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9200000015

第15章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 (5)

在谈系词"是"的发展时,学界往往把"是"的否定形式"非是"、"未是"、"不是"的出现作为判定系词"是"字走向成熟的标准。这一标准适用于系词"是"字,但不适用于系词"为"。因为这两个系词的来源不同,系词"是"来自于其指示代词的用法,代词一般是不受否定词修饰的,在系词"是"产生后的相当长时间里,表达否定判断还要借助于传统的否定词"非","非是"、"未是"、"不是"的形式是在系词"是"的地位比较巩固的基础上才得以慢慢产生的。与"是"不同,系词"为"来自于其作为动词的虚化,作为动词是可以受否定词修饰的,早期"为"字判断句还存有叙述句的特点,因此"为"的否定形式产生也比较早,目前发现,"不为"的最早用例见于《左传》,"未为"、"非为"的最早用例见于《墨子》。具体到"非"、"不"、"未"三个否定词,"非"主要用于判断否定,"不"、"未"主要用于叙述否定,因此"不"、"未"比"非"容易与"为"结合,上古"不为"、"未为"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非为"。下面列举上古汉语部分否定式"为"字句:

(148)针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左传·隐公八年》)

(149)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孟子·梁惠王上》)

(150)智亲之一利,未为孝也,亦不至于智不为己之利于亲也。(《墨子·大取》)

(151)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韩非子·和氏》)

(152)臧之爱己,非为爱己之人也。(《墨子·大取》)

(153)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吕氏春秋·悔过》)

到了中古时期,"为"的否定式总的出现频率与上古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只是"非为"的出现频率提高了,其使用次数已经不少于"不为"和"未为"了。"非为"使用频率的增高,多少反映了系词"为"字的发展。中古"为"的否定式除了前面列举的几例外,再补充几例:

(154)是应实而定之,汉不为少。(《论衡·须颂》)

(155)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世说新语·文学》)

(156)琛曰:"江东忘战日久,士不习兵。虽云逆顺不同,然强弱又异,当须四方有义举者,然后应之,不为晚也。"(《宋书·自序传》)

(157)舍其家而观他人之室,忽其父而称异人之翁,未为德也。(《论衡·须颂》)

(158)虽获福报,亦未为多。(《贤愚经》卷十二,4/434a)

(159)畅曰:"昨见众宾至门,未为有礼。"(《宋书·张畅传》)

(160)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世说新语·赏誉》)

(161)兵家之势,先声后实,实是屯戍,非为征军。(《宋书·五行志三》)

(162)又愿毕吾兄弟世,不异居、异财,汝等眼见,非为虚假。(《魏书·杨播传》)

中古时期修饰系词"为"的除了副词外,有时还可以用助动词。如:

(163)今殿前之气,应为虹霓,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诗人所谓"蝃"者也。(《后汉书·杨震传》)

(164)案《陈留耆旧传》及谢承书,干应为柔从父,非从兄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注)

(165)简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遂为夹者;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朿,今亦作夹。(《颜氏家训·书证》)

(166)此当为洞极之经竟者。(《太平经》卷88/129)

(167)吾,天使也。摄皇帝,当为真。(《搜神记》卷五)

(168)借令冬至在虚,则黄道弥远,东北当为黄钟之宫,室壁应属玄枵之位,虚宿岂得复为北中乎?(《宋书·历下志》)

(169)然则,"口"当为"尸","后"当为"从",俗写误也。(《颜氏家训·书证》)

(170)考其功德,谁宜为先?"(《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注引《魏氏春秋》)

(171)臣松之案:古"敷"字与"旉"相似,写书者多不能别。寻佗字元化,其名宜为旉也。(《三国志·魏志·华佗传》注)

例(163)~(165)用助动词"应"修饰"为",例(166)~(169)用助动词"当",例(170)、(171)用助动词"宜"。总的来看,中古时期助动词修饰系词"为"还是不多见。

