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06200000004

第4章 东厂关防与厂督

和李三谈妥,王世德离开八大胡同,特地绕了几个圈,直到确认没有人在身后跟踪,这才快步走了半个时辰,来到城西一处偏僻狭小的四合院外。王世德轻声敲了两长三短五下,然后耐心等候,过了很久,才有一位风烛残年既聋又哑的老人慢慢打开了门。

王世德朝老人家微微点头,然后走过天井,径直来到外屋,这里的布置就简单多了,一张木床、一张木椅,别无他物,一位身着普通农家衣服,五六十岁的老人家正端坐在太师椅上,那人微微驼背,皮肤白净,下颌无须。

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间内屋,挂着厚厚的棉布门帘,里面隐隐约约坐有人行走的声响,王世德心中好奇,却也不便出言询问。

“联系上人了?”坐在外屋的那人开腔道,似乎有些阴阳怪气,声音也特别嘶哑,王世德知道这是位公公,倒也不以为意,而是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是的,常公公,今天总算逮住了潘老二,运气好,还和三爷见了面,谈妥了。”

“李三就这么轻易答应帮我们救人?”常公公眉毛一挑,有些不相信。

听常公公直接叫唤“李三”之名,王世德微微有些诧异,若不是地位远高于李三,怎么会有如此称呼呢?但他无暇多想,还是尽快回答道:“答应了。不过除了带人离开京城外,三爷还提出了一个条件。”

常公公当即释然:“就知道李三没这么么容易对付,说吧,什么条件?”

“要求我帮他拿到大内宝藏,”王世德有些犹豫地说道,“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一点,三爷似乎相当有把握。”

“大内宝藏?”常公公迷惑地摸了摸干净的下巴,没有做声。

“是的,这可是与虎谋皮啊。”王世德说道。

“没想到李三还有如此胆识,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候,别人唯恐避之不及,他倒要主动掺和进去。”常公公沉思了一阵,问道,“克承(王世德字),眼下我们要李三出面救人,仅仅是因为他手眼通天,而且他出面不会让人产生别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这家伙只为利卖命。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信任这家伙,你觉得李三会不会将你拿下直接交给李自成作为投名状呢?”

王世德摇摇头,说道:“我觉得不会。”

“为什么?”

王世德侃侃而谈:“对三爷来说,能到手的好处才是真好处,与其主动表态投靠,还不如两头下注,等着捞改朝换代的好处。此刻降顺的大明官员众多,我一个区区四品,不会被李自成放在眼里,送过去也没什么功劳。何况三爷那些见不得光的骑墙之事,一旦暴露,落在李自成手上也吉凶难测,他又何苦冒这个险呢?”

“说得不错!”常公公赞道,然后问道,“那你觉得李三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世德想了想,正色道:“三爷?是个风云人物,若逢太平盛世,也无非是个巨寇,但在这乱世,却说不定真能成个角色。”

“风云人物?也就是说遇到风云才能成人物?是啊,这乱世不知道成就了多少这样的风云人物!”常公公冷笑了一声,愤愤道,“咱们大明朝,亡就亡在这些聪明人太多了。李三这样子的人,武将中有左良玉、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他们拥兵自重,玩寇纵敌;文官中有朱绳臣、徐允祯、陈演之辈,崇祯爷何等信任他们,甚至还打算将太子交给他们来辅助,谁知道京城一破,他们马上就投了大顺,还厚颜无耻地率先向李自成劝进。”

王世德静静等待公公发泄完,然后说道:“对了,今天我还听到一个流言,说是李自成在内库发现了上千万两白银。”

常公公似乎吃了一惊,问道:“哦?这个传言是今天才传出来的吗?”

“是的。”

常公公双眉一皱,顿时陷入了沉思。

王世德等待一阵,见常公公沉默不语,忍不住问道,“常公公,据您所知,李三图谋的大内宝藏,就是上千万两白银的内帑吗?”

“你说呢?”常公公反问道。

王世德想了想,摇摇头道:“我不太相信。内库我去过好几次,根本没有什么白银,所谓千万两白银的内帑应该只是道听途说。至于三爷图谋的大内宝藏,我想也许是宫廷收藏的古物和名画吧,应当与内帑无关。”

“那可未必,”常公公摇摇头,幽幽说道,“据我说知,内帑未必就一定放在内库里面。”

“您说什么?”王世德大惊失色,“内帑为何不放在内库?”

