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42章)
↓↓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农民工政策(1)
第3章 农民工政策(2)
第4章 农民工政策(3)
第5章 农民工政策(4)
第6章 劳动合同(1)
第7章 劳动合同(2)
第8章 劳动合同(3)
第9章 劳动合同(4)
第10章 劳动合同(5)
第11章 劳动合同(6)
第12章 劳动合同(7)
第13章 劳动合同(8)
第14章 劳动合同(9)
第15章 劳动标准(1)
第16章 劳动标准(2)
第17章 劳动标准(3)
第18章 劳动标准(4)
第19章 劳动保护(1)
第20章 劳动保护(2)
第21章 劳动保护(3)
第22章 职业教育(1)
第23章 职业教育(2)
第24章 职业教育(3)
第25章 社会保险(1)
第26章 社会保险(2)
第27章 社会保险(3)
第28章 劳动争议(1)
第29章 劳动争议(2)
第30章 劳动争议(3)
第31章 劳动争议(4)
第32章 法律援助(1)
第33章 法律援助(2)
第34章 法律援助(3)
第35章 法律援助(4)
第36章 法律援助(5)
第37章 法律援助(6)
第38章 法律援助(7)
第39章 法律援助(8)
第40章 养老待遇(1)
第41章 养老待遇(2)
第42章 参考文献
同类推荐
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研究
当前我国刑事政策实践中,犯罪被害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现实棘手问题。犯罪被害人的刑事政策实践表明:道德同情主导下的“盲目保护主义”和国家主义刑法观主导下的“刑罚表征主义”没有触及和反映潜在犯罪被害人渴望社会安全深层次本质,而被害人群体和被害认同的思潮实际上却在刑事政策实践中日益汹涌。只有方法论和哲学根基上更新知识,才能为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布迪厄的场域范式为刑事政策中得犯罪被害人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运用法社会学范式考量被害人行为策略和逻辑,辨析被害情感的刑事政策价值,从而为刑事政策中的被害人规范化出场提供教义学论证。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害人与刑事政策的“客观”关系如何界定;怎样确立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与传统刑事政策区别;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合法性基础何在;被害人刑事政策能否回应实践中的犯罪被害人“困境”?被害人刑事政策与刑法制度建构之间如何衔接和协调等问题。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的法理研究
环境权是基本人权,是人类权,是可持续发展权,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及保护自然的法理诉求。循环经济的实质是绿色增长,循环经济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律诉求。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天然存在联系。以生态整体主义视角观察,环境权是循环经济法的基本立足点,循环经济法是环境权实现的有效保障。循环经济法对传统法律体系的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以环境权的实现为立场,循环经济法将带来经济法制、科技法制及教育法制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热门推荐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