风的吹送,将那些黄叶吹落于地上,地面呈现出一片憔悴之色。法师面容安详,手捻佛珠,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今天,站在山房前,我难以揣测,面对秋的萧索与幽远,弘一法师心中会想些什么,是落寞空惘,抑或以“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自豪?兴许是后者吧,因为法师儿时就喜欢唐人李义山的诗句,后有自题门联云:“老圃秋残,犹有黄花标晚节;澄潭息影,仰视皓月镇中天。”

“晚晴山房”,意取“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之意。弘一法师说过这么一席话:“朽人年来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彩,随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之纪念耳。”这不就是“晚晴”两字最好的注脚吗?法师如此喜好秋残日景情,我明白了,他是用人生“晚晴”的时光,苦修成律宗的头陀,因而他作文自然是一种最岑寂的平淡。因为文艺的最高点与宗教相通。法师由文艺升华到宗教,是必然的事。弘一的诗文词赋俱佳。1928年,他应邀为丰子恺《护生画集》配诗,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画集后来不胫而走,在国内外印行不断。为了抵制当时弥漫歌坛的靡靡之音,他悉心撰述《清凉歌集》。特别是他所作的佛禅散文,更证明他是出色的白马湖派散文家。鉴于这个认识,我在1991年所撰的《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研究》的文论中便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如果说丰子恺、夏丏尊是居士,这对他们散文清淡风格的成因有一定缘结的话,那么,李叔同之成为弘一法师,他的散文更显出一种岑寂的平淡。这是绚烂之极而复归于平淡的典范之作。李之文格清淡实决定于他的心境的淡泊。他成为法师,不曾高竖法幢,以示现大法师的威仪,也不曾做名山大刹的方丈住持,而是局促于闽南,间或驻足白马湖畔的“晚晴山房”,就这样做了平凡的和尚。

我至今仍坚信我的这一阐论的精准性。至于说,法师的佛禅散文篇目不多,究竟因何解释,窃以为,他信奉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文学观,认为文学为文字束缚,无法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他说,文章艺术,是其余枝,士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不正是这个意思吗?有人说,他对艺术的放弃,完全是在努力道德上的进修,而把别的居于次要的缘故,所以他的出家,在他的主观上,仍是积极的。我以为然。亦即所谓“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重人格修养。弘一法师当是楷模与标杆。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法师的朋友与弟子们念其云游艰困,漂泊无定,由夏丏尊、丰子恺等人倡议醵资,在白马湖畔觅地数弓,结庐三椽,为其栖息净修之所。主人自书居室为“晚晴山房”,自称“晚晴老人”,自署“晚晴院沙门”。房屋落成后的1929年至1931年间,遂先后三次安静地驻住了数月,安静得每天都能听到蚂蚁在湖畔碎石路上赶路的声音。他潜心精读、圈点、订校着《行事钞》,着意于南山律学的深研。间或与友人集聚谈经论道。值得一记的是,1929年深秋的入住,适届五十寿诞。为祝寿助兴,他与夏丏尊等“居士”们,在白马湖上举行一次“放生”活动。是时,“岸上簇立而观者甚众,皆大欢喜,叹未曾有”。此事为其学生徐仲荪操办,那天上午九时许,法师与夏丏尊同坐一船作前导,徐仲荪等携鱼虾另乘一船尾随,由山房湖边埠头开船,缓缓向东驶往湖心,边行边放。事后,法师写《白马湖放生记》,言简意赅,云“己巳秋晚,徐居士仲荪过谈,欲买鱼介放生(白)马湖,余为赞喜”。文中所表达的护生惜生的悲悯情怀,读之令人深为感动。足见其是一位艰苦奋斗、悲天悯人的大教育家,亦是一位偶尔为之却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他的《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南闽十年之梦影》,洵可谓意境悠远的散文佳作,这篇小记及《晚晴嘉言拾遗》更有天然素简之美,即以极短之文字达到极淡之美的典范。此“本色之美”,堪称白马湖散文经典。

走出晚晴山房不过百来步,便到春晖桥堍,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校舍已经在望。一进春晖园,好似漫步在一座精致的园林里。说也怪,时值金秋,校园内的金桂、银桂,竞放醉人的幽香。到花草树木相伴的曲院去探访,令人不单领略浓浓的秋意,还感受到一丝春的氛围。