常公公淡淡道:“很简单。[4]英宗以来,四百万石粮食的赋税永久转化为一百万两金花银输入内库,由皇帝支配,但金花银要为京城的武将提供俸禄,这部分支出每年都要受到户部的核查。即使内库的钥匙由司礼监秉笔掌握,户部还是能监督到内库的银子。万历年间,皇庄兼并严重,矿监税使遍布天下,内库又增加大笔收入,可如将所有收入都存于内库,则户部势必知之甚详……”

王世德疑惑地问道:“所以,您的意思是——户部未必知道?”

常公公笑道:“正是如此了。从万历年开始,内帑的数量究竟多少,就不是朝臣所能掌握的了。[5]万历以来,每议兵事,则首论兵饷不足,朝臣们无一例外都向皇帝申请拨内帑补贴,但内帑数量到底有多少,无论户部、兵部还是内阁大学士,对此都一无所知,他们在奏章中都将内帑当成了救命稻草,从家天下的角度来看,将内帑视为国库也未尝不可。而皇帝每每批评朝臣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之后,也总能从内帑中拨出一些银子应急,也就是说,国库需要皇帝动用私房钱来救急……”

王世德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常公公仰起头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半天才缓缓道:“仅仅是我记得的,就有[6]天启七年底,工部尚书薛凤翔请求发帑百万,修筑山陵,结果给了一半,五十万;崇祯元年,发帑金三十万分给宣、大、东江,发帑金五十万济陕西军饷,发帑金五十万作为边关军饷;崇祯八年,出帑金二十万助剿饷,贮开封;崇祯十二年,出帑金三十万济饷;崇祯十五年,甲申发帑金十万资饷。闰月庚子,发帑金二十万市粟;崇祯十六年,甲午,发帑金四十万贮富新,这些年来,内帑用于各种国家需要,而且十有八九用于军饷,有据可查的就有三四百万两。”

“以前说这些话是大不敬,现在倒也无妨了,”常公公有意无意朝内屋看了一眼,叹了口气,说道,“其实这个也不稀奇,[7]皇上需要东厂、锦衣卫来办理一些隐秘的事情,也需要内帑来应付一些意外的开支。如果所有开销都从户部支取,就意味着被朝臣盯着,稍有不慎,每天责难的奏折只怕如雪片般飞上来,皇上不免头痛得紧。”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皇上还有向朝臣隐瞒了的内帑。”王世德颇为感慨,以前居然对此毫不知情,直到此刻听常公公说起这才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以前一厢情愿认为内帑无银实在是太过幼稚了。

“皇上要没这笔银子,自己也难过得紧。”常公公正色道。

王世德想了想,问道:“那这笔内帑到底还剩有多少银子,现在又在哪里呢?”

“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常公公苦笑道,“到底剩了多少,要说上千万两白银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只有几十万两我也相信。至于在哪里,嘿,也轮不到我来知道。”

“这么说来,三爷觊觎的大内宝藏很有可能就是这笔银子了。”王世德推测道,“如果要追踪内帑,应该会涉及到宫廷里的许多重要人物,三爷既然要我出面,自然是想让我去联络确认。”

“如果大内宝藏就是这笔内帑的话,那银子应该还没有落入李自成手中,否则谅三爷也没那胆子打主意,”常公公淡淡说道,“不过京城既然有流言传出内帑价值千万,而内库其实是空虚的,这说明大顺军应该也已经开始关注内帑了,不管是谁,想要瞒着大顺军得到内帑的银子,都不容易。”

“如果内帑确有其事,那我是否要去仔细打听打听?说不定我们还能抢在他们之前追回来。”王世德试探地问道。

“不必了!”常公公毫不犹豫地说道,“你只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对我们来说,这件事情牵扯越少越好,卷入其中并不是好事。即使我们能拿到内帑,就算有几百万上千万两银子,在这危机四伏的京城里,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反而会招人注意白白送了性命。我们暂且敷衍李三,只等他帮我们确认了地方,将人救出来,这才是第一要务。”