助动词修饰系词"为"字应该说是中古"为"字作为系词的发展,这一点倒与系词"是"的发展相一致。

(三)"为"字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判断句是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的,那么等同或类属的关系就构成了判断句主谓之间基本的语义关系。但是正如无系词句主谓之间不单纯是等同或类属的关系一样,"为"字句语义关系也较为复杂,中古时期"为"字句可以表示归类、表示解释、表示评价、表示列举等,其中归类式是典型的"为"字判断句,其他几类与之相比是次典型的或者说是非典型的判断句。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说明"为"字句的各种语义关系。

1.归类式"为"字句。此类中最常见的是等同或类属的语义关系,类属是归类,等同也是一种归类,只不过谓语代表的事类其成员只有一个,与被判断项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如:

(172)至景公时,韩厥言于景公,景公乃与韩厥共立赵孤,续赵氏祀,是为文子。(《论衡·吉验》)

(173)我为汝妇。(《贤愚经》卷五,4/381b)

(174)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人。(《修行本起经》卷上,3/461b)

(175)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洽长于翰墨,俱为列卿。(《世说新语·文学》)

例(172)、(173)是同一关系的判断句,例(174)、(175)是类属关系的判断句。

等同或类属关系的判断句多是对具体的人或物的判断,主、谓语多由体词性成分充当,这类判断句是归类式中的典型判断句,可以说是典型中的典型。

同无系词句一样,归类式"为"字句中也包括一部分比喻句,即以打比方的形式作出判断,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客观上不属一类的人或事物应属一类。如:

(176)无君子小人,并为鱼肉。(《论衡·祸虚》)

(177)天地乃为万物父母。(《太平经》卷90/131)

(178)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颜氏家训·涉务》)

例(176)把"君子小人"比喻成"鱼肉",例(177)把"天地"比喻成"父母",例(178)把"食"比喻成"民天",说明粮食的重要性。

归类式"为"字句中还有一小类,主、谓语之间虽然不能分析出等同或类属的逻辑关系,但是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在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用"主语所指代表谓语所指"去理解,这种对应关系一般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这类判断句多是复句中几个分句的并用。如:

(179)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论衡·言毒》)

(180)故东南者为阳,西北者为阴。(《太平经》卷69/105)

(181)父为君,母为臣,子为民。(《太平经》卷93/139)

例(179)是说明地支与生肖的对应关系,辰代表龙,巳代表蛇。例(180)是说明方位与阴阳的对应关系,东南具有阳性,西北具有阴性。例(181)是类比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与在社会中的地位,父亲的角色相当于君主的角色,母亲的角色相当于臣子的角色,孩子的角色相当于平民的角色。这种对应关系的阐释实际上也是一种归类,因此也放到这一类中。

2.解说式"为"字句。谓语对主语进行解释,说明主语的涵义,主语多是指"事"的。如:

(182)如旁邪倚之,则竿末旁跌,不得扣栋,是为去地过三丈也。(《论衡·说日》)

(183)此为绝命以给人口。(《太平经》卷112/190)

(184)是为说法示现。(《中本起经》卷上,4/152a)

(185)有小沙弥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世说新语·言语》)

(186)留疏与家,令事事亦如此,是为依师教也。(《周氏冥通记》卷一)

(187)若有此事,是为大灾。(《贤愚经》卷六,4/389a)

此类判断句由于多是对事物作出解释说明,因此判断句的谓语多是谓词性的。

3.评价式"为"字句。谓语对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做出评价,谓语多由形容词充当。如:

(188)朱草、蓂荚皆草也,宜生于野而生于朝,是为不吉。(《论衡·异虚》)

(189)人为贵,虫为至贱。(《太平经》卷92/136)

(190)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世说新语·文学》)

(191)实而论之,幽冥为胜。(《周氏冥通记》卷一)

(192)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贤愚经》卷十,4/418c)

4.列举式"为"字句。往往以一个复句的形式历数所要举例的事物,此类判断句出现频率并不高,在中古六部专书中只见于《太平经》和《修&中》。如:

(193)然,助帝王治,大凡有十法,一为元气治,二为自然治,三为道治,四为德治,五为仁治,六为义治,七为礼治,八为文治,九为法治,十为武治。(《太平经》卷67/103)