曲院是春晖的文化区,那白色墙壁,红色栏杆,深灰色房顶与曲院固有的古色古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文化名士屋,一间接一间,荡漾着酽酽的新文化的气氛。驻足于王任叔(巴人)那间的门前,久久不想离去。因为王是宁波籍人氏,浙东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他于1928年任春晖中学国文教师,在白马湖本可发挥逸兴,写写光风霁月、野鹤闲云。然而他没有这样做。执拗的性情令他拿起“艺术的武器”,投身于文学革命中去。像当年编《四明日报》副刊《文学》,叱咤风云,“为人生”大造新文学创作的声气,他办《山雨》,写“雨丝”,直呼“在革命狂飙时代中,总有一个未来的社会的雏形孕育着,革命文学家能于其中看出意义来”。白马湖边有那么一家名曰“秋水室”的小书店里,《山雨》杂志为它赢来不少的春晖学生顾客。当年,王任叔对平屋主人夏丏尊非常仰慕,他认为夏先生不是俯首于现实按部就班走路的人,而是一位追求理想、诅咒现实的人。在1928年仅出过三期的由陈望道编辑的《大江月刊》里,王任叔写过一篇题为《关于平屋主人》的短文,说他访问过夏先生,见其门前挂有对联:“看人用白眼,当户有青山”,反映了平屋主人愤世嫉俗的态度,足见主人的性格。又有对联:“端居媚幽独,结习惯平生”,亦可知主人的处世风格。王任叔以为夏先生“似乎将要完成一个理想人物了”。其实,王任叔自个儿便是一位追求理想的人物。这从他对于秋的观照与感悟可窥见其一斑。

秋天,如果只低回于欧阳子的秋声赋,那么总不免使人气短的,此时的王任叔亦一样悲秋,感到在春晖园,秋肃临天下。然他在抗争,他以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像夏丏尊一样,去完成一个理想人物的夙愿:王任叔在春晖中学教作文时,学生吴汶没做命题作文,则自撰了短文《秋的恋》,自嫌结尾平淡无力,王老师信笔添了几句:“秋,虽然明年还会重来。但已不是今年的秋了!”吴汶觉得意味无穷。不日,王老师以《秋燕》命题令学生学作诗,吴撷缀“斜阳巷口”等古旧辞藻凑成七律,王老师读后把诗的颔联改成:“留将春色伴人老,啄尽残英若我思。”吴汶说:“在这些改句中,我敏锐地感到你已透露着留别的心情,是多么的无可奈何!”王任叔是极不乐意在秋深时节离开春晖园的,这里的灵山秀水、风土人情乃至秋色,对于他来说是很相宜的。但终因其教育理想难伸,正确的教学方法难以施展,最后还是离开了春晖园。是时,时序已经深秋了,白马湖畔的芦花像白雪一般地飞舞。当王任叔迎着扑面的芦花,离开白马湖的时候,众多的学生依依地送至驿亭车站。他那副孜孜矻矻追求教育理想的传道授业者的形象,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在曲院徜徉,犹如置于花海之中,望着高如屋脊的大芭蕉,眼前涌动的全是历史画卷诗化的叠影。那芭蕉旁的坛沿上搁着各色盆花:宝石花、紫罗兰、石莲花、紫荆和挂着小小的一个个小角角的朝天椒……整个花丛便倚在曲院的怀抱里。我来到花坛一角的枇杷树旁,又闻到一阵阵幽幽的桂香。正沉醉于清香中的我,猛抬头,看到红,一片红!这是天竺葵的红,红得像胭脂一样,这红连同远处山坡上的血红枫林,竟使我眼前恍惚浮现一片灿灿的红色海洋。这红如同香山红叶一样,是在秋令风霜中熬成的,而不是暖暖的春风里吐露的红色。

面对春晖的秋色,我联想到早年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刘薰宇、刘叔琴以及弘一的“背光”,乃至后来的王任叔诸位先生在此执掌教鞭,每有播种便硕果累累,使莘莘学子为社会建功。如今春晖园的老师兢兢业业,继往开来,又使得这里金色满园。这是百年树人哪!此刻,我仿佛听到刘大白1922年写于白马湖的《红树》诗的吟诵声,其诗云:

谢自然好意

几夜浓霜

教叶将花替!

算秋光不及春光腻,

但秋色也许比春光丽,

你看那满树儿红艳艳的!