“好吧,内帑的事情我尽量避免涉足,”王世德点点头,马上又摇摇头,“就怕三爷不好敷衍,我们不想卷入其中也不行。三爷是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如果没有在宝藏上得手,未必肯帮我。而这件事情牵连甚广,如果他得手了,也许就容不下我这个活口了。”

常公公沉吟道:“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就告诉李三,我们要救的人是谁吧。”

“这怎么行!”王世德宛如被毒蛇咬了一口般,脸色也变了,“我就算丢了这条性命,也绝不会说出来的。”

“我知道,你从来没打算吝惜自己这条性命。崇祯爷自缢煤山后,你夫人魏氏和弱女侄女以及全家婢妾共十七口人,都投井而亡,你听到消息后也要拔剑自刎,被家仆拦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及时赶到,将救人这件事情托付给你,你只怕还要自刎第二次。”常公公缓缓说道。

“放心吧,我一定会将人救出来的,即使赔上我这条性命。”王世德慨然道。

“你可得千万保重自己,别轻易丢了性命,我已经无法找到第二个人去做这件事情了。”

“我明白。”王世德悲凉一笑道,“在完成任务之前,我会保住自己这条小命的。”

“别忘了,你还有两个儿子,他们虽然在城外避免了此浩劫,但还需要你的照顾。”常公公提醒道。

“我明白。”王世德沉稳地点点头。

“时候也不早了,你该离开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是一更了。大顺军在京城实行了宵禁,如果犯夜被拿住,起码二十大板,说不得还要被扣押起来审查。”常公公看了看窗外,见天色已晚,又看看屋内的沙漏,不无担忧道。

皇城晚上,大顺军沿用了大铃巡更。皇城的四周设有巡更铺,每当夜晚,从里面发出大铃,周流传警,从东华门出,至后宰门收,一一交递,共七十二枚,完毕后,天就亮了。而时辰,由刻漏房与更鼓房掌管,在玄武门楼打更。规矩十分严格。

“没关系,就是要入夜了才好,白天人多眼杂,倒不方便,”王世德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张药方和一包药材来,在手中掂了掂,“至于宵禁,我早有准备,被人看到,说去取药便无妨了,只要说是老板害了瘟疫,保准那些当兵的看到还避之不及,不会为难我。”

“这药方和药材?”

“都是真的,内行人也看不出破绽,”王世德有些黯然地说道,“我有位族兄住在城外,不幸感染了瘟疫,我特地找太医要了药方,去配了药材,谁知还没来得及送去,族兄已然去世,我便把这两样东西留在了身边,却不料能派上这个用场。”

“亏你想得周到,这一招是倒不错,”常公公点点头,感叹道,“现在大江南北瘟疫闹得很厉害啊,京城前段也风行了一段,京师三大营不少将士都受到感染,李自成未进京之前,京城所谓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的精锐三大营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是啊,灾荒、旱涝、瘟疫,加之连年战乱,加饷不绝,老百姓携家带口不得不千里逃亡,易子而食,最后还是不免毙于野外,……”王世德颇有感慨,才讲几句,一时间竟说不下去了。

内屋突然传来一声轻轻地咳嗽,常公公连忙站了起来,向王世德一拱手,马上走进内屋,只听到里面发出低沉的对话声。王世德来不及猜测,常公公便走出来,说道:“看来你早有了应对宵禁的准备,倒不如帮我去办另一件事。”

“哦?”

“这几天如果方便,去见见守城门的那个人。”

“您说的是离开京城的那条路子?”王世德问道。

“是,那人是勇卫营的,任城门史,正七品官员,原东厂密探,值守永定门,城破前夜授命归降大顺,因其老实本分,品阶不高,又擅长火炮,归降后现已官复原职,可为我们的内应,一切出城事宜本来也是靠他的。不过近日突然和他失去了联系,如果他发生意外,那咱们的离京计划只怕也会受到影响。”

“原来如此,”王世德这是第一次听起此事,马上想到一个问题,“我这么过去,有何凭证呢?”