(194)何谓三十七品?一为四意止,二为四意断,三为四神足,四为五根,五为五力,六为七觉意,七为八直行。(《修行本起经》卷下,3/470b)

典型"为"字判断句,即归类式判断句是中古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字句,六部专书中,除《周氏冥通记》外,其余各书归类式所占比重都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解说式和评价式也有相当数量的用例,列举式总的数量较少,而且只见于《太平经》和《修&中》。从历时角度看,由前期到后期,归类式在各类文献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解说式和评价式呈上升趋势。归类式是基本式判断句,解说式和评价式是扩展式判断句,前者下降、后者上升的现象说明由前期到后期,"为"字判断句试图在灵活运用上作些发展。《周氏冥通记》与同期世俗文献《世说新语》、佛教文献《贤愚经》相比,其归类式所占比重偏低,解说式和评价式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周氏冥通记》主要记述通神感灵之事,陶弘景对其伪作作了很多注释,这些注释语言中的判断句往往是解释说明或者是作出评价的,所以就造成了《周氏冥通记》与同期文献不协调的现象。

三、系词"为"在中古时期的进一步虚化

"为"字虽然一直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系词,但是中古时期"为"字在不断加强其系词性的同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又向连词、副词、词尾方向继续虚化了。

(一)"为"字虚化为选择问句的关联词

"为"字作为关联词进入选择问句,梅祖麟(1978/2000)认为是5世纪的现象,李崇兴(1990)认为是3世纪出现的现象,而何亚南(2001)利用佛经材料证明其发生于公元2世纪中期甚至更早一点。何的调查是可信的,中古时期"为"字作为关联词频频出现于选择问句。"为"字可以单用。如:

(1)佛为于树下六年得道耶?十二年得乎?(《修行本起经》卷上,3/461a)

(2)又咨:"未审一得无相,并忘万有,为不悉忘?"令旨答:"一得无相,万有悉忘。"(萧统《令旨解二谛义》)

也可以成对使用。如:

(3)舍利弗谓须菩提:"学是学,亦不受亦不失。为学萨芸若,为出萨芸若?(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8/430b)

(4)宏曰:"卿为欲朕和亲,为欲不和?"(《南齐书·宗室传·始安贞王道生》)

还可以与其他关联词搭配使用。如:

(5)是声当从身出,为从心出?(东汉支娄迦谶译《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15/352b)

(6)正平蚩之,言:"如是为欲使孙策帐下儿读之邪,将使张子布见乎?"(《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注引《典略》)

例(5)"为"与"当"配合使用,例(6)"为"与"将"配合使用。

同类推荐
  • 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

    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

    本书以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各方面特征和这一地区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为切入点,从新世纪对学校课余训练的基本要求出发,剖析农村地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结合生动具体的个案分析,揭示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之路。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做好群众工作60法

    做好群众工作60法

    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任务。本书总结归纳出6类60种源于实践、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和经验,来探讨它们的规律特点。这些方法和实例既有传统的做法,也有现实的创新;既有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实践上的行动;既有机关的经验,也有学校的体会;既有企业的探索,也有农村的典型。本书观点鲜明,案例丰富,通俗易懂,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热门推荐
  • 小本生意创业的初学指南

    小本生意创业的初学指南

    创业将是你一生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决定。不管是在专业还是个人领域,自己当老板都将是一种极为充实的体验。然而,要想成功创业,要做的工作可不少。无论你选择哪种创业方式,专业运营始终是成功的关键。你准备好了吗?本书着眼于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你用小小的投资进行创业,自由安排工作时间,轻松在家当老板。
  •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误嫁千亿老公

    误嫁千亿老公

    被男友背叛,被堂姐插足,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嫁给了一个穷困潦倒,被赶出家族的瘸子。看来云晓念的人生已经跌到了谷底。但谁想到,这个穷困潦倒的男人,其实富可敌国。他不但不是瘸子,还是第一高手。外人都说他吃软饭,只有爱妻才知道他夜里有多硬。他宠妻无度,帮着爱妻一步步成为天皇巨星。(作者阅读了很多大神的火书,比如叶非夜、北川云上锦、南音音、?囧囧有妖、艾兮兮、公子衍等,从中学习借鉴了很多。)
  • Before He Covets (A Mackenzie White Mystery—Book 3