同类推荐
  • 2016中国报告文学年选

    2016中国报告文学年选

    精选2016年度公开发表、较具影响的优秀报告文学结集出版,反映共和国建设各行业的风采,展示并总结年度诗歌的创作成果。
  • 迎头经:瞿秋白作品精选

    迎头经:瞿秋白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热门推荐
  • 给你结局

    给你结局

    一个身患绝症,生命即将终结的人。她的故事会是拖拉磨叽腻歪矫情?不不不!最后七天,于她,每一天都是新生!于她,每一天都有意义!做心中想做,随心随性,不枉此生不负己!
  • 弱妾

    弱妾

    燕王府中侍妾若干,个个如狼似虎,都削尖了脑袋沾着满手血腥踩着他人的肩膀死命往上爬,懦弱得连排行都没有的苏红茶生来就是被人踩遭人戏弄嘲笑的受气包,终遭恶妾算计,被大夫人毒打而死。当苏红茶再次睁开眼,眸中闪过的却是睿智的光。她知道,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要么是奋起杀出一条血路,要么就是无声无息的灭亡。她的选择是——王府里,接二连三的,四夫人中毒,五夫人遭蛇咬,六夫人被人剥光了衣…所有迹象都指向大夫人,结果,大夫人被赐死,她因有功而被提拔。被提拔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赏花宴上,浓妆艳抹的女子正准备东施效颦地跳一曲霓裳舞,谁知一跤摔到了太子脚前,太子看到那张花痴脸,一脸厌恶,“不知死活的白痴,滚!”她痛哭流涕:“太子殿下,妾身仍忘不了你,让妾身再多看一眼…”太子极力忍住狂吐的冲动,吼:“燕王,让她从此消失在我面前…”燕王像赶狗一样轰人。女子伤心欲绝。出了大门,却笑得欢畅,溜得比兔子还快。片段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男子扶着花枝,倨傲的抬起头,“说吧,今晚穿得如此光鲜,是不是你那病殃子夫君不能满足你,又想来勾引我?”女子摘下花枝一折为二,笑嘻嘻道:“别老往自己脸上贴金,种马要让种马来配,人怎么会勾引种马呢……”片段二:一个慵懒而又狂放的男子半眯着双眼听人汇报,忽然挑眉动容,“什么?她又敢与人成亲?”下属惊骇,垂下头身如筛糠。慵懒男子喃声低语:“那个小骗子,胆敢骗我…”他突然笑得不怀好意,“走!大家随本王抢亲去!那贼丫不听话,给我抢回来重打屁股三十大板!”三王争夺,权谋天下,天地为媒,江山为聘,前世今生,只为那红颜一笑。推荐好友新文:《霸权皇后》《七小姐》《囚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弱妾当家》
  • 史上第一猛婿

    史上第一猛婿

    三年前入赘,受尽羞辱。三年后,潜龙出渊,叱咤九天!
  •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 创业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比境界。 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 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以锻炼为本,保持健康;以修养为本,学会求知。本书共分为借我一双黄金眼——生意场必备的机遇投资学;产品卖到全世界——生意场必备的市场营销学;长袖善舞会管钱——生意场必备的财务掌控学等六篇内容。
  • 东西晋演义

    东西晋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怪诞之曲

    怪诞之曲

    陈景岳在绝望之时,收到了来自怪诞小镇的邀请函,在这之下,又是谁在谱写绝望之歌。神秘的声音诡异的怪诞之曲,陈景岳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究竟它能找到答案吗……
  • 血海骨记

    血海骨记

    你听说过毁界之战吗?传说那一战,是这个世界曾经最强者的对决,魔神,妖皇,人王,鬼帝,尸神,尽数陨落,十六年后血海骨记重现,尸山血海,白骨遍地,用生命铺筑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 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

    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拯救作死一家人

    拯救作死一家人

    有个专注谋反三十年,脖子上永远悬着一把刀的爹,有个专注补刀三十年,得罪全京城贵妇的娘,这穿越之后的日子,简直不能更心力交瘁了。幸好还有个靠谱的哥哥,可为什么,哥哥的靠谱还是要讲究时机的?
  • 禁忌之恋:风飞扬

    禁忌之恋:风飞扬

    【心阙与错欢合作所写!】【轻松小白文,慎入】一次阴差阳错,晓风和飞扬成了兄妹。晓风想“当不成朋友了!”其实她的意思是一网打尽。原谅晓风,那时候她的语言能力低下。现在想起来,晓风绝对不会承认!不过,这一场不如世俗所容的爱恋,到最后,究竟谁成了谁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