常公公从怀中随意掏出一颗关防(即官印)来,交到王世德手上,缓缓说道:“这是东厂的关防,他见了就明白了。”

官印称“关防”,始于明代,取其“关防严密”之意,缘于明太祖为防止群臣预印空白纸作弊,而改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

王世德接过这颗长方形、上小下大的椭圆柱状印纽,只觉得沉甸甸地,入手沉重,端详一阵,只见上面篆文十四个字,竟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中官出差办事,所给关防都没有“钦差”两字,即便署衔,也不过是内官、内臣而已,而东厂关防上特称钦差,这是以示威重。

王世德倒吸一口凉气,双手不禁微微颤抖起来。要知道这东厂掌印太监,又称厂公或督主,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般由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位担任,厂公得势时期,就连锦衣卫的头子指挥使都不免屈从下跪叩头。有明一代,无数权焰滔天的太监,他们无一例外地把东厂紧紧控制在自己手中,这颗关防,远远超过了内阁大学士的份量。

“你为何能拿出厂督的关防来?先前你为何一眼就能认出我来?你自称姓常,可我在宫中从未见过你,而你对大明朝廷的事情了若指掌,这怎么可能?你的目的究竟何在?”王世德紧紧盯住那位公公的眼睛厉声道,“或者,你可以先告诉我,你到底是谁?”

王世德的眼睛望向挂着门帘的内屋,一字一句地问道:“当然,你也可以先说出,在你背后的那人是谁?”

“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位公公毫不退让地盯着王世德的眼睛,同样一字一句说道。

“你知道我的底细,我不知道你的底细,没有相互信任,就没有真正的合作。”王世德直截了当地说道。

在别人眼中东厂与锦衣卫向来都是一体,但王世德身在局中便明白,厂卫之间向来都是有矛盾的。虽然此刻大家都是亡国奴了,可眼前这位公公随随便便就丢出东厂的关防来,实在太过骇人听闻,也太可疑了。

“你怀疑我们救人的计划?”公公轻描淡写道。

“我并不怀疑你要找到人的决心,但我怀疑,找到人之后,接下来你会做什么,我就不知道了。”王世德冷冷道,说到这儿,右手悄悄退到袖中,摸摸早已藏于其间的匕首,一旦发现不妙,就打算出击。

“亏你还把关防当成宝贝了,现在这东厂关防还有什么用?”公公哂笑了一句,尽管他发现了王世德的不寻常举动,也不以为意。

“既然克承有所怀疑,就让他进来吧。”内屋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

“可是——”常公公想要反对。

“没关系,”内屋那人轻轻道。

“是。”常公公低下了头,带着王世德走进了内屋。

内屋的窗户被封得严严实实,毫不透光,里面只点了一根蜡烛,发出微微光芒。依稀看见有人坐在一张硕大的木椅子上,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厚厚的毛毯盖住双膝。

“因为受了重伤,行动不便,不能见风见光,所以躲在内屋,倒让你生了这场误会。”内屋那人缓缓说道,“要知道我是谁倒也不难,你只需走近一些便知道了。”

王世德看了常公公一眼,只见常公公低眉顺眼,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一般。于是小心翼翼走了过去,走近一看,那坐在椅子上的人脸上划出几道刀痕,已然毁容。王世德见得有几分眼熟,仔细辨认一番,蓦地心念一闪,赫然大惊失色,连忙恭声道:“在下拜见厂督王之心[8]公公,先前竟然未曾认出,真是该死。”

原来坐在椅子的那人,便是东厂厂公王之心。崇祯十二年,东厂厂督曹化淳请辞,随后王之心继任掌管东厂,势必持有官印。王之心公公能拿出来东厂关防来,实在是顺理成章。王世德心下雪亮,所有疑惑都瞬间化解,为何常公公能认出自己,为何常公公可以拿出东厂关防来,如果常公公是王之心的心腹,那一切就都可以解释了。

王之心微微苦笑道:“不知者不罪,这种情形下,也实在是苦了你。”

王世德上下打量王之心,疑惑地问道:“厂督为何受如此重伤?而且外界传言您……”

“外界传言我已经在家中自缢身亡了。”王之心缓缓说道。

王世德一愣,顿时明白过来,这是王之心掩人耳目之举,当即微微点头。

“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我也只能简而言之了,”王之心满脸悔恨,慢慢说道,“崇祯爷自缢前,委托司礼监的我、栗宗周、王之俊带着太子和永王、定王分头外逃,希冀能够逃脱追捕,到南京去主持大局。当时我和永王朱慈焕刚离开紫禁城,就见到大顺军的先头部队,我与手下几位搏杀一阵,好不容易逃了出来。眼见得追兵甚急,不得已临时将永王隐瞒身份送入一位相熟的官员家中。不想没多久又被手下背叛,遭遇逆贼围攻,一场恶战下来,虽然摆脱追兵,但我也深受重伤,昏迷不醒。几天后苏醒过来,再去寻找永王,这才得知逆贼将那位官员的全家都带走,永王也在其中,不过从四下打听的消息来看,似乎他们还未发现永王的真实身份。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找到永王,将他救出来。”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您看到了我?”王世德问道。

“是,”王之心因为说话太多,脸上绯红,大声咳嗽起来,咳了半天才缓过起来,“当时你失魂落魄,被家仆拖着行走在街头,我打听你家的遭遇后,便让常公公出面,以没有皇上,可还有皇子这句话让你清醒过来。”

“原来如此,”王世德百感交集地点点头,又问道,“除了永王之外,太子和其他皇子怎么样了?”

“他们都下落不明,”王之心接过常公公递来的一杯水,喝下去之后,这才继续说道,“事实上,为了避免互相牵扯连累,崇祯爷给每位皇子都安排了不同线路,所以我现在也不可能知道他们的下落。”

“崇祯爷早有准备?”

“是啊,崇祯十五年,兵部尚书陈新甲提出一系列秘密措施,包括和后金议和、南迁等计划,这些计划被无意中流传出去,陈新甲因此遭到弹劾,最后下狱处死。但崇祯爷还是留下了其中的一些奏折和计划,随后崇祯十七年,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项煜请求太子撤到南京,以保存血脉,但是被光时亨等人跳出来阻止了。后来又有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也提过此事。原来的商丘县知县梁以樟,也从狱中上书,呼吁太子抚军南京、永王和定王封分浙江和福建,对此,崇祯爷当庭发了脾气,所以都没成事。但东厂还是受命在暗中准备了一些预案,这几年来略有小成,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那些计划中的一部分。”王之心说道。

王世德素知陈新甲颇有胆略,是崇祯朝兵部尚书中较为杰出的一位,也知道陈新甲受冤处死这段典故。他本来担心自己遭到利用,对不明来历的常公公有所顾忌,怕救出永王后反而被常公公献给李自成,现下王之心出来解释,心中再无疑虑,于是说道:“如果把永王救出来,也算是完成先帝遗诏了。”

“正是如此。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从永定门出走,到得城外自然另有接应,却不料变故骤生,连最信任的手下也背叛了,现在我也不知道原来的安排是否还能靠得住,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王之心沮丧地说道,“偏偏城门的内应又失去了联系,我虽然还有些昔日的部下可以调动,但如今也不敢贸然行事,这才叫过常公公,让他把东厂关防交给你,让你便宜行事。”

“明白了,我会弄清楚的。”王世德心知此事殊为不易,不过他既是死过一回的人,又何足惧哉。

“那就这事就托付给你了,江南之地,向来富庶,足以养起数十万精兵,只可惜现在群龙无主,宛若一盘散沙。只要太子抑或任何一位皇子能够出现在南京,届时只需大旗一举,天下英雄豪杰则蜂拥而至,势必能够力挽狂澜,收复北京城。”王之心费力地伸出手来,抓住王世德的衣襟,激动地说道,“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可能是大明复兴的唯一契机了!”