    Before He Covets (A Mackenzie White Mystery—Book 3

    From Blake Pierce, bestselling author of ONCE GONE (a #1 bestseller with over 600 five star reviews), comes book #3 in the heart-pounding Mackenzie White mystery series.In BEFORE HE COVETS (A Mackenzie White Mystery—Book 3), newly minted FBI agent Mackenzie White graduates the FBI Academy in Quantico only to find herself thrown into an urgent serial killer case. Women are turning up dead while camping in a remote national park in West Virginia. Yet the park is vast, and no connection can be found between them.At the same time, Mackenzie receives a call from Nebraska urging her to come home. After many years, a new clue has surfaced about her father's murder. The case no longer cold, Mackenzie desperately needs to help solve it.
  • 冬妹

    冬妹

    李君如(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真善美是在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的。”《冬妹》讲述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农村姑娘的故事。在我看来,小说主题就是“寻找”二字:前半部是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亲生父母,后半部是在社会中寻找生活,全书就是在人生路上寻找真善美。而这寻找之路步步惊心,迎候她的假恶丑让她渐渐成熟起来。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饱尝辛酸却不失真善美情怀的女性形象。《冬妹》一书中冬妹自幼与父母失散,像一棵路边小草,既任人践踏、饱受伤害,又坚韧顽强、不甘堕落。为了生存她做过一些令人鄙视的事,但她不断反省、不断修炼,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了健康体面的生活。
  • 万千成神

    万千成神

    秦天,踏入元神境界之后,偶然得知一个秘境洞府的消息,前往秘境之处探寻,好不容易进入了,秘境洞府,没想到在洞府中收获一件宝鼎,不料出来时却突然被藏在暗处偷袭,重伤的秦天边打边退,最后还是没能摆脱,只能无奈选择同归于尽!
  • 喜丧

    喜丧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根达亚之歌

    根达亚之歌

    一个被无知村名叫做“恶魔”的可怜孩子,他被两位归家的雇佣兵发现在了一座群魔乱舞的诡秘城市遗迹。许多人认为他的出现给毫不起眼的罗伦镇带来无尽的苦难。当魔星闪耀,天空变得血红之际,他却陷入到没有理由的长眠之中。终有一天,当他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他发现他眼前的世界已经改变。性感的魔女,孤傲任性的女精灵,拄着法杖的糊涂老法师,突然有他们相伴。沉寂多年的魔教此刻也开始复苏,波谲云诡的根达亚大陆混战不知。贵族们的各怀鬼胎,教会的肮脏内幕,各类邪恶生物滋扰人间。这一切的一切最终指向了孩子的身世!他到底是千年难遇的魔王,还是诸神下凡的救世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我在等,等风等你来(纪念版全集)

    我在等,等风等你来(纪念版全集)

    口碑之作《我在等,等风等你来》2018收藏版,我一直在这里,真的等到你。第一部是苏珩和陆维安的故事,安静甜蜜的守候。苏珩暗恋陆维安,深深的,无法自拔的,明知道要放弃却始终念念不忘,她的高考志愿填的只有一个学校,他在的学校。当她如愿以偿进入他的学校,成为他的朋友,他却说:给你介绍男朋友……只因为苏珩的心里满满的都是陆维安,而陆维安心里,只有的那个名字,不是苏珩。第二部是应承和许子心的故事,温柔可爱的双向暗恋。撩汉经验为零的许子心发帖求助,如何追求男神,结果男神也在暗恋她!第三部讲的是周世嘉的故事,时隔三年,从小一起长大的周世嘉回来了。重回2006再见青春美好模样。
  • 仙元纪事

    仙元纪事

    仗剑,煮酒,回头时、可在身旁?莺歌、细语,再转身、容颜何在?三千世界因何而生?仙界为何缥缈无踪?盘古为何开天?女娲为何造人?悟空为何从石头里出生?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即将颠覆您心目中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