同类推荐
  • 漫长的瞬间(中国好小说)

    漫长的瞬间(中国好小说)

    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主人公是一位113岁的老女人,她在家庭中的辈分是曾祖母。然而她有6位亲人先她而去:长子8岁时死于脑膜炎,女儿15岁时溺水而亡,老伴在她42岁时从树上失足摔死,最后一个儿子在49岁、儿媳在63岁病亡,重孙在未成家时亦死于工作事故。时下由孙子世雄、孙媳玉容、重孙小伟赡养。世雄等赡养者认为众多亲人先于老人亡故是因为曾祖母夺了他们的阳寿所致,并时时担心自己也遭此厄运,故均盼望曾祖母早离人世以解除潜在威胁……
  • 爱,非爱

    爱,非爱

    在商场上叱诧风云的男主AB与已为人妇的女主伽罗在一次商务会议上相遇,从而发生了一段比《山楂树之恋》更纯美的爱情!男主成熟稳重,事业有成,可他在爱情面前却迟疑不决,进退维谷。他已有家室,但家庭生活另他苦不堪言。周身散发着熟女魅力的女主,尽管拥有一个比较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她更加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更加渴望真挚的爱情!从始至终,他们并没有发生肉体关系,仅限于精神恋爱!最终,他们并没有走到一起,而是各自回归了自己的家庭。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这是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小说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日趋堕落,得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的结论。
  • 永无宁日

    永无宁日

    一个在愚昧闭塞的环境中成长的少年,因偶然看到的一幕特殊场面而震颤而迷乱。战乱的时代又把一杆枪放在他无知的手中,从此他便知道了用枪去解决自己古怪的愿望。他一次次地杀了自己的亲人,也杀了自己所谓的敌人,欲望吞噬着他的灵魂,令人永无安生之日。
  • 奇幻故事机:年度佳作精选

    奇幻故事机:年度佳作精选

    本书选编在国内各类媒体上发表的优秀奇幻小说十余篇;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收录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对当年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采用节选或存目的形式收录。每篇作品附作者创作感言、主编点评。
热门推荐
  • 渭河传

    渭河传

    面对几乎承载了公元10世纪初期以前中国历史和文化经历太多精神和情感的渭河来说,她的古老与悠长、她的复杂与曲折,尤其是她所负担的华夏文明光芒实在是过于丰富厚重、波澜壮阔了!而且发生在渭河沿岸的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入和事,读者都耳熟能详。
  • 季如歌

    季如歌

    酒后一曲逍遥游,仗剑四季如长歌。在小雨的意识里,自己从来都不是什么大侠,他只知道是他们养活了他,他得还他们。(题记:愿天下人的人生皆生如长歌,活得精彩。)武侠,言情,轻喜剧。
  • 快穿之凉了那颗渣心

    快穿之凉了那颗渣心

    叶凉作为站里的金牌高手,却在休假期间被“坑蒙拐骗”的去做任务。这种事情还能忍?不能忍好嘛!叶凉扬起一抹微笑,反正总站也只说是改变原剧情,毁灭世界好像也是改变原剧情吧。只是,那个一直不在剧情中的男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 异世同道

    异世同道

    现实的无奈充满咯抱怨,他恨上天的不公,命运的不济。但在另一个世界,他如何力挽狂澜,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和他的伙伴如何登上这天,如何登临峰顶,我们拭目以待…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由程思远编著的《我的回忆——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既有程老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曾提到过的历史事件的补充;既有与政界人士的密切交往,更有对妻子、女儿不幸去世的怀念与悲伤,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她是21世纪中医学骄子,却因外出采摘草药时不慎坠落悬崖,而穿越成相府懦弱嫡女。他是大明福王殿下,外表风华绝代人畜无害,实则腹黑霸道睿智多谋。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让她成为他的待嫁王妃。一个不情,一个不愿,在彼此之间相互指摘互相怨怼的过程中,两人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她圆滑懒女与腹黑王爷之间,如何打破相看两相厌的死局,上演一出倾世间、牵君心的好戏。
  • 次维之争1龙族复苏

    次维之争1龙族复苏

    神奇转世,三魂之体,万派之首,争夺上帝,真情流露,学院生活,龙族气息,神圣魂兽,异变魔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绝色总裁的极品妖孽

    绝色总裁的极品妖孽

    【火爆热书】作为最神秘的十三圣王之首的阎王,因一份婚约弃甲回归。手握医术,身怀武功,拳打恶霸,脚踢纨绔。自此,称霸一方!
  • 微风闲看古人心

    微风闲看古人心

    《微风闲看古人心》是一本散文集,精选《古文观止》中司马迁、范仲淹等历代文学家作品中体现古人品格气节的篇章成书,引领读者体验古文之美,并系统感受古人情怀